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导向的融合型档案职业教育模式探讨

2024-12-16 00:00:00李雅娟
档案管理 2024年5期

摘 要:发展档案职业教育,提升档案工作者的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是档案事业的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工程。本文基于加美英澳四国国家档案馆或档案工作者协会网站和相关文献,系统分析梳理国外档案职业教育开展情况、突出特色和异同分析,提出实践为导向的融合型档案职业教育模式的思路和策略,为档案职业教育的创新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与模式参考。

关键词:档案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档案能力;文件管理;职业认证;实践技能;数字档案馆专家

1 国外档案职业教育的整体考察

国外的专业学(协)会、档案主管部门等致力于为档案工作者提供广泛的职业发展机会,提供一系列覆盖档案工作者职业生涯各个阶段的多类型、多形式的教育项目与服务。

1.1 岗前教育。加拿大档案工作者协会在加拿大设有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学生分会、多伦多大学学生分会、达尔豪斯大学学生分会、麦吉尔大学学生分会和曼尼托巴大学学生分会。[1]英国国家档案馆面向在高等教育或继续教育中获得学位或资格的学生推出了为期4至12周的学生实习计划(Student Placement Scheme),接收学生到档案收藏、预约服务、档案事业发展、学术研究等部门实习,配备导师全程指导,并制定结构化的学习和发展计划以随时跟踪进展情况。[2]

1.2 导师帮带。国外档案职业教育重视“导师帮带制”的培养机制。加拿大档案工作者协会为新加入协会的档案工作者和档案学专业学生提供导师计划,为其匹配导师(在档案/信息管理领域拥有至少5年的研究生经验,有良好专业技能,并有志培养新人的专业人士),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辅导。[3]美国档案工作者协会也为其成员提供指导计划(Mentoring Program),通过将具有共同兴趣的参与者联系起来建立指导关系,使协会成员都可以在职业生涯的任何阶段获得指导。[4]澳大利亚国家档案馆为促进本机构员工的职业发展推出了辅导计划(Mentoring Scheme),使拥有相关技能和丰富工作经验的导师为学员提供职业建议和额外支持。具有特色的是,辅导计划注重员工领导能力的培养,如领导和管理技能、管理风格和行为、委派技能、资源或业务规划等。[5]

1.3 培训课程。澳大利亚国家档案馆推出了两项在线学习项目的培训课程。其一是信息资产元数据(Metadata forInformation Assets)项目,通过一系列课程帮助学员学习国家档案馆和国家数据办公室的元数据相关要求,从元数据管理者的角度培养信息资产(包括数据、信息和档案)元数据意识和技能;其二是数字保存技能计划(DigitalPreservation Skills Program),帮助学员理解数字归档概念和工作流程,提高档案工作者的数字保存意识和技能。[6]美国档案工作者协会提供多形式、多层级培训课程,突出技能培训特点。[7]

1.4 认证教育。在职业分类制度的基础上建立档案职业标准和资格认证制度,是档案职业教育发展的依据和保障。[8]美国档案工作者协会目前提供两个证书项目,即数字档案馆专家(Digital Archives System, DAS)证书和A&D证书项目。[9]美国马里兰大学信息学院为图书馆、档案馆或数字策展领域工作的个人提供的数字策展专业人士(DigitalCuration for Information Professionals,DCIP)证书。该认证项目以在线课程的方式教授数字策展理论和技术,并且每年采用不同的教学主题,例如2023年教学小组以“合成数据和生成人工智能”、“数字保存和传统文件格式”等为主题探讨了数字策展的实际应用。[10]

1.5 职业与学位双轨教育。为解决档案专业教育与现实劳动市场需求的脱节问题,加美英澳四国积极探索将职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模式,其中以英国的档案“学位学徒制”最为典型。

2018年12月,英国学徒与技术教育研究院正式批准3级图书馆、信息和档案服务助理学徒项目(LIAS Level 3),培养中级档案人才并于2021年11月建立档案学位学徒制,增设7级档案和文件管理员(Level 7 ARM)项目,满足高层次档案人才的需求。ARM Level 7发布了14项ARM Level 7职业职责和职业标准,以此作为培训的根本依据,同时,突出业务流程、整理、分类、专业设备运用等技能培养。[11]

1.6 会议研讨。美国档案工作者协会举办的年会每年都吸引全球档案专业领域众多专家和学者投稿参会,总结一年来的档案工作,部署和展望下一年档案工作的重点,推动档案工作的开展。[12]加拿大档案工作者协会专业发展委员会不定期为其会员举办从业者研讨会,以确保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始终保持在行业前沿。[13]

2 国外档案职业教育的融入性特征分析

2.1 融入资格认证制度。国外档案职业教育重视前置性资格认证制度建设。1989年成立档案工作者资格认证学会(Academy of Certified Archivists,ACA);1995年,依据根据国家行业能力标准(National IndustryCompetency Standard)和澳大利亚资格框架(AustralianQualification Framework,AQF),澳大利亚档案工作者协会和文件管理协会牵头制定了《国家文件和档案能力标准》(National Records and Archives Competency Standard)和《澳大利亚文件管理标准》(Australian StandardRecords Management,AS4390)。[14]

美国档案工作者协会提供的职业资格证书并不是终身认证,而是每过五年再接受一次资格再认证的考核。[15]澳大利亚的职业资格证书体系包括八个层次,从证书Ⅰ到证书Ⅱ需要经历继续学习几个模块过程。这种统一的证书制度和培训内容的模块式结构促进了档案工作者职业生涯的发展。[16]

2.2 融入专业领域。加美英澳四国面向各国的档案工作者提供了受众细分的差异性教育,除通用类课程外,根据不同层次、不同行业、不同岗位开发具有针对性的课程。

美国档案工作者协会提供从入门到高级不同水平的课程,形成覆盖档案工作者职业生涯各个阶段的培养体系。[17]协会延伸并拓展了《继续教育指南》中对档案工作者的水平划分,以层级和受众(Tiers and Audiences)为主要横断面对课程模块进行重构。[18]同样,加拿大档案工作者协会为其会员提供北美档案职业培训课程的链接并以职业方向和特定能力为基础进行差异化设计,如档案学与图书馆学、档案学与博物馆学的跨学科交叉研究。[19]

2.3 融合职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国外档案职业教育通过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深度融合,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

英国的档案“学位学徒制”将学术研究、实践经验和就业技能相结合,实现了学位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协同发展。美国档案工作者协会既重视对在职档案工作者的继续教育,还注重推动和促进高层次的研究生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融合。美国档案工作者协会编制了档案学研究生教育指南,还为毕业生提工作实践所需的专业知识。

2.4 融入工作实践与业态发展。加美英澳四国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澳大利亚档案工作者协会为本国档案工作者提供多个主题附带实践学习的在线课程包,例如“保存档案系列”课程在为学员教授档案保存的入门知识的同时开展档案实体和数字档案管理和保存的实践活动。美国档案工作者协会在每年举办的年会中往往提出档案管理的新议题,由档案工作者和研究人员共同进行讨论。英国在档案“学位学徒制”的岗位设置中相应增加了数字保存专家、文化遗产管理员和元数据专家等具有数字技术特色的岗位。

3 实践为导向的融合型档案职业教育模式构建思路

3.1 以实践为导向的技术融合。职业教育作为与生产实践联系最为紧密的一种教育形式,应面向档案工作实践,与职业标准相衔接、与职业岗位要求相契合。我国目前的档案教育注重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技能的培养,缺乏足够的实践环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档案职业教育目标的达成[20-21]。借鉴国外档案职业教育密切结合工作实践与业态发展的特色,构建以实践为导向的融合型职业教育模式十分重要。

首先,促进档案专业教育与实践互通。我国可借鉴国外在专业教育中融入职业教育的模式,将职业技能教育纳入档案专业教育体系,实现理论与实践、学术与技术的融合,使档案专业学生在岗位实习中强化技能。

其次,培养在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充分利用技术手段增强课程的实践元素,提升网络培训的现场感、参与感、体验感和真实感。[22,23]

最后,动态调整专业教育的知识内容。结合发展趋势职业需求,融入数智素养等新的知识体系,吸收新的理论、知识、技术、方法,弥合与业态环境变化的“素养势差”。

3.2 融入领域需求的差异化培养。数字技术使档案行业分工不断深化细化,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不同岗位的档案工作呈现出明显的专业化差异。在个体层面,档案工作者的教育经历和职业能力也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档案职业教育需要紧密关注行业动态,进行分行业、分层级的精准施训。针对我国的档案职业教育在兼顾行业类别、岗位类别和个人水平方面还有不足,以及教学内容与实际需求有差距等问题[24],需要实施差异化、精准化的教育策略。

借鉴国外受众细分的差异化、多样化的课程体系,应突破现有的同质化、粗放式供给模式,形成按需培养的多元化、特色化职业教育格局。在职业方向上,可以按职业场景开展多元化、特色化教学,构建“共性+个性”的“点菜式”教育体系。[25]既传授通用性档案知识,又兼顾分行业(建筑类、科技类、金融类、生产制造类等)、分岗位(收集、整理、开发、服务、技术等),实现精准施训;在个体层面上,发掘个性学习需求,根据专业能力的差异将同一培养目标进行低中高多个层次的重塑或细分,实现档案职业教育资源按照个体差异的分级化定向投放。

3.3 基于产教融合的端口设计。我国应建立全面覆盖档案专业人才各个发展阶段的专业支持机制,推进产教融合型人才培养入口端、过程端和出口端档案职业教育。

在入口端,档案主管部门统筹规划,结合社会发展需求和政企场景需求制定档案职业教育相关标准。在过程端,高等院校、学协会和相关部门应共同完善教学管理机制,形成政府、院校、行业、企业和其他社会力量深度合作的协同育人机制和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26]打造内涵式一体化档案专业人才成长链路和常态化职业能力建设通路。[27]在出口端,教育部门与人社部门应联合高校和行业力量,以终身学习能力培养为落脚点,突破“一考定终身”的职业选拔制约,建立档案职业资格培训、认证与测评制度,[28]定期展开考评,形成“中国式”档案职业教育新机制。

3.4 构建教育资源融合育人机制。国外档案职业教育往往以国家档案馆或专业学(协)会为主导,在统一规划下汇聚全国各级各类档案部门、学(协)会和业界的力量,共建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指出:“加强继续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推动继续教育形式多样化,完善继续教育学时制度,优化继续教育课程和教材,强化数字课程开发,推进教育资源共享。”[29]根据国家档案局档案干部教育中心的调研,符合档案职业教育教学要求的“双师型”教师稀缺,跟档案职业教育内容对口的专门性教材“凤毛麟角”[30]的现实情况,应构建合作渠道畅通,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育人机制。

由教育主管部门和专业主管部门统一规划协调,整体优化档案职业教育生态。一是树立“大师资”的观念,打造跨界教学能力的师资队伍;[31]二是依托全国性职业教育教材开发专门机构,合力开发教材资源;[32]三是案教育主管部门加强协调,构建档案职业教育课程矩阵。

4 结语

在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档案职业教育是重要保障。对此,应立足我国实际,构建以实践为导向的融合型档案职业教育模式,提升档案职业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Association of Canadian Archivists.ACA Student Chapters[EB/OL].[2024-07-03].https://archivists.ca/Student-Chapters.

[2]The National Archives.Student placement scheme[EB/OL].[2024-07-03].https://www.nationalArchives.gov.uk/about/jobs/student-andwork-placements/student-placement-scheme/.

[3]Association of Canadian Archivists.ACA Mentorship Program[EB/OL].[2024-07-03].https://archivists.ca/Mentorship.

[4]Society of American Archivists.Mentoring Program[EB/OL].[2024-07-03].https://www2.archivists.org/membership/mentoring.

[5]National Archives of Australia.Career development[EB/OL].[2024-07-03].https://www.naa.gov.au/about-us/employment/career-development.

[6]National Archives of Australia.Training resources[EB/OL].[2024-07-03].https://www.naa.gov.au/information-management/professionaldevelopment-and-support/training-resources.

[7][12]李宗富,杨莹莹.美国档案工作者协会档案教育的特色与启示[J].浙江档案,2020,(04):26-28.

[8][24][26][30]刘丽珍,杜恒琪.档案职业教育:演进逻辑、现实困境与发展策略[J].档案学研究,2024,(03):37-45.

[9]Society of American Archivists.Certificate Programs[EB/OL].[2024-07-03].https://www2.archivists.org/prof-education/certificateprograms.

[10]COLLEGE OF INFORMATION STUDIES,UNIVERSITY OF MARYLAND.Digital Curation for Information Professionals (DCIP) Non-Credit Certificate[EB/OL].[2024-07-03].https://ischool.umd.edu/academics/certificates-non-degree-study/digital-curationfor-information-professionals-certificate/.

[11]加小双,王春蕾.档案职业教育与学位教育的协同发展:英国学位学徒制的经验与启示[J].档案学研究,2023,(04):33-39.

[13]Association of Canadian Archivists.ACA Workshops[EB/OL].[2024-07-03].https://archivists.ca/ACA-Workshops.

[14][27]徐拥军.论我国建立档案职业资格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J].浙江档案,2020,(08):13-16.

[15]谭彩敏.我国档案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发展取向之思考:基于美国档案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与英国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比较[J].档案管理,2015,(04):15-18.

[16]吴峰,李一凡.培训师制度的国际视野及对我国培训师制度设计的启示[J].开放教育研究,2015,21(01):114-120.

[17]Society of American Archivists. Archival Continuing Education (ACE) Guidelines (2017)[EB/OL].[2024-07-03].https://www2.archivists.org/profeducation/ace-guidelines-2017#_ftn1.

[18]Society of American Archivists. Tiers and Audiences[EB/OL].[2024-07-03].https://www2.archivists.org/prof-education/course-workshopdevelopment/tiers-and-audiences.

[19]Association of Canadian Archivists. Archival Training Programs[EB/OL].[2024-07-03].https://archivists.ca/Archival-Training-Programs.

[20]刘敏.新时代职业学校档案专业人才定制化教育探究[J].档案管理,2020,(04):96-97.

[21]倪刘根.学术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双元发展:论档案学高等教育与档案职业教育的融通[J].档案学通讯,2018,(04):81-85.

[22]康蠡,聂云霞,陈庆怡.档案工作者数智素养:出场背景、内涵构成与培育方略[J/OL].档案与建设:1-7[2024-07-03].http://kns.cnki.net/kcms/detail/32.1085.g2.20240619.2158.002.html.

[23]王雷.档案继续教育网络培训现状与发展探析[J].北京档案,2024(05):46-49.

[25]鄢嫦,王巍巍.档案专业人员继续教育调研分析[J].浙江档案,2021(04):58-60.

[27]王福耀,高大伟,王梓瑞.价值重塑、技术创新与资源重构:我国档案网络继续教育体系发展研究[J].档案管理,2020(06):70-73.

[2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档案局.中办国办印发《“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EB/OL].[2024-07-03].https://www.saac.gov.cn/daj/toutiao/202106/ecca2de5bce44a0eb55c890762868683.shtml.

[31]王军.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目标、动力与实践路径[J].成人教育,2024,44(01):61-68.

[32]李玲.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建设的政策演进及优化路向:基于出版的视域[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50(03):213-223.

(作者单位:河南财政金融学院期刊中心 李雅娟 副研究馆员 来稿日期:2024-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