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弹一星”精神是以“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为基本内涵,是特色鲜明的时代性红色资源,蕴含重要的育人价值。新时代背景下,我们要积极探寻有效的途径来传承与弘扬这一伟大精神,使“两弹一星”精神育人价值更加凸显时代性、现实关联性和价值引领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新时代讲好“两弹一星”故事,关键在于生动讲述那段红色历史,详细阐释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领导人民进行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科研实践,以及所取得的令世界瞩目的伟大成就。要讲清楚国家决定研制“两弹一星”的背景和决策过程,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的研制历程和试验成功的故事。讲清楚“两弹一星”对国家安全的重要影响,以及“两弹一星”成功研制对提升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力的重大意义。既要讲好钱学森、邓稼先等科学家的科研领导和决策故事,又要讲好那些在研制一线默默奉献的基层科研人员和包括后勤保障、安全警卫等辅助人员为研制工作提供支持的人员的故事。既要讲活关键技术问题的解决和创新方法的应用等技术突破的故事,又要讲活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科研人员艰苦奋斗及在研制过程中出现的牺牲和无私奉献的事迹。既要讲广大科研队伍热爱祖国、报效国家的家国情怀故事;又要讲展现团队协作、集体荣誉感的故事;既要讲述依靠自己力量克服困难的故事;又要讲述在逆境中坚持和努力的精神。要深入挖掘“两弹一星”研制过程中的历史细节,包括科研人员的生活、工作环境、面临的挑战和取得的成就,将历史事实转化为感人的故事,通过人物的视角讲述他们的日常生活、情感体验和精神追求,进行故事化叙述,同时可以使用图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材料,增强故事的感染力和沉浸感;还可以通过舞台剧、小品、演讲等形式,将“两弹一星”研制过程中的重要场景和人物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
在新时代背景下,弘扬“两弹一星”精神的育人价值不仅要保持其优良传统,还需不断扩展和深化其在当代的内涵,使其进一步创新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的要求,并强调了在新征程上需要弘扬一系列精神,包括科学精神、科学家精神、担当精神、人民首创精神、奋斗精神、创造精神、奉献精神等,这些精神都是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具体化。新时代,我们应将“两弹一星”精神与其他时代精神紧密融合,持续扩展其内涵,并创新其表现形式,以更有效地发挥其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价值。
在新时代的新征途上,我们需要持续深化对“两弹一星”精神的认识和理解,并以此精神培育新时代栋梁之才。这一精神的传承与发扬,将为新时代青年提供正确的价值观引领,激励他们积极投身于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赢得国际社会的尊重。尽管如此,实现民族复兴的征途依然布满了不确定性和挑战。通过深化“两弹一星”精神教育,我们能够激发全民族特别是年轻一代的内在动力,激励大家坚定理想信念,勇担历史使命,不断践行群众路线,共同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青春力量。
进入新时代,科技的快速发展正成为时代发展的主导力量,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为传承和弘扬“两弹一星”精神提供了新的机遇。因此,应当充分利用新媒体、数字化技术、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工具为育人平台注入新动力,创新历史故事的讲述方式、视觉艺术的表现手法、舞台表演的形式以及红色文化的创意和实践活动,从而增强“两弹一星”精神对当代年轻人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加强他们的参与感和体验度。通过这些现代化的传播渠道和教育方法,可以更广泛地将“两弹一星”的故事传播到校园,普及至全国各地,使其成为中国共产党人伟大精神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在新时代的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
一方面,推动“两弹一星”精神的数字化、智能化建设。目前,“两弹一星”精神的红色教育基地普遍采用传统的展示手段,如图片展览、文字说明、实体展品、视频播放以及讲解员的现场解说,这些传播方式相对有限,通常需要观众亲自到场,观众群体受到较大限制。因此,为了更广泛地宣传“两弹一星”精神,应对“两弹一星”精神的核心内容,包括海外科学家的归国历程、为保护国家核秘密而献身的英勇事迹、自主创新的科研攻关、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以及艰苦奋斗的历史场景等,进行数字化的转化与创新表达。
通过将这些内容整合进公益广告、动画片、广播剧、微电影、短视频等独具魅力的文化作品中,并通过微信、微博、手机应用程序,以及增强现实(AR)、虚拟现实(VR)等现代技术手段进行展示,可以更好地满足当代青少年多样化的内容和形式需求,提高其在年轻一代中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另一方面,需着力提升“两弹一星”精神的宣传效果。各级党委、政府机关及教育机构应致力于深化宣传的深度与广度。利用多样化的传播渠道,拓宽“两弹一星”精神的触及面,提升其感召力。此外,应充分利用特定的节日和具有纪念意义的日子来推广“两弹一星”精神的教育与宣传。借助原子弹成功爆炸纪念日、国庆节、建军节等关键时间节点,广泛宣传“两弹一星”精神所蕴含的历史价值与真实事件,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的侵蚀,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不断提升公众对“两弹一星”精神的理解和掌握,确保其教育和宣传工作的持续与日常化。
习近平指出, “青少年教育最重要的是教给他们正确的思想,引导他们走正路”。“两弹一星”精神是宝贵的红色教育资源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素材,将其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中,对培养青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至关重要。
首先,要将“两弹一星”精神列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将其与新时代所需的各种革命精神相结合,推动“两弹一星”感人故事和榜样行为进入课堂,构建一个系统化的教育体系,以此引导青少年积极践行“两弹一星”精神,培养深厚的爱党爱国情感。其次,将“两弹一星”精神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在深入挖掘并利用“两弹一星”所蕴含的丰富红色文化和历史资源的基础上,借助功勋科学家的传奇故事以及他们在科研攻关中展现出的团结协作与自主创新的历史篇章,设计并实施以“传承‘两弹一星’精神”和“铭记科学探索精神”为主题的第二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使红色教育资源更加贴近课堂教学和学生生活,为青少年的心灵提供宝贵的精神食粮,帮助他们从红色传统中汲取力量。再次,将“两弹一星”精神纳入“大思政课”教学。“大思政课”注重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有序衔接,把教学活动置于广阔的时代背景、丰富的社会实践和具体的生活场景之中,充分利用社会环境中的教育资源。“两弹一星”精神及其相关的红色资源是实施这种教学模式的宝贵素材,需要深入探索并运用“两弹一星”精神所蕴含的教育价值,强化场景应用并扩展至所有学科教学中。各类课程都应根据其内容特点,适当地将“两弹一星”精神的核心价值观念整合到思政课程中,与课程内容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总体而言,“两弹一星”精神所蕴含的红色基因、价值理念和实践案例,是我们党珍贵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其育人价值,有助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
(作者单位:南华大学,本论文系2022年度湖南省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专项研究课题“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整体性研究”(项目编号:2022YBM14)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