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中的艺术:敦煌壁画色彩中的中国传统五色观

2024-12-17 00:00:00陈月乔
艺术大观 2024年30期
关键词:赤色敦煌壁画色彩

摘要:敦煌壁画是国之瑰宝,是文物中的艺术。其色彩技法采用了“五色”理念,是中国古代五行思想的体现,代表了中国古代的色彩审美与艺术内涵。敦煌地区500多个石窟中的壁画数量众多,最具代表性的是伎乐壁画。因此,本文基于中国“五色”理论,分析敦煌壁画色彩中的传统五色观,了解色彩背后的文化、艺术与精神内涵。

关键词:敦煌壁画;色彩;传统五色观;赤色;色彩艺术

中国传统五色理念在“天宫伎乐”和“飞天伎乐”中的应用,展现了敦煌壁画独特的用色理念,传递中华民族精神。敦煌壁画有其独特的民族性与审美价值,呈现出独特的艺术表现技巧与方法,在体现民族特色中色彩是重要的表现形式。

一、五色理论

中国传统的五色理论分别为五种单色,即青色、白色、赤色、黑色与黄色。大约在春秋时期形成中国传统五色的理论体系,该结论源于《中国历史的色象》。邹衍作为齐国的学者,对五色的研究颇深,并将其与政治联系在一起,促进了五色理论的发展。颜色与五行也开始形成对应关系,在古人的政治、生活等各个领域中“五”成为重要标志。五色与五行融合在一起,也被人们称为正色,古代人们的生活中五色被大量应用,同时在五色两两之间存在过渡关系,将过渡色称为间色。

在政治的强大推动下,五色在中国古代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深刻影响着古人的色彩艺术审美[1]。与其说五色的演变为色彩发展史,不如说是基于色彩视域下的政治文化史。比如,在中国古代帝王之色为黄色,身份低微之色为青色,代表素洁高雅的为白色,代表活力激情的为赤色,而黑色则代表了庄重。五色的原理容易理解,色彩运用较为简单,而且也与当时的工艺、审美等有很大关系。

二、敦煌壁画的色彩艺术

(一)和谐的色彩对比

敦煌壁画的色彩虽然历经千年有所褪色,无法复现,但色彩的变迁是有迹可循的,在色与空的美学视域下,展现出中国色彩的昂扬与失落。敦煌壁画色彩绚丽丰富,在色彩的搭配上十分和谐,颜色都以统一的主色调为基础,其中黑、白、灰是壁画色彩中的主色,作为中性调和色,对确保色彩绚丽与和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

(二)色彩结构的装饰性

色彩结构在敦煌壁画中呈现出装饰性的特征,在装饰感下能体现出热烈的、醇厚的民族性。装饰色彩在色调组合的运用下体现出主题,如保持色彩的均衡、节奏与韵律,利用色彩的合理搭配形成和谐统一的关系。

(三)不同色彩的变化

色彩赋予壁画丰富的情感,是淡雅与热烈,更是理性与浪漫。千年发展下的敦煌壁画呈现出各个时代的艺术审美,色彩语言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演变。唐朝是绘画技法、绘画观念等发生变化的关键时期,整体风格的变化体现为北魏的浓郁厚重、西魏与北周的爽朗清雅、隋唐的华丽高雅。而且隋唐相比于前朝有更为广泛的题材[3]。比如,敦煌的257窟属于北魏时期的壁画,呈现出早期敦煌的艺术特性,色彩表现尤为突出。257窟的笔法色调浓烈而深沉,对比强烈,但又呈现出和谐统一之感。壁画的底色为暖土红,与冷色石青、石绿形成对比,冷暖搭配鲜明而统一。通过黑、灰、白的色调搭配,表现出浑厚朴实的暖色调。

(四)色彩大胆且具有抽象美

中国传统绘画中的色彩观“五色体系”对敦煌壁画色彩运用产生极大影响,也成为学者研究敦煌壁画色彩艺术的重要切入点。色彩带有主观性表现为具有较强的象征意义。敦煌壁画颜色选择合理,在色彩的对比与调和下,保持了变化与统一,让人们感受到色彩大胆运用体现出的魅力。隋唐洞窟中色彩的运用复杂且变化性强,如217窟《法华经变之化城喻品》中,采用了大量的颜色,如石青、石绿,间以少量的土红、赭石,让壁画色彩丰富、层次分明,而且画面并不单调,呈现出丰富和谐之美。

三、敦煌壁画色彩中的中国传统五色观

在古人的经验积累与演变中,形成了五色色彩体系。这个体系为古代画家提供了艺术创作的色彩搭配与创作指导,使敦煌壁画在不同历史时期展现出不同的色彩艺术,呈现出独特的审美风格,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审美内涵与民族精神。中国古代的五行与五色相对应,这是古人对哲学与艺术的独特思考[4]。中国古人通过“五”来总结世界的规律,即五行、五侯、五色与五方,其中五行为金、木、水、火、土,五侯为春、夏、长夏、秋、冬,五色为青、赤、黄、白、黑,五方为东、南、中(地)、西、北。这些“五”相互统一,五色可以与其他“五”相对应,并在此基础上衍生出中间色调。

在五行中,木生火,与之对应的五色为青和赤,青与赤相加则会产生紫色。《说文解字》有云:“紫,帛青赤色。”可以看出古人已经对五色有比较丰富与娴熟的应用。火生土,与之对应的五色为赤和黄,赤和黄相加产生橙色。土生金,与之对应的五色为黄和白,黄和白相加会产生浅黄色。水生木,与之对应的五色为黑和青,黑和青相加产生深蓝色。五行与五色看似为简单的对应关系,实则十分巧妙,且在色彩艺术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单色的组合得到间色,这与五行相克(胜)的关系相似,这正是五色色彩艺术的哲学所在。早在汉代,五行相生相克得到间色,且一直在古代艺术中被广泛应用,丰富了中国古代的色彩艺术与审美,也推动了中国古代色彩艺术的发展。

(一)传统五色观——赤色

敦煌壁画中赤色是五色观中的一种,有朱砂、土红等,不同的色彩表现不同[5]。朱砂属于矿物色,光泽呈现晶体般的亮度,色彩饱满。在绘制壁画期间,使用了大量的材料,矿物颜料在当时十分珍贵,而且储备量不足。赤色厚重古朴,柔和雅致。赤色是大地色,是盛阳之色,更是品质的代表。土红的原材料为赤铁色,在莫高窟旁边的三危山就可以获取,也成了敦煌壁画中最为常见的本土颜料。北凉对土红的运用较为广泛与成熟。

(二)传统五色观——青色

敦煌壁画的色彩美学是“青绿重色”的递进,古人运用色彩表现抽象的情绪,表达独特的心理。在敦煌壁画中,青色十分常见,是中西交融的典范,也是中国古代与西域交流的印证。青金石在隋唐时从国外被大量运回来,所以青色也成了进口颜料。红黑是秦汉时期的主要颜色,但是进入唐代随着丝绸之路的发展,唐与国外的文化艺术往来变得频繁,西域画风及色彩对敦煌壁画产生了深刻影响。在色彩的运用中石青、石祖绿被大量使用,也让人们看到了绝美的敦煌壁画,欣赏到壁画中的青色和绿色山水画[6]。敦煌壁画中青绿色调与山水画的结合,让艺术有了新的突破。

莫高窟第217、103窟的《法华经变化城喻品》是青绿山水画的典型代表,其主色调受到美术和龟兹画风的影响多为石青、石绿,从图1就可以看出山水画的主色调为石青、石绿,色彩讲究“淡相宜”,整体色彩和谐统一,呈现出独特的美感。

(三)传统五色观——黄色

在敦煌莫高窟的极乐世界描绘中,黄色与金色得到广泛应用,壁画色彩艳丽。黄色是传统五色观中体现贵族的色彩,源自土黄、雄黄、石黄等矿物颜料,也有一部分来自植物颜料藤黄。在中国古代认为石头具有灵性,分雌雄,因此雄黄与雌黄常常成对出现,其中雄黄色彩偏暖。黄金的使用在古代让黄色成为无可替代的色彩,莫高窟初建时佛光璀璨,辉煌无比,金色历经千年不会褪色,依然在斑驳的墙壁上熠熠生辉。在中国古代,黄金的使用较为普遍,但也十分珍贵,通常采用泥金、描金等技法,使壁画呈现出耀眼的光彩效果。如图2所示为敦煌莫高窟第322窟壁画,壁画中使用了蓝铜矿和雌黄的色彩对比,雌黄的加入,让壁画富有层次感,整体更加温暖绚烂,中和了冷色调[7]。

(四)传统五色观——黑色

黑色在敦煌壁画中也十分常见,大自然是传统矿物色的主要原料,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墨是黑色的原材料,但是墨在使用中不够简便,需要研磨,使用量大,对于壁画的创作则需要消耗大量的墨,因此无法满足创作需求。百草霜是敦煌壁画中黑色的主要原料,也就是民间的锅底灰,使用锅底灰代替墨制作黑色。黑白配也是敦煌壁画中的经典配色,在莫高窟第100窟壁画中有一幅《舞者图》,画中男舞者在舞蹈,他所穿衣服为黑色圆领长袖缺胯衫,采用帛带束腰,颜色为白色,下身的大口裤为白底。黑色与白色对比鲜明,可以凸显出画中人物,画面简洁大方,观者会感受到强烈的冲击感。

(五)传统五色观——白色

白色在敦煌壁画中也很常见,白垩土与高岭土是白色的主要原材料。在大部分敦煌壁画中,底色均为白垩土制作的颜料,随着时间的流逝,白色依然洁白。在中国传统颜料中,蛤粉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让颜料保持较强的稳定性,即便时间较长也不会变色。敦煌壁画中的白色底在西魏、北周时期最为常见,白色底色呈现出高透明度,同时白色也是其他色彩的烘托色,可以清晰展示其他色彩。

四、敦煌壁画色彩中中国传统五色的主观意向

敦煌壁画是文物中的艺术,美的典范,也是传统五色最为典型的代表,敦煌壁画继承与发扬了中华民族文化。壁画中的五色具有意向性表达,数千年来传承的美学基因中,色彩让东方审美有了一分意向之美,更形成和谐之美。敦煌壁画中的色彩观更多是以古人的主观视角为维度,理解与概括自然万物,然后提炼出具有主观色彩的美。

色彩丰富是敦煌壁画色彩的重要特点,对比色的应用很多,通过对比色可以使人们的视觉产生心理补偿,平衡人们的视觉与心理。色彩搭配会产生色彩之间的对比,这是敦煌壁画色彩艺术性的体现,色彩对比中主色为五色,在壁画创作中形成补色对比、明度对比与纯度对比。

壁画创作中色彩对比最为强烈的为互补色对比,使得色彩更有活力,如敦煌壁画早期的主导颜色为红色,后来又增加了青色,对比明显。明度对比比较隐蔽,在明暗对比下画面整体效果更加和谐,也能升华画面的主题。纯度的对比可以让壁画色彩长久保持鲜艳,如使用大量的石绿、石青等矿物质原料,让敦煌壁画在漫长的岁月中依然不会褪色。

敦煌壁画中的色彩保持了和谐统一的美感,有对比但不突兀,呈现出和谐的东方美学特征。五色绘制中均衡、和谐、有节奏的敦煌壁画,也反映出中华民族的色彩文化及内涵,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发展中向来含蓄内敛,民族团结,但是也有着鲜明的性格,这与五色一样经久不衰。敦煌壁画中的色彩体现了中国传统五色观,这种色彩意向是对美的追求,切实体现出色彩与中华民族发展的紧密关系。五色对应五行,也对应人体各部分,象征着中华大地上千千万万儿女的性格特征。这种色彩的运用展现了五种色调之间看似队里实则和谐共生的关系,形成了一个充满统一性的艺术表现。这正是敦煌壁画色彩艺术背后主观意向的精髓所在,它引发人们对和谐美学的深刻思考。

五、结束语

敦煌壁画是中国壁画的集大成者,更是中国传统五色应用的典范,在壁画中能看到青、白、赤、黑、黄五种色彩的巧妙应用,通过合理搭配,让五种色彩呈现出独特的色彩艺术审美。五色更多是就地取材,源于自然,色彩搭配对比强烈,但又和谐统一,保持壁画生命力与热情的同时,也不会忽略画面的整体与和谐,通过色彩对比实现平衡感。敦煌壁画中的五色观是中华民族性格及精神的体现,能清晰地看到中华民族精神的全貌,并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依据。

参考文献:

[1]周涛.敦煌壁画服饰色彩研究——评《敦煌服饰文化研究》[J].上海纺织科技,2021,49(11):I0006-I0007.

[2]李文馨.极妙参神淳厚古朴——品唐勇力“敦煌之梦”系列作品[J].美术观察,2024,(01):122-123.

[3]郭晓英.以敦煌壁画为例分析中国古代壁画艺术的民族性风格——评《敦煌与丝绸之路文明》[J].中国教育学刊,2022,(02):1.

[4]尹小晨.中国传统“五色观”视域下的城市色彩规划研究——评《阅城读色——城市色彩的地理漫步》[J].现代城市研究,2023,38(07):I0003.

[5]付心仪,李岩,孙志军,等.敦煌莫高窟烟熏壁画的数字化色彩复原研究[J].敦煌研究,2021,(01):137-147.

[6]郭晓英.以敦煌壁画为例分析中国古代壁画艺术的民族性风格——评《敦煌与丝绸之路文明》[J].中国教育学刊,2022,(02):1.

[7]杨元东,黄东.敦煌壁画色彩的数字化审美价值[J].流行色,2023,(06):85-87.

作者简介:陈月乔(1989-),女,山东平阴人,硕士研究生,讲师,从事美术学研究。

猜你喜欢
赤色敦煌壁画色彩
赤色龙州
歌海(2021年4期)2021-11-07 12:43:12
赤色在中国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与发展
艺术科技(2020年21期)2020-12-08 02:21:07
赤色邮政戳记的发现与考证皖西烈士陵园管理处
神奇的色彩(上)
敦煌图案色彩规律研究及推广
东方教育(2016年3期)2016-12-14 20:58:28
浅析敦煌壁画对中国特色动画片的启示
从反弹琵琶伎乐看敦煌壁画人物在现代工笔人物绘画中的借鉴
戏剧之家(2016年15期)2016-08-15 19:45:00
论敦煌舞对敦煌壁画乐舞艺术的继承和发展
戏剧之家(2016年13期)2016-07-07 12:16:10
春天的色彩
环球人物(2016年9期)2016-04-20 03:03:30
色彩当道 俘获夏日
Coco薇(2015年5期)2016-03-29 23:1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