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即兴演奏对于提升学生音乐创造力、理解力和表现力有着积极作用,能够有效增强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深入理解,增强其音乐表达的自信与独立性,从而全面提升音乐教学质量。基于此,本文围绕即兴演奏在高师小提琴教学中的运用展开论述,先概述即兴演奏,再分析小提琴即兴演奏在高师教学中的特殊性,最后重点探索即兴演奏在高师小提琴教学中的运用路径,以期推动音乐教育的创新与发展。
关键词:即兴演奏;高等师范;小提琴教学
随着音乐教育的发展,传统的小提琴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现实教育需求,尤其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个性化表达方面已经出现局限性。高等师范院校作为培养音乐人才的摇篮,有责任探索和实践新的教学方法,以适应现代音乐教育的需求。对此,高师院校必须不断创新教学理念和方法,探索以即兴演奏为代表的新教学法,对传统小提琴教学模式进行重要补充和革新。
一、即兴演奏概述
即兴演奏是指在没有事先准备或排练的情况下,根据即时的灵感和创造力,现场创作并进行音乐表演的一种演奏形式。可以说即兴演奏能够充分体现表演者的高超技巧和对音乐理论的深刻理解,更能体现出表演者灵活运用各种音乐元素的能力,如旋律、和声、节奏等。在小提琴演奏中,即兴演奏虽然已不如过去那样普遍,但仍然在某些场合,如独奏会或室内乐演出中,占有一席之地。从内容方面来看,小提琴即兴演奏的体裁和题材都可以自由发挥,演奏者根据自己的情感和想象,运用各种音乐元素,如旋律、节奏、和声等,演奏出独有的旋律线条和音乐主题。同时,演奏者通过对各种音乐风格和技巧的熟练运用,如古典、爵士、流行等,以及滑音、颤音、泛音等技巧,丰富音乐的表现力和情感色彩,使音乐内容更加丰富和多样化。从形式方面来看,小提琴即兴演奏可以是独奏、合奏或与其他乐器组合演奏。独奏形式下,演奏者充分发挥自己的个人风格和技巧,展示自己独特的音乐语言和表达方式。合奏形式下,演奏者与其他乐器进行互动和旋律上的对话,能够创造出更加丰富和复杂的音乐效果,呈现多元化的音乐形式和结构。
二、小提琴即兴演奏在高师教学中的必要性
在高等师范教育体系中,针对音乐专业的学生,小提琴即兴演奏教学是一种创新教育的手段,对于激发高校小提琴专业学生的创新思维具有正面的效果。通过即兴演奏,学生能够在实践中灵活运用已有的音乐知识,探索和创造出全新的音乐表达方式,从而培养创新能力。此外,小提琴即兴演奏的教学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整合能力。在即兴演奏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将音乐理论、技巧、情感表达等多方面的知识融合在一起,这对于训练大脑的思维敏捷性和灵活性非常有益。通过即兴演奏训练,可以促进人体左右半脑的协调发展,使学生在逻辑思维和直觉思维之间找到平衡,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通过即兴演奏,学生能够在音乐创作中发挥个性,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有利于实现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最后,小提琴即兴演奏的教学,可以引导高师院校建立新型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过于强调理论知识和技能的训练,而忽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小提琴即兴演奏教学的运用,能有效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探索中成长,有助于建立更加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动高师教育模式的创新与发展[1]。
三、即兴演奏在高师小提琴教学中的运用路径
(一)原有曲目的演奏中增加即兴性的成分
在原有旋律和节奏的基础上稍做改动,充分开发学生的自由想象能力,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项挑战。其中,最难的部分是在演奏中保持整个音乐形式的完整性、合理性和风格的统一性,这就要求高师小提琴学生既要有扎实的演奏基础,又能把握主题音调,同时能够将其即兴延伸。在传统的小提琴教学模式中,学生往往被要求严格按照乐谱进行演奏,虽然能够保证乐曲的准确度和规范性,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通过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在原有的旋律和节奏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改动和创新,以此来进行即兴演奏,开发学生的自由想象能力和音乐创新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在小提琴乐曲开头或结尾部分,允许学生自由发挥,加入个性化的音符或装饰音,以展现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表达;在乐曲间奏部分,鼓励学生进行即兴创作,可以是一段旋律或者一些技巧性的展示;在乐曲主题变奏部分,鼓励学生进行即兴变奏,可以是对主题的改编、对节奏的改变或是对音色的探索,以丰富曲目的表现力和多样性。总之,通过在原有曲目的演奏中融入即兴性的元素,学生将能够在学习传统小提琴演奏技巧的同时,培养自己的音乐创造力和即兴演奏能力,并且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新能力,激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从而为学生未来的音乐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2]。
(二)运用中国传统表现手法进行小提琴即兴演奏
在高等师范小提琴教学中,探索即兴演奏的运用,可以采取中国传统表现手法进行,以此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并为学生提供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途径。首先,深入探索和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丰富内涵。对于学生来说,对中国传统音乐进行全面了解和深入认知,不仅包括学习中国音乐的历史沿革,了解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变化,还需要熟悉中国传统乐器的种类、特点和演奏技巧。在该过程中,学生还应该掌握中国传统音乐的基本调式与美学内涵,为理解和欣赏中国传统音乐打好基础,促使学生可以充分理解和感受中国传统音乐的独特风格和魅力。其次,学习中国传统表现手法。在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基础上,学生需要学习中国传统乐器的演奏技巧,如手法揉、抹、勾、滑,以及中国传统音乐中常用的模进、加花等演奏手法,通过模仿和练习来掌握这些表现手法,从而在小提琴即兴演奏中赋予音乐独特的韵味和情感表达,促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体验中国传统音乐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美学底蕴。鼓励学生在即兴演奏中加入五声音阶或采用中国传统乐器的演奏技巧,如二胡的滑音、琵琶的弹拨等,使得小提琴即兴演奏的音色更加丰富,音乐充满表现力,更具民族特色。再次,创作即兴演奏曲目。学生根据自己对中国传统音乐的理解和感受,运用所学的技巧和表现手法,尝试创作属于自己的、具有中国风格的即兴演奏曲目。最后,实践演奏和表演。学生可以选择在课堂上或学校的音乐会上展示自己的作品,与其他学生和观众分享自己的创作成果,通过了解同学或教师的反馈,从而提升自己的演奏技巧和表达能力。
(三)运用现代表现手法进行小提琴即兴演奏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地的音乐传统,都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强度相互碰撞、融合,促使各种音乐风格之间的交流与学习更为频繁,音乐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和多元化。在这样的文化大熔炉中,音乐教育和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创新。在高等师范教育领域,为培养学生的全面音乐素养和创新能力,小提琴即兴演奏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工具,被广泛地引入音乐课堂中[3]。为进一步发挥即兴演奏的教学作用,教师应当在尊重和继承传统的同时,勇于创新和融合,大胆地运用现代表现手法。在小提琴即兴演奏中加入流行音乐元素,借助流行音乐简洁明快、节奏感强烈的旋律,使演奏更具有现代感,符合现代听众的审美习惯。例如,鼓励学生选择一首广为人知的流行歌曲,将其主旋律用小提琴来表达,通过深入理解歌曲旋律,将其内化为自己的情感表达,在保持原曲主旋律的基础上,加入即兴的装饰音和变奏,如华丽的琶音、变化的节奏型以及右手弓法的组合变换等,使得原本的歌曲旋律更加丰富多彩,甚至可以表达与原曲不同的、属于演奏者即时的情感风格。另外,可以让学生尝试加入自由和即兴的爵士音乐风格,包括摇滚乐的强烈节拍和爵士鼓的灵动韵律,促使小提琴即兴演奏能够更加自由地改变旋律和节奏,富有动感和现代气息,从而创作出更具有个性和创新性的音乐作品。比如,演奏者通过在传统的小提琴曲目中加入爵士音乐即兴元素,能够在保持原有旋律美感的同时,打破常规,让音乐更加自然、不受约束,有效增加音乐的吸引力,为传统的小提琴音乐注入新的活力。除此之外,融入现代技术,将小提琴通过音频接口连接到电子合成器,并确保音量、音色等参数调整到理想状态。然后,根据创作需求,选择合适的其他乐器或音效,在小提琴创作时,能够实现小提琴音频与其他乐器或音效音频的即时混合。以此,为小提琴即兴演奏注入更多的现代气息,带来新鲜的创意源泉,从而推动音乐文化的交流和发展,使得音乐作品呈现出更加丰富和多元的艺术魅力,助力学生探索音乐的无限可能性,创作出独一无二的音乐作品。
(四)多种乐器相结合进行即兴演奏
在高师小提琴教学中,即兴演奏教学手段的运用,要求学生具备丰富的音乐知识和灵活的应变能力。因此,教师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功,还要引导学生探索即兴演奏的魅力,对此,教师可以采用多种乐器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开展小提琴即兴演奏。小提琴作为弦乐器的代表,音色优美、表现力丰富。在即兴演奏中,通过将小提琴与其他乐器相结合,能够有效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灵感。以小提琴与吉他进行结合为例。吉他作为一种广受欢迎的弹拨乐器,其音色独特,温暖而富有弹性,能够为小提琴的旋律提供丰富的和声支持,也能够通过各种技巧产生丰富的节奏和装饰性音符。在这种组合中,小提琴可以发挥其优美的旋律线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利用其清澈而富有穿透力的声音,抓住听众的注意力。当小提琴的旋律线条在空中飘荡时,吉他可以轻轻地弹奏和弦,为旋律提供一个和谐的背景[4]。此外,在小提琴即兴演奏中,吉他的加入还能够为音乐带来额外的层次感和节奏感。通过轻柔或强烈、简单或复杂的吉他弹奏,可以根据音乐的需要强化节奏,也可以提供微妙的节奏变化,从而为小提琴的旋律增添更多的动感和情感深度。总之,小提琴与其他乐器的组合,有助于丰富音乐的表现力,有利于激发学生在即兴演奏中的创造性思维,促使学生进一步探索音乐的不同可能性,从而在音乐旅程中发现新的声音和表现形式。
(五)其他表演形式与小提琴即兴演奏的结合
目前,素质教育方针被广泛推崇和实践,这就要求音乐教师应当不懈地探索和开发更为丰富和多样的教学方法,以期提升小提琴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对此,教师可以将小提琴即兴演奏与其他表演形式相融合,有效丰富小提琴的表现形式与表现力,激发学生对小提琴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和探索精神。首先,将小提琴与人声进行巧妙的结合。人声是最原始的音乐表现形式,拥有丰富的表情和感染力,能够通过音符变化、音调起伏以及歌词表达,传递深刻的情感和故事。通过将小提琴与人声相结合,发挥小提琴音色清澈悠扬的特点,能够与人声的音色相互交融,形成一种独特的和谐。在结合过程中,可以利用小提琴的音色来衬托人声的旋律,为人声带来更加丰富的层次感,使得整个音乐作品更加丰富多彩。例如,当人声演唱柔和的旋律时,小提琴可以通过轻柔的拉奏,与之相呼应,营造一种温馨浪漫的氛围;当人声演唱激昂的旋律时,小提琴则可以通过快速的颤音和华丽的琶音,增强整个音乐作品的动力和张力。在该过程中,小提琴与人声还可以尝试将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相结合,或者将不同国家或地区不同风格的声乐作品与小提琴进行融合,创作出独具特色的音乐作品。其次,将小提琴与舞蹈结合。舞蹈作为一种通过身体动作来表达情感和故事的艺术形式,能够通过舞者的身体语言、动作和节奏,传达出丰富的情感和故事情节,观众可以通过观赏舞蹈来感受到舞者所要传达的情感和故事。通过将小提琴与舞蹈相结合,可以为小提琴的即兴演奏提供新的视角和灵感。舞者的动作和节奏可以激发小提琴表演者的创造力,使其在即兴演奏中更加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创意。同时,舞蹈的动作和节奏能够与小提琴的演奏相互配合,创造出独特的视觉效果和听觉效果,为观众带来更加丰富和多元的艺术享受。例如,当舞者展示柔美的舞姿时,小提琴可以演奏出柔和的旋律,营造出浪漫的氛围;当舞者展现出激昂的舞姿时,小提琴可以演奏出激情四溢的旋律,带来强烈的冲击力。最后,将小提琴与语言结合。语言是一种重要的交流工具,可以通过文字和声音来传达信息和情感。将小提琴与语言结合,相互赋予新的生命力和表达层次,能够帮助观众解读和理解小提琴表演内涵。例如,一段凄美的音乐旋律,可以讲述一段无法言说的爱情故事;一串急促的音符,可以描绘一场激烈的战斗场面[5]。
四、结束语
即兴演奏在高师小提琴教学中的运用是一种创新且有效的教学策略。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音乐创造力,还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音乐知识,提高音乐表达的自信心和独立思考的能力。通过采取原有曲目的演奏中增加即兴性的成分、运用中国传统表现手法进行小提琴即兴演奏、运用现代表现手法进行小提琴即兴演奏等路径,将即兴演奏融入小提琴教学中,有助于构建更加开放、互动和个性化的学习环境,提升音乐教学效果和学生综合素质,有利于更好地帮助音乐教育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响应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发展战略。
参考文献:
[1]张一禾.伊朗钢琴音乐即兴演奏与教学思考[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3,21(02):71-77.
[2]李丹霞,石霁.即兴演奏在中小学钢琴教育中的应用探析[J].试题与研究,2022,(33):37-39.
[3]罗梅.小提琴即兴演奏在高师教学中的运用[J].当代音乐,2022,(01):71-73.
[4]陈光.高校钢琴即兴演奏教学改革的思考[J].艺术家,2021,(12):60-62.
[5]孙辰.高校钢琴即兴演奏教改的途径分析[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21,29(S1):130-132.
作者简介:缪礼云(1990-),女,安徽肥东人,硕士,助教,从事小提琴演奏与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