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科技金融 瞪羚企业 独角兽企业
【中图分类号】F21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科技创新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围绕科技制高点的竞争空前激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科技创新的生力军,近年来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迅速,尤其是创新能力强、成长潜力大的瞪羚企业和独角兽企业,备受关注。
第一,以瞪羚企业和独角兽企业为代表的新生代高成长性科技创新企业,在当前经济高质量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都是新业态、新模式的典型代表。瞪羚企业的概念最早于20世纪90年代在美国硅谷提出,通常指那些在创业后跨过“死亡谷”并且在创新和成长阶段表现出高成长性、能够迅速扩展市场份额的中小企业,它们像瞪羚一样跑得快、跳得高①,而独角兽企业则指估值达到或超过10亿美元且成立不超过10年的初创企业。虽然一般来说,瞪羚企业和独角兽企业都是指增长迅速的科技公司,但这两类企业具有不同的特征:瞪羚企业以创新能力强、专业领域新、发展潜力大著称,通常依靠技术突破和商业模式创新在短时间内实现高速成长,更关心的是创造伟大的产品和提供优质的服务;独角兽企业则因其强大的资本吸引力、颠覆性的创新以及市场潜力大而获得广泛关注,主要出现在高科技领域,尤其是互联网领域②。近年来,这两类企业在创新能力、市场竞争力和资本吸引力等方面展现出越来越强大的动力,尤其是在航空航天、集成电路等硬科技领域,这些企业不仅引领了新兴产业的技术发展,还在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环节展现新优势、释放新动能,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高质量就业和增强市场活力等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
第二,瞪羚企业和独角兽企业是推动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的引擎动力,是新技术的典型代表。根据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21至2023年《胡润全球瞪羚企业》榜单(如图1、图2所示),中国在榜的瞪羚企业数量一直名列前茅,并且呈现每年递增趋势。2023年,全球瞪羚企业共计688家,中国有218家,接近三分之一。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全球独角兽企业大会”发布的《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2024年)》显示,我国独角兽企业数量全球第二,超过全球独角兽企业数量的四分之一。从行业分布来看,金融科技、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为全球领先瞪羚企业的主要所在行业,并且这些行业也代表了当前全球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方向。
第三,瞪羚企业和独角兽企业在技术研发投入和市场拓展方面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力,作为新产业的典型代表专注于金融科技、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绿色能源等新兴产业领域。从中商产业研究院的数据来看,在2023年中国独角兽企业排行榜中,集成电路、创新药、人工智能等领域是中国独角兽企业集聚的主要行业(如图3所示)。近年来在人工智能、新能源等领域,这些企业的技术突破和商业模式创新极大地提升了产业竞争力,推动了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开创了全新的商业模式,吸引大量资本进入,形成了强劲的产业集群效应。比如,在人工智能领域,许多瞪羚企业和独角兽企业通过持续的技术突破和应用创新,推动AI技术在制造业、医疗健康和智慧城市等领域广泛应用,这些企业通过引领基础研究和推出颠覆性的技术产品,带动整个行业技术进步。在生物技术领域,瞪羚企业和独角兽企业以其创新性的药物研发和生物工程技术逐渐占据市场重要地位,推动精准医疗和新药开发的进程,并通过整合全球资源、吸引资本投入,迅速将新技术推向产业化,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在绿色能源领域,瞪羚企业和独角兽企业的技术创新助力新能源技术的迭代与普及,为降低成本和提高能源效率提供了支持,从而推动整个能源结构的绿色转型。这些企业在关键技术和新兴产业中的引领作用,不仅促进了科技的快速发展,也为产业升级和企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一,市场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性风险。这些风险主要体现在市场波动、竞争加剧以及政策法规有待完善等方面。首先,市场波动对这类高成长性企业的影响尤为显著。瞪羚企业和独角兽企业往往集中于技术创新驱动的新兴产业,虽然这些产业具有高成长性等优势,但同时,这些产业的市场需求容易受到宏观经济波动、居民消费偏好变化和技术迭代更新等因素的影响。当经济周期出现下行、消费者偏好产生变化或技术发展与主流路线相背离时,这些企业可能面临资金紧张、订单减少等问题,甚至会因为其高风险的业务性质而面临生存危机。其次,竞争加剧也是瞪羚企业和独角兽企业必须面对的重要挑战。随着科技创新的加速和产业门槛的降低,大量企业涌入新兴市场领域,导致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对于瞪羚企业来说,其市场份额和利润空间容易受到大型企业和新晋竞争者的双重挤压,这些企业通常需要持续进行研发投入以保持竞争优势,而在资金和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竞争的加剧可能使其难以维持创新活力,甚至被迫缩减研发规模,从而影响其长远发展。此外,政策法规有待完善也对瞪羚和独角兽企业的创新发展构成了限制。科技创新本质上具有不确定性和前沿性,然而,许多与新兴技术和产业相关的政策法规仍在探索和逐步完善的过程中。一方面,现有的法律法规可能对新兴技术的应用和市场推广缺乏明确的规范和支持,这使得企业在利用创新成果进行商业化尝试时面临一定的政策障碍。另一方面,监管的不确定性也可能导致企业在决策上趋于保守,企业需要投入大量资源进行合规操作,这不仅增加了成本,也减缓了创新的步伐。
第二,在融资领域存在明显的“堵点”。从初创到高速成长的过程中,企业往往面临着技术研发和市场拓展的巨大投入需求。瞪羚企业通常具备优秀的创新能力,但在扩大市场份额、持续研发和吸引高端人才方面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而独角兽企业则面临保持技术领先和快速拓展业务规模的资金压力,这使得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需要持续的、大规模的融资。然而,在实际的金融支持中,往往存在力度不足和资源错配等问题。对于瞪羚企业来说,商业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在支持这些企业时,可能会因其资产规模较小、财务透明度较低、缺乏稳定的盈利模式等原因,对其采取保守的信贷政策,这也使其面临融资难和融资贵的窘境。尽管这些企业的成长潜力和创新能力明显,但由于无法提供足够的财务数据证明其盈利能力,银行对其授信额度也较为有限,使得企业的融资需求与实际获得的资金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对于独角兽企业来说,虽然资本市场和风险投资对其有一定的偏好,但对其的风险容忍度和资金流动性也会影响企业融资的稳定性。许多独角兽企业处于需要大量资金支持的扩张期,但由于资本市场的波动性和风险投资者对短期回报的偏好,资金的供给往往无法与企业的长期资金需求匹配,导致企业在市场扩张和创新研发上受到掣肘。一些企业因为外部资本的投入受限,不得不放缓市场拓展或削减研发预算,这对它们保持创新力和市场竞争力极为不利。
第一,金融产业与科技创新本身都具有高度集聚效应,二者耦合发展才能释放出科创金融最大势能。
科技金融是指通过创新财政科技投入方式,引导和促进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金融机构及创业投资等各类资本,创新金融产品,改进服务模式,搭建服务平台,实现科技创新链条与金融资本链条的有机结合,为初创期到成熟期各发展阶段的科技企业提供融资支持和金融服务的一系列政策和制度的系统安排③。科技金融作为推动科技创新与金融资本深度融合的重要力量,天然符合瞪羚企业和独角兽企业的科创属性,这就使得推动金融促进科技发展的过程中可以依赖瞪羚企业和独角兽企业这类科创企业现实载体,并通过金融工具、金融制度与各类金融服务,完成从科学理论到科技产品再到科技产业的科技链条的实现。
一是风险投资(VC)和私募股权投资(PE)对瞪羚企业和独角兽企业早期的资本引导。金融对于科技支持的核心在于通过多样化的金融市场产品和融资工具为科创企业提供全链条的充足资金支持,从而帮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技术创新优势和快速成长步伐。
风险投资(VC)是科创企业特别是在企业早期阶段融资的关键途径之一。VC专注于对技术含量高、市场潜力大的创新型企业进行投资,其独特之处在于愿意承担企业初期阶段的高风险,以换取未来可能的高回报。私募股权投资(PE)的进入阶段则更倾向于企业的成长期。VC和PE在瞪羚企业和独角兽企业的早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资本引导作用。VC通过高风险高回报的投资策略,为企业提供急需的早期资金和战略资源,帮助企业在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中获得先机;而PE则在企业进入成长期时,通过更有力的资金支持和管理优化,进一步推动企业的业务增长和核心技术研发。这两种金融手段共同构建了瞪羚企业和独角兽企业发展早期的资本支撑体系,为其进入更广阔的资本市场奠定了坚实基础,确保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创新力与成长动力。
二是科技创新信贷产品对瞪羚企业和独角兽企业的发展助力。随着瞪羚企业和独角兽企业逐渐进入成长期,它们对资金的需求不仅局限于股权投资,还需要更加多样化的融资工具,尤其是在技术研发、市场拓展和运营中的短期资金需求上。传统的信贷模式往往因为科创企业缺乏固定资产、盈利模式不确定等原因而对其表现得不够友好,因此,为适应科创企业的特点,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金融科技手段,推出了一系列科技创新信贷产品。
科技创新信贷产品是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适应科技创新企业融资需求的新探索。这类信贷产品往往基于企业的无形资产,如知识产权、专利技术等来评估其融资能力,帮助那些缺乏传统固定资产的企业获得贷款。例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供应链金融、应收账款融资等信贷产品,突破了传统贷款对抵押物的依赖,利用企业实际业务关系,为科技型企业提供了更加灵活的融资渠道,降低了科技企业的融资门槛。此外,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大数据风控通过采集和分析企业多维度的数据(如经营记录、市场表现等),从而实现对企业信用状况的全方位评估,这种基于大数据的风控模型,可以更加快速地评估科创企业的信用风险,使得那些缺乏足够抵押资产的高成长性企业也能够获得融资机会。瞪羚企业和独角兽企业通常处于快速成长阶段,缺乏足够的财务历史记录,而大数据风控可以通过企业的运营数据、市场表现、行业数据等非财务指标,对其进行更精准的信用评估。通过这种方式,银行能够为成长中的科创企业提供无抵押的信用贷款,有效降低融资门槛。
科技创新信贷产品的推出,有效解决了瞪羚企业和独角兽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融资难题。通过知识产权质押、供应链金融、大数据风控等创新工具,金融机构不仅突破了传统信贷模式的限制,还能针对科技企业的特点,提供更具针对性和灵活性的金融支持,为企业提供从技术研发、生产到市场拓展各个环节所需的资金保障。
三是多层次资本市场对瞪羚企业和独角兽企业发展的直接融资加速器作用。我国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尤其是近年来侧重科技创新的科创板、创业板以及北京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北交所”)等资本市场平台,为瞪羚企业和独角兽企业直接融资提供了巨大便利,成为瞪羚企业和独角兽企业成长成熟的重要加速器。
首先,科创板的设立旨在为科技创新型企业提供更为便捷的融资平台。科创板特别注重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企业,降低了这些企业的上市门槛,通过允许未盈利企业和特殊股权结构企业上市,显著拓宽了瞪羚企业和独角兽企业的融资渠道。科创板针对企业的包容和针对科创属性的重视不仅增强了企业的融资可得性,也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知名度,进一步推动了科创企业的高速成长。
其次,创业板作为我国资本市场的另一重要板块,主要服务于成长型创新企业。创业板的定位是为高成长、高科技企业提供发展所需的资金支持,尤其适合瞪羚企业在实现市场拓展和技术升级时获得充足的资本投入。通过在创业板上市,企业可以在更广阔的投资者群体中募集到长期发展所需的资金,同时可以借助上市的契机,优化企业内部治理结构,规范财务管理,从而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最后,北交所专注于服务“专精特新”的创新型中小企业,这其中就包括许多瞪羚企业和具备潜力的独角兽企业。北交所的设立在资本市场中扮演了“培育基地”的角色,可以为那些处于初创和成长期、尚不具备在科创板和创业板上市条件但具有高成长潜力的企业提供融资平台。北交所对企业上市的要求相对灵活,以适应中小企业的成长需求,为企业在资本市场的早期参与提供了有效通道。通过北交所上市,这些企业能够获得所需的资金支持,用于技术研发、扩大生产以及市场拓展,进而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技术优势。此外,北交所还为企业的后续融资、跨市场发展提供了良好基础,有利于这些企业向创业板、科创板等更高级别的资本市场迈进。与此同时,股票发行注册制在全市场的推开意味着企业可以通过较为透明和高效的审核程序进入资本市场,募集到所需的研发和拓展资金,缩短了企业在资本市场融资的时间窗口。
总的来说,科创板、创业板和北交所共同构成了一个专注服务科创企业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不仅为瞪羚企业和独角兽企业提供了便捷的直接融资机会,还为企业前期的VC、PE等投资者提供了更为畅通便捷的资本退出路径,与此同时,又促进了这些创业资本的投资活力和投资信心。这些资本市场平台不仅改善了企业在快速扩张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融资问题,还通过完善的资本市场机制和资源配置效率,助力企业实现技术创新、业务规模扩大和国际化发展。在这些平台的支持下,企业可以获取更大规模、更长周期的资金投入,有效提升其在新兴产业中的竞争地位,为实现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④。
第二,政府在科技金融领域的引导是高成长性科创企业的重要推动力。
政府是科技金融的直接推进方,政府关于科技金融领域的支持政策,尤其是那些直接针对瞪羚企业和独角兽企业等科创企业融资痛点的政策,决定了这两类企业能否实现可持续增长和高质量增长。这些政策不仅为企业提供了直接的资金支持,还通过制度创新、金融工具优化等方式,营造更加友好的金融环境,帮助瞪羚企业和独角兽企业解决融资难题,进而促进高质量发展。
政府通过设立科技创新专项资金、创新发展基金和各类产业引导基金,直接为符合要求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提供资金支持。瞪羚企业和独角兽企业在进行高科技研发时,往往面临资金短缺的问题,政府专项资金可以通过拨款或贴息贷款的方式,为企业提供研发资金来源,减少企业的财务压力。这些政策不仅有助于企业突破技术瓶颈,促成技术成果转化,还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引导社会资本进入科技创新领域的作用。
政府在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上也提供了有力支持,特别是针对金融科技的监管与创新。政府通过推动“监管沙盒”机制,为金融创新试验提供了相对宽松的监管环境,使得金融机构能够更安全地测试大数据风控、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信贷、融资等金融领域的应用,从而开发出更加灵活和高效的金融产品。这种机制的引入,不仅帮助金融机构更好地服务科创企业,也降低了企业获取资金的难度和成本。
为了营造更加友好的金融环境,政府不断完善科技金融领域的法律和监管体系,为企业提供稳定和可预见的金融服务环境。比如,针对科技信贷的鼓励政策,包括政府与商业银行之间的风险共担机制,通过设立“科技信贷风险补偿资金池”等方式,政府与金融机构共同承担企业信贷风险,从而激励银行对高成长性企业发放贷款,有效降低了商业银行的放贷顾虑,鼓励它们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
从VC、PE再到科技信贷产品,从多层次资本市场到政府的政策支持,这种金融市场产品和层次的多样化共同构成了一个覆盖瞪羚企业和独角兽企业从初创到成熟期的全周期金融支持体系。这些金融手段的综合应用,为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提供所需的资金支持和战略资源,助力它们实现技术创新、规模拓展和市场布局。通过多样化的金融支持路径,科技金融在解决科创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的同时,也助力企业实现了可持续与高质量发展。资本的持续注入不仅保障了企业的生存和成长,还为其创新能力提升提供了持续的动力来源,从而使得科创企业能够在新兴产业中不断引领技术突破,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和质量提升。
科技金融的未来发展对于瞪羚企业和独角兽企业的战略重要性体现在推动这些企业在高速成长的同时保持长期的竞争优势,尤其是在全球科技竞争日益加剧的环境中,科技金融的支持成为科创企业实现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⑤。
第一,科技金BC3GqtDcO9BxFJrtAM5bnW5n2up0noytxmgr/eqqQs8=融的发展为瞪羚企业和独角兽企业保持长期竞争优势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新资金支持。在未来,金融支持科创企业发展的手段将更多依靠金融科技,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将更加普遍地应用于融资、风险评估和资本运作领域。借助金融科技,企业能够通过精准的风险控制和高效的融资渠道,获取更加灵活且大规模的资金支持,这使得企业能够更加专注于核心业务的研发和市场拓展。此外,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的结合,可以帮助金融机构深入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市场潜力及技术优势,进而为具有创新力和成长潜力的企业提供定制化的金融服务。这样的金融支持不仅能帮助企业实现短期内的资金需求,更能帮助其保持技术优势和创新能力,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第二,科技金融在推动资本与创新技术的深度结合中扮演了关键角色,特别是在高风险、高回报的技术领域。对于独角兽企业来说,科技金融的普及和发展意味着企业可以利用更加多样化的金融工具,如风险投资、私募股权、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来维持其在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尤其是在技术突破和大规模扩张阶段,充足的资金支持对于独角兽企业保持领先优势至关重要。未来,科技金融的不断创新将使得资本和技术的结合更加紧密,帮助企业突破传统的资金瓶颈,实现规模化成长和战略性的市场布局。这种持续的资本投入,不仅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还能够将其与技术领先性和市场战略目标更好地结合起来,帮助企业实现长期、可持续性发展。
第三,政府、企业、金融机构三者之间的协同合作对于科技金融的有效发展也至关重要。政府在制度层面上为科技金融提供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从而营造一个有利于科技创新的政策环境,这既要将重点放在金融对科技的支持上,又要兼顾对金融机构风险的监管;企业不仅要聚焦其科技主业,还要通过提高财务透明度和公司治理水平,加强与金融机构的沟通信任;金融机构需要在对瞪羚企业和独角兽企业进行支持的同时,还要重视科技金融中的风险管理,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降低授信风险,提高资金运用效率。此外,金融机构还应与企业共同探索适应科技创新需求的融资模式,如基于供应链金融的知识产权质押、股权投资与债务融资结合的混合型融资等,以满足企业在不同阶段的多样化融资需求。通过政府、企业和金融机构三者的协同发力,科技金融的未来发展将能够为瞪羚企业和独角兽企业提供更加高效、可靠的资金支持。这不仅有助于企业的成长壮大,也将在更大的格局上推动我国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增强国家在全球科技经济中的竞争力和影响力。科技金融的发展,实质上是为创新驱动的经济模式注入了强劲的“资本引擎”,通过高效的金融资源配置,推动瞪羚企业和独角兽企业不断突破发展瓶颈,实现持续创新和稳步拓展。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金融科技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博导)
【注:本文系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经济社会调查项目“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调查”(项目编号:2024ZDDC002)的阶段性成果】
【注释】
①张琳等:《中国瞪羚企业的现状、挑战与建议》,《中国科技论坛》,2022年第8期。
②张跃文:《“独角兽”闯入资本市场的挑战与应对》,《人民论坛》,2021年第22期。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网站,2011年。
④李丹:《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 拓宽科创企业融资渠道》,《中国金融家》,2023年第12期。
⑤李全、王志刚:《科技金融体制为新质生产力提供要素支撑》,《人民论坛》,2024年第16期。
责编/贾娜 美编/杨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