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光与多媒体融合控制理念在舞台剧创作中的应用

2024-12-17 00:00:00苗壮
艺术大观 2024年32期

摘要:本文以在日常工作过程中对舞台灯光设计与多媒体场景融合呈现方面的思考为基础,从创作现状、操作实施、应用与优势等方面,阐述灯光与多媒体融合控制理念在舞台剧创作中的心得体会,以期为灯光和舞台剧创作从业者带来参考。

关键词:舞台灯光设计;舞台多媒体;融合控制

近年来,我国舞台艺术创作精品层出不穷,涌现出一大批具有时代特色、反映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大型舞台剧目,以及紧跟潮流、聚焦年轻群体、突破传统舞台剧表现形式的新型舞台剧目,如各类小剧场戏剧、沉浸式戏剧、文旅融合演艺项目等。这些作品都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一些高科技舞台技术的应用,极大提升了舞台艺术作品的观赏性,为观众带来了观剧的全新体验。

一、多媒体技术在当前舞台剧创作中的现状

在多媒体技术出现以前,舞台剧目创作中场景的呈现多以实体舞美景片、道具或传统布景为主,这些景片有各自的颜色、不同表面的材质、不同的制作工艺,对光的反射效果也不尽相同[1]。以灯光设计工作为例,传统舞美景片需要对其进行灯光的染色处理,对光源投射的方向、颜色、照度以及灯光处理手段要求很高,打景光使用得是否合理对一个戏剧舞台场景的营造来说十分重要。灯光设计需根据整体剧情、导演的舞台调度、演员的表演区域,用丰富的舞台灯光语汇来刻画场景、营造整体的舞台氛围。

近年来,随着LED显示屏、冰屏及大流明激光投影设备的更新和发展,其在画面显示效果、设备稳定性、结构轻量化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升。这就让越来越多的舞美设计师将多媒体技术作为舞台美术设计的重要手段,运用到剧目创作的舞美方案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突破舞台物理空间的限制,丰富舞台的空间感和层次感[2]。与此同时,多媒体的影像设计也承担了一部分舞美设计的工作,传统的舞台布景被LED显示屏替代,投影、冰屏等被更多地运用于舞台结构营造中。多媒体设计可以利用这些影像载体,根据剧情设计各种场景图片、视频动画、文字等素材,让多媒体视频、投影与舞台表演相结合,这些手段极大地丰富了舞台场景的多样性、观赏性,可为观众营造一个更加立体和真实的舞台场景,提升观演的沉浸感,增大了向观剧者传达的信息量,这就给剧目的舞台场景营造及实施提供了更大的创作空间,同时也对舞台灯光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LED屏和投影机等自发光设备在舞台上的广泛应用,带来了独特的散射光效应,这在一定程度上与舞台灯光的处理原则形成了冲突[3]。具体而言,当多媒体设备亮起时,为了与之竞争,舞台灯光往往需要提升亮度,以保持视觉效果的平衡。

1.在使用LED屏作为舞台背景时,由于LED灯珠自发光的物理特性不同于传统舞美布景需要被动受光源照射处理,其自身显示亮度较高,这对舞台表演区域灯光照度及光比的处理造成一定的干扰,亮度较高的舞台背景和LED屏散射的野光也会极大地破坏舞台整体的纵深感,使舞台整体看上去缺乏立体感。

2.多媒体设计给出的舞台背景素材颜色对整个舞台场景的整体色调及氛围会起到较大的决定作用,为保证舞台场景色调的协调统一,灯光设计在剧目合成排练的过程中,就需要更多考虑多媒体素材的色调,并将舞台灯光的色调调成与之相同或相协调的色调,保证舞台场景整体色彩氛围的一致性,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灯光的设计空间。有时由于前期创作过程中,各部门对剧本的理解、导演的要求认识不够统一,对场景的设计存在一定的分歧,导致现场合成阶段需要较长时间的沟通调整,影响剧目舞台合成阶段的工作效率。多媒体设备的色温与传统舞台灯光的色温也可能存在不匹配的现象,导致舞台上的色彩失真,影响整体的视觉效果。

3.不同的LED屏设备、投影设备在画面解析度及色彩还原方面有很大的差异性,在创作过程中,经常会导致部分多媒体素材在现场合成过程中无法实现预想的效果,需要反复进行后期调整。由于舞台剧不同于晚会,需要非常细腻的合成才能实现更好的效果,同时要在现场与舞台灯光协同配合,结合舞台多媒体场景对灯光的颜色、亮度、对比度等画面基础参数进行配合编程,这一过程往往会耗费较多的时间。

4.在使用投影设备时,不同投射面的物理材质、颜色、投影距离等因素对舞台多媒体画面的成像效果也有较大的差异,如使用纱幕投影时,灯光的投射角度、亮度以及演员的站位等因素都会影响到投影画面的显示,导致现场合成中很难达到预想的效果。

5.在目前绝大多数演出现场的实施过程中,灯光设备与多媒体设备的控制人员非同一人,使用的也是不尽相同的两套系统,在设备的操作方式、功能性、通用性上往往会有很大的差异。这导致剧目现场合成时,就需要占用较多的时间进行调整与沟通,同时在剧目表演过程中,需要灯光与多媒体控制人员互相配合,很多需要灯光视频同步的Cue点,都需要舞台监督或者操作人员之间互相提示,如果配合不好,每一个起承转合的节点,淡入淡出的速度等因素都会影响到舞台剧表演的整体节奏。

二、实现灯光多媒体融合控制的具体思考

为实现舞台灯光与多媒体的联合控制,核心策略在于利用灯光控台对舞台灯光设备以及支持DMX信号的多媒体服务器进行同步管理。通过将灯光与多媒体的控制系统整合至同一平台,操作人员得以在单一界面实现对所有设备的集中控制,大幅提升了操作的便捷性与效率。此外,所有灯光与多媒体元素的同步编程不仅确保了视觉效果的协调一致,还实现了互相备份,允许同时进行反演操作,从而在保证演出连贯性的同时,也增强了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这种集成化的控制方案,不仅优化了技术流程,更为舞台剧创作提供了更加灵活和动态的表现手段。

在舞台剧创作中,采用舞台灯具控制的思路对多媒体进行操控,能够显著提升工作效率和协同效果。在实际创作中发现,多媒体操作人员经常需要根据灯光的变化对亮度、对比度或颜色进行调整。若能将多媒体设备视作一种特殊的“灯具”进行同步编程、一起反演,采用类似的操作逻辑和控制方法,将大大简化多媒体控制的复杂性,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

在亮度调整方面,多媒体画面的亮度可以直接通过控制台进行调节,并与舞台灯光场景中灯具的亮度同步存储在DIMMER通道中,设置与灯光相同的渐入时间,确保每个场景的起光和收光多媒体都能与灯光完全同步,避免出现不同步的情况。

在颜色处理方面,正常视频剪辑软件通常使用RGB颜色模式,而电脑灯颜色处理为CMY模式,两者颜色混合方式并不相同,但若能让控台对其颜色混合模式进行统一,用调整灯具颜色的方法,直接调整视频素材的颜色和对比度,这样很多工作就可以在演出现场直接完成,无需反复进行后期调色处理。

在视频素材位置的调整方面,正常舞台灯具的位置调整非常简便,如果用调整灯具投射位置的方式调整多媒体素材的位置、遮罩大小等参数,甚至可像灯具编程一样在两个不同位置程序之间添加渐入时间,实现画面素材在不同位置之间平滑运行,实现动画效果,这样将大大减少视频后期制作的工作量,无需单独进行动画制作、视频渲染,直接通过控台控制位置参数即可实现所需效果。

通过这种集成化的控制方案,灯光与多媒体的融合控制将更加高效和灵活,为舞台剧创作带来更多可能性。

三、灯光与多媒体联合控制在实际剧目创作中的应用与优势

(一)原创励志话剧《芯时代》

该剧舞美定位为小剧场演出作品,舞台上方悬挂芯片形状的舞美景片,舞台上由三组带有可控制隐私玻璃的舞美装置、投影纱幕及相关道具组成,其最大亮点是隐私玻璃透明时,与普通玻璃一样,可看清演员的表演,当隐私玻璃变成磨砂不透明时,便成为一个多媒体影像载体,全剧的多媒体以投影方式实现,见图1。

在这部剧中,舞台空间构成全部由三组舞台装置完成,要求多媒体影像要根据舞台调度精确投射到舞美装置上,如有偏差,会把画面投射到舞台地面,将严重影响演出效果。如果在前期视频制作时确定各个画面位置,到现场合成时可能需要多次反复根据舞台道具实际调度位置进行调整,每次调整后还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进行视频输出渲染,如果使用灯控台以控制灯具的思路控制多媒体影像,这将会变得非常方便,只需要将每个图层不同的素材以编辑电脑灯位置的方法,轻松地进行调整,这样就极大地提升了走台对光的效率。如果演出中临时出现道具位置偏差,还可以非常方便地进行临时调整。在纱幕投影时,也可以非常方便地调整多媒体画面的明暗对比以及后区演员表演光区的亮度关系,达到更好的演出效果。

在多媒体要对舞台上空的异形景片及舞台上的三组舞美装置进行精准切割画面投射时,在以往的操作中,可能要前期根据异形景片的形状及尺寸制作多媒体素材,在现场合成时又可能会有很多位置及画面大小的偏差,也需要后期与现场的反复调整。但如果使用控制灯光的思路控制多媒体画面,就可以非常方便地用多个图层的遮罩位置及大小进行调整,然后与灯光场景同步进行储存反演,同时借助媒体服务器的图层叠加功能,使多媒体前期制作不必再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渲染合成,直接以分别的素材导出,到现场根据实际景物的位置,在控台上像控制电脑灯的原理一样进行位置调整,对灯光设计来说,多媒体与灯光同步进行颜色、亮度的调整,解决了以往需要与多媒体沟通,再由不同的操作人员进行操作并且难以达到协调统一的问题,这样由一人进行精细调整,可极大方便灯光设计的编程并节约多媒体前期制作的时间,见图2。

(二)大型原创话剧《献身》

该剧舞美由一组可液压升降的斜坡平台组成,根据剧情需要变换角度,塑造不同的表演空间。多媒体采用了LED大屏背景,加投影面纱的方案。

在剧中,根据导演要求,所有在大屏中出现的多媒体影像边缘需要做不同大小的虚化处理,使画面在舞台整体场景营造中不要太过于突兀,画面的颜色要尽量以“旧照片”的风格出现,这就要求多媒体的色彩进行做旧风格处理,如果不在现场根据实际LED屏幕显示效果进行颜色以及遮罩位置的调整,在前期素材制作时调整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同时,要与视频亮度、舞台灯光的照度、光比、颜色高度融合,才能实现更好的舞台效果。在此次话剧演出中,使用灯光与多媒体融合编程控制的思路,对整剧的灯光及多媒体进行了整体的编程、控制,节省了大量以往灯光与多媒体操作的沟通协调时间,根据剧情需要统一控制灯光及多媒体的呈现,通过细微的色彩、光比配合以及与灯光进行整体的位置、遮罩等通道参数的调整,达到了较为理想的演出效果,见图3。

四、结束语

在实际剧目创作过程中,灯光与多媒体融合控制理念相较于传统的灯光、多媒体各司其职,各部门独立编程、独立操作演出的模式,具有显著的优势。这种融合控制不仅便于对舞台画面的整体调整,提高了剧目合成的效率,也简化了剧目后期的反演操作,节省了人力成本。在当今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背景下,新创剧目不断涌现,舞台技术和设备也在不断更新。如何优化工作流程,在创作中找到更高效、更稳定的技术手段,成为每一名设计人员和技术人员需要不断探索和思考的问题。寻找更加科学有效的方案,不仅能够让我们将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投入更加细致的舞台效果呈现上,从而更好地完成每一部剧目的设计及演出技术保障任务,同时这种融合控制的理念和实践,无疑为舞台剧创作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开辟了新的艺术和技术领域。

参考文献:

[1]陈义德.多媒体技术在电视舞台灯光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照明电器,2024,(11):72-74.

[2]倪萌.多媒体技术在舞台艺术中的应用研究[J].大众文艺,2021,(08):131-132.

[3]张文佳,杨文涛,熊天乙,等.探析多媒体技术对电视舞台灯光设计的影响[J].传媒论坛,2022,5(10):60-62.

作者简介:苗壮(1990-),男,山东淄博人,本科,灯光设计师,从事舞台灯光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