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文撷英

2024-12-16 00:00:00
中国科技教育 2024年10期

动态

强化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协同

2024-10-23 中国教育新闻网

http://www.chisa.edu.cn/opinion/202410/t20241023_2111260470.html

日前,在国新办举行的“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部长怀进鹏指出,要“健全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强化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协同,培养学生科学精神,掌握科学方法,不断提升人文素养,增强文化自信”。在政府和学校层面,应从战略规划的角度深刻认识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内在关联,树立开放包容、多元组合、协调融合和动态调适的理念并制定相应的行动策略,培养形成并逐步增强跨学科融合的思维与意识。在高等教育领域,通过建设以专业课程、通识课程、融通课程、实践课程为主体的高质量课程体系,打破传统学科专业的限制。在基础教育领域,注重课程的跨学科主题实践活动设计,加强落实教育部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的有关精神,以提高课程的文化性,建设大中小学贯通的科技与人文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师资力量是强化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协同的核心要素。学校要加强教师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建设,涵养高尚师德师风,推行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实行“一票否决”制度,将人文教育、法治教育纳入教师政治学习和教育培训体系。加大校所、校馆、校企合作力度,从科研院所、文博机构等聘请一批兼职教师,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与实施,将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有机融入实践教学之中。

宁波镇海中学:开设“科学家学术课堂”,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

2024-10-22 中国教育新闻网

http://www.jyb.cn/rmtzcg/xwy/wzxw/202410/t20241022_2111259674.html

近日,宁波镇海中学“科学家学术课堂”开班,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和西湖大学联袂授课,带来了两场精彩的学术讲座。未来每周一次,52 名对学术感兴趣的镇海中学学子将在这个课堂接受科学家的学术洗礼。假期里,这些同学还将有机会参观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西湖大学的实验室,相关专家将为学生开展科研学习提供指导。开班仪式上,镇海中学副校长高培圣表示,镇海中学首次尝试在学科研究性学习课程中开设由省内外著名科学家、博士共同推出的“科学家学术课堂”,这既是学校重视科学教育工作的延续,也意在通过专家引领,打开同学们的视野,帮助大家了解科技前沿与科技创新,培养基本学术素养和科技创新能力。

上海市青少年STEM 教育研究院成立

2024-10-19 中国教育新闻网

h t t p : / /www. j y b . c n /rmt z g j y b / 2 0 2 4 1 0 /t20241019_2111258538.html

10 月17 日,上海市青少年STEM 教育研究院在上海市徐汇区正式成立。研究院的成立将推动STEM 教育研究和中小学STEM 教育的普及发展,培养具有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素养的青少年人才,建设一流的STEM 教育生态系统。据悉,研究院将加强STEM 教育本土化、特色化探索与实践,组织专家团队创新STEM 教育实施方案,设计并研发STEM 教育教材及指导手册,完善课程标准和评价体系建设,搭建跨学科、跨学段的STEM 课程群,指导上海市中小学扎实开展STEM 教育实践;将牵头组织成立上海市STEM 教育联盟,形成校家社一体化的STEM 教育生态;将主动链接高科技企业、公共机构等多方资源,为中小学科学教师提供丰富多彩的专业课程和培训项目。2023 年11 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2 届大会通过了在上海设立国际STEM 教育研究所的决议。为更好地对接相关工作,2024 年3 月,徐汇区和上海交通大学共同倡议,提出携手共建上海市青少年STEM 教育研究院的构想。在上海市教委的大力支持下,经过数月筹备,上海市青少年STEM 教育研究院正式成立。

巧借资源做好科学教育“加法”

2024-10-17 中国教育新闻网

h t t p : / / w ww. j y b . c n / r m t z g j y b / 2 0 2 4 1 0 /t20241017_2111257449.html

2017 年9 月,何如担任麓谷二小校长。如何办好这所学校?看着学校周围聚集的北斗导航、中联重科、圣湘生物等众多高新技术企业,她灵机一动:何不打造一所科学教育特色校?她积极争取上级部门支持,投入300 余万元,以儿童为中心打造了两廊:“鹿创未来”科普长廊和“未来之光”科创长廊;建设了四个中心:科学实验中心、创客中心、数字技能中心、影像中心,把学校建设成了“科学乐园”。刚开始,麓谷二小只有一名科学教师,开齐开足课程都有困难。一方面,通过在学校内部“挖潜”,把教师团结起来,吸引了一批年轻教师加入;另一方面,巧妙利用周边丰富的科普资源,通过招募科技辅导员,开展“Q爸Q 妈大讲坛”活动,走进高科技企业等,为全校学生烹制“科学盛宴”。各班则组建了4 ~ 6 个科技兴趣小组,一到周末,各兴趣小组就会在校外科技辅导员的带领下,深入科技馆、博物馆、园区企业、车间等,关注身边的科学,发展创新思维。近3 年,孩子们去过35 个科普基地,共开展了230 余期活动,平均每年近80 期,学生参与人数达2 000 余人次。随着科学教育的深入开展,在麓谷二小,教学方式的变革悄然兴起:教师积极开展跨学科学习活动,鼓励孩子们在调查、研究、实践、汇报中发展思维,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

异域传真

陈旧的教学方法阻碍学生参与科学学习

2024-09-12 优睿科网站

https://www.eurekalert.org/news-releases/1057757

哥本哈根大学近期的一项研究显示,丹麦6-7 七年级学生的科学教育存在一些问题,包括教学方法僵化、科学术语的严格使用,以及对错误的不容忍文化,都阻碍了学生参与科学课程。研究指出,学生往往会被固定在某些角色中,比如“教师的助手”“吵闹的学生”或“安静的学生”,后者通常是女孩和少数族裔学生。尽管学生在课堂外对科学有浓厚兴趣,但课堂内的这些因素导致他们参与度较低。另外,围绕科学教育的结构和文化中有不少过时的教学材料和方法,对科学术语和事实的保守态度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参与度。研究人员呼吁,应以丰富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参与,比如通过实验和故事讲述吸引学生,挖掘科学教育的巨大潜力。教师需要不断适应和反思教学方法,激励伙伴间的互动和专业团队内部的反馈,创造安全的学习和教学环境,推动传统模式的改变。

数字课程和传统教科书,孰优孰劣?

2024-09-17 ICEV 在线网站

https://www.icevonline.com/blog/2016/03/digitalcurriculum-vs-textbooks

从基本定义和特点看,数字课程通常指通过电脑、平板电脑或智能手机等电子设备提供的课程内容,包括互动式学习材料、视频、在线测试和实时更新。教科书则是传统的纸质学习材料,通常包含课程的详细内容和练习。这两种学习材料相比,数字课程的优点包括易于更新、便于携带、互动性强及可以个性化订制学习路径,但需要稳定的互联网连接和电子设备,对于某些学生来说不如纸质材料易于阅读和理解。教科书的优点包括无须电力或互联网连接、对眼睛伤害较小,一些学生更喜欢纸质阅读,缺点是更新慢,不易于携带且缺乏互动性。学习者的需求存在差异,教师在选择教学材料时,需要考量学生需求、内容质量、互动性、技术支持、更新频率和经济条件等因素,以作出明智的决策,选择最能满足教师教学需求和学生学习需求的教学材料。

探索教育开发STEM 和生活技能培训项目

2024-09-19 e 学校网站

https://livtolearn.discoveryeducation.com/?utm_source=de_marketing&utm_medium=press_release&utm_campaign=2024_q3_liv_golf

“探索・教育”频道启动了一项合作教育计划,旨在通过提供高质量的STEM 教育资源,开展中小学生STEM教育和生活技能培训,预计将惠及全球50 万名学生。该计划将提供结合LIV Golf 品牌和职业高尔夫球手内容的新课程资源,包括互动体验和虚拟活动,让学生与STEM 专家及高尔夫球手互动,专注于通过STEM 教育和生活技能培训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创新的教学资源和互动体验,激发学生对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的兴趣,并为他们的未来职业作准备。该项目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术技能,还培养了他们的批判性思维、沟通、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等关键生活技能,同时凸显了教育资源共享的重要性,使学生和教育工作者能够访问高质量的教育资源,提高教学和学习效率。

提高数字课堂的技能

2024-09-24 e 学校网站

https://www.eschoolnews.com/digitallearning/2024/09/24/sharpening-skills-for-thedigital-resources-classroom/

随着教育环境的数字化转型,数字资源在教育中的重要性日渐突出。教师需要不断更新技能,在教学实践中尝试新的方法和技术,了解如何有效地把技术整合到课程中,有效使用在线平台和应用程序以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和互动性,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美国加州大学“数字课堂教学”项目免费向教师开放,帮助教师掌握安全使用在线工具、选择合适的数字资源支持不同的学习风格和需求等多种技能,开展个性化教学,并通过数据分析跟踪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理解程度。该项目在以下几个方面助力教师提高数字素养:一是从小处着手,从能与现有课程轻松结合的应用工具或活动入手,逐渐建立个人教学技术库;二是灵活选用,对尝试不同的工具持开放态度,逐步找到最适合的教学风格和工具;三是利用职业发展机会,通过参加会议和研讨会了解新工具和技术,吸取同行在课堂上有效整合技术的实用经验;四是与同事协作,在支持性的环境中尝试新技术,与同行共同创建积累资源内容,交流经验方法,利用数字工具和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体验。

本栏目内容均取自互联网,旨在让读者了解当前国内外有关科技教育的发展方向。栏目编辑将尽可能选取来自知名网站的链接,但互联网规模庞大、变化快速,我们无法保证这些链接今后不含非法内容,敬请读者提高防范、辨识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