鼻饲是一种通过胃管将营养物质输送到体内的营养治疗方法,主要用于不能或者不准经口进食的患者,如昏迷、吞咽困难、有口腔疾患的患者,可以维持身体的营养需求。
鼻饲的注意事项
1.胃管位置
查看胃管标识刻度,看是否有滑出,如果滑出,需要请专业的医务工作者进行调整,确保胃管末端在胃内。
2.鼻饲体位
鼻饲时可以取坐位或者半卧位,床头抬高大于30°,防止食物反流引起窒息。
3.胃潴留
鼻饲前用空鼻饲针筒回抽,查看是否有胃潴留。若胃内容物大于50毫升,需要暂停鼻饲,延长鼻饲间隔时间。
4.鼻饲量及温度
每次鼻饲量不宜超过200毫升,间隔时间大于2小时,温度38~41℃(可以把注射器放在前臂掌侧试温)。
5.冲洗胃管
鼻饲前后用少量温开水冲洗胃管,防止因管道中营养液的滞留和凝固而引起堵管。
鼻饲并发症及处理
1.腹泻
原因:操作环境被污染,鼻饲的食物变质或含脂肪过高;鼻饲液温度过低导致胃肠蠕动过快;灌注量过多,消化不良。
处理:鼻饲用的针筒及容器定期更换,每次使用后清洗消毒;注意观察腹泻的次数和量,可以鼻饲适量的米汤和淡盐水。若腹泻严重,应及时咨询医务人员或去医院就诊。
2.胃潴留
原因:胃肠蠕动减慢,影响正常的消化;灌注量太大,鼻饲液潴留于胃内。
处理:每次鼻饲前需要回抽胃管内容物,若抽出胃内容物大于100毫升,说明有胃潴留,需要延长灌注间隔,或者进行胃肠减压,必要时服用胃肠动力药,促进胃排空。
3.便秘
原因:鼻饲患者大都长期卧床,胃肠蠕动减弱。
处理:腹部顺时针按摩,促进患者规律排便,每日按摩3次,每次15~20分钟。
4.脱管
原因:可能系患者烦躁时自行拔除,也可能系护理时翻身不慎脱落。
处理:妥善固定胃管,可以请教医务人员如何固定;经常观察导管固定部位的皮肤情况,防止过敏;定期更换固定胃管的胶布;如果患者过于烦躁,可以选择保护性约束;导管滑脱后,立即寻求医务人员的帮助,及时送往医院重置胃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