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一份善意在心中 撑一片晴空给他人

2024-12-14 00:00:00陈巧芹
初中生学习指导·提升版 2024年11期
关键词:钟点工老赵环卫工人

古人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再小的恶意伤人也堪比六月寒,再小的善意助人也能令三冬暖。一个人能够被周围的世界温柔以待是幸福的,能够在心中留一份善意给他人是可敬的。善意可能是一个眼神、一句话、一个举动,也许微不足道,但有时足以为他人撑起一片晴空,温暖整个世界。下面,让我们跟随文字去感受小小善意中闪耀的人性光辉。

【美文选读1】

最高级别的善良

姚秦川

①几年前,因父亲生病行动不便,又想到母亲年龄偏大了点,照顾父亲颇为不易,加之我工作也很忙,于是,我便托付朋友给家里雇了一位40多岁的钟点工。

(交代了家中雇钟点工的缘由,自然地引起下文。)

②那个钟点工稍微胖点儿,个子不高,留着一头齐耳短发,不太爱说话。第一次见面时,她羞涩地自我介绍说,她一年前从山西老家来到这里找活干,想给两个正上高中的孩子挣一点点学费。说实话,她的工作并不怎么累,除了给我父母做两顿饭以外,就是每隔一天给家里打扫一下卫生,其他活计就没有了,而且我给她开的工资相对还比较高。

(介绍钟点工家中的情况,为下文写母亲对她的态度作铺垫。)

③有一天,我外出办事刚好路过家门口,想到有好几天没回去了,就想着回家里看望一下父母。巧的是,我回家那天,那位钟点工刚刚打扫完家里卫生离开了。然而,让我纳闷的是,她前脚走了,母亲后脚便将钟点工刚刚打扫过的房间又重新清扫了起来。

(此处设下了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④我感到非常奇怪,满腹疑惑,就问母亲:“钟点工不是才打扫过卫生吗?你为什么还要再打扫一次呢?难道她没有做到位吗?”母亲有些漫不经心,说:“钟点工虽然勤快,但是她打扫起卫生来却有点儿马虎,大多数东西擦不干净,因此,我经常会再重新做一次。” 听罢,我非常惊讶,甚至有些生气,对母亲说道:“这样可不行,她是我们花钱雇来做工的。等她下次再来的时候,我要当面跟她好好地说一下。”

(“漫不经心”,说明母亲根本没放在心上,一见母亲的善良。)

⑤听了我说的话后,母亲立即停下了手中的活儿,焦急地对我说道:“使不得,使不得,你万万不能说的!你没有跟她打过交道,这个钟点工自尊心很强的。再就是,虽然她打扫卫生有点儿马虎,但是照顾我和你爸很用心,也做得一手可口的饭菜。其实,打扫卫生干不干净并不怎么重要,我再重新擦一遍,没啥大不了的,权当锻炼身体了。最关键的是,要给她一个挣钱养家的机会。”

⑥随之,母亲长长地叹息了一声,接着说下去:“我听说了,很早以前,她丈夫就因病离开了她。现在,两个孩子都上学,她一个人带着,生活真的不容易。不过,她却从没抱怨过,反倒非常乐观,也吃得了苦。对于这样的人,我们一定要心存善念,能帮助就帮助一些。”

(由母亲“焦急”的神态,以及后面的一番话,二见母亲的善良。)

⑦听了母亲的述说,我无奈地笑了笑,同时向母亲保证,就当什么事也没发生过,不会批评她。对此,母亲也露出满意的笑容。最后,母亲对我说了几句意味深长的话:“下雨天没带伞的情况,谁都有可能碰到。当你主动给他人撑了伞,那么日后有雨落在你身上时,一定也会有人主动替你撑起一把伞的。”

⑧母亲一辈子没上过几天学,却能说出这样有哲理的话,让我感到非常惊讶。母亲的话语,萦绕耳边,让我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受益匪浅。更让我感到自豪的是,长久以来,母亲总是心存善念,热心地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可是她从来不要求回报。

⑨我明白,母亲的这种善,发自内心。这种善良就是看到他人苦时,会生悲悯之心,并愿意用自己最大的能力去拉他人一把,带给他人无尽的美好和温暖。

(结尾的议论,点明主旨,升华主题。)

(选自《思维与智慧》2024年第10期,有改动)

赏析:本文围绕母亲和“我”对待家中的钟点工的态度和做法展开,通过描写母亲的神态、动作和语言,饱含深情地表现了母亲对他人的尊重、理解和同情,展现了母亲骨子里的善良。文章语言朴实无华,但表现力很强。

思考:

1.赏析选文第④段中加点词语“惊讶”“生气”的表达效果。

2.选文中母亲不同意“我”找钟点工谈的理由有哪些?

3.结合选文谈谈你对第⑦段母亲“露出满意的笑容”的理解。

4.“下雨天没带伞的情况,谁都有可能碰到。当你主动给他人撑了伞,那么日后有雨落在你身上时,一定也会有人主动替你撑起一把伞的。”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美文选读2】

暖 心 粥

车承金

①来到爱心粥铺时,天刚亮。一下车,一股寒风袭来,脸上刀割似的。我不禁打了个寒战。

(开门见山,直入话题。寒风似刀割,与后文粥铺的“暖”形成鲜明对比。)

②掀起棉门帘进屋,热气扑面而来。右边是餐厅,五张长条桌,能坐下一二十人。左边矮墙边有两个粥桶。掀开桶盖,粥香扑鼻。一桶金黄金黄的小米粥,一桶雪白雪白的大米粥。桶边是拌好的咸菜,一盆芹菜,一盆芥菜疙瘩。

(描写粥铺的“热气”“粥香”和“拌好的咸菜”,烘托粥铺的“暖”。)

③矮墙里面是厨房,缕缕热气由两个大蒸锅冒出。穿着白大褂的两个中年女人都很忙,一个低头揉面,一个低头切菜。

④“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环卫工人、贫困残疾人、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各类困难人群……我不在免费喝粥范围呢。”看着红纸上写的免费就餐范围,我念叨着。切菜女人转身打量我:“第一次来吧?随便喝粥,不在范围内也不向你要钱。”她随手拿出一个盆,把切好的海带丝放盆里,加几勺精盐,拌好放在矮墙上。接着问揉面的人:“馒头差不多了吧?”揉面的女人说:“捡出来,蒸下一锅。”

(“我”不在纸上写的免费喝粥范围内,却被允许免费随便喝粥,设下悬念。)

⑤正说着,进来三个穿棉袄、戴棉帽的女人,外套橘黄色马甲。打头的摘帽搓手:“这天真冷!”看打扮,应是环卫工人。三名女工分别姓王、李、杨。我盛了三碗粥,端上:“喝碗粥暖暖身子。”高个小王说声“谢谢”,接着说:“以前没见过你,新来的义工吧?”我笑了笑:“临时帮忙,只今天一个早晨。”她笑着:“喝一口热乎乎的粥,热身暖心,我们姐妹叫这‘暖心粥’!”

⑥小李接过话茬:“每天四点多,我们抡着大扫帚,干活儿时没感到冷,扫完就冷了,又冷,又累,又饿。”停一会儿,接着说,“这时免费的热乎乎的粥馇好了,喝上一碗,是不是特别暖心啊?”

(描写环卫女工的外貌、动作、神态、语言,让人自然地体会到这个爱心粥铺带给人们的温暖,吃喝在嘴里,幸福在心里。)

⑦此时,陆续有人来喝粥吃饭。主食是馒头,配三种小咸菜。顾客自己动手,吃多少盛多少。两个中年女人忙完出来歇息,趁空闲我们聊起来。她俩都姓赵,老赵五十岁,小赵四十八岁。

⑧“你们几点起来?”我问。老赵说:“每天五点半。蒸馒头是技术活儿,小赵蒸的馒头多白啊,多暄腾啊,好吃。我负责馇粥、拌咸菜,这活儿简单。每天七点饭菜就都准备好了。”

⑨“我就会刷盘子洗碗!”另一个女人正好走进来,笑着插话。老赵给我介绍:“她姓季,比我大一岁。我们常来这里干活的有六七个人。今天我们三个来,另外几个有事没来。”

⑩老季脱去棉袄,从衣架上拿一件白大褂穿上,走进厨房,开始刷洗客人用过的碗筷盘子。

⑪“这么辛苦,有多少报酬?”我问。

⑫老赵笑了:“我们都是义工。比起李大哥来,我们出点力气罢了。他可是出的真金白银啊!”

⑬有人说,李大哥来了。我转过身,看见一个六十来岁的男人,国字脸,面相憨厚。我上前一步,握手问候。他说这个爱心粥铺2012年开业,在这里义务奉献过的义工有三十多人。

⑭说起办爱心粥铺的初衷,李大哥说:“有一次,起早外出谈业务,三九天特别冷,车出了故障,见一名干活儿的女环卫工人,眉毛上都是白霜。聊几句,她说干完活儿就想喝碗热乎乎的粥。还有,小区一些七八十岁的独居老人,手脚不大利落,做饭困难。想到小时候读书时没少得到好心人帮助,我就与妻子商量,办了这个爱心粥铺。”粥铺开办初期,只限环卫工人和孤寡老人用餐,后来扩大到今天的范围。每天来喝粥的有五六十人,主要还是环卫工人和附近的老人。

(介绍粥铺来历,揭开“爱心粥铺”的神秘面纱。)

⑮我跟着老李来到厨房,看到货架上有面粉、大米、小米。老李笑呵呵:“这些都是爱心人士捐献的,没等吃完,就又有人送来。厨师们帮忙做,不要报酬。房子是我自家的,不花钱。水电费,买点儿青菜,小打小闹的,没几个钱。”

⑯阳光透过窗户,洒在餐桌上。环卫工人的就餐高峰过了。老赵说:“热热米粥和馒头,再拌上个豆腐咸菜,老人们该来了。”老赵、小赵和老季,又忙了起来……

(选自《人民日报》2024年1月10日,有改动)

赏析:作者以“我”在“爱心粥铺”的所见、所闻和所感展开故事情节,把一群心怀大爱、无私奉献的平凡又高尚的人呈现在读者面前。文章在展现人物时着重运用了语言描写,可谓听其言知其人,鲜活的语言赋予了人物鲜明的特点,使人物形象立体鲜明起来,比如义工们乐观、开朗、豪爽,李大哥心思细腻、仗义。

思考:

1.根据以下提示,完成表格中的相关内容。

2.“我”不在免费喝粥的范围内,粥铺的工作人员为什么不向“我”收钱?

3.结合选文内容,分析第②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4.从描写的角度赏析选文第⑩段画线句。

5.文章题目“暖心粥”可以改成“免费粥”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

《最高级别的善良》

1. “惊讶”“生气”是神态描写,鲜明地再现了“我”对花钱雇来的钟点工打扫卫生马虎、大多数东西擦不干净这一情况的强烈不满。同时与母亲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突出母亲的善良。 2. 她做事勤快;自尊心强;照顾老人非常用心,做的饭菜可口;丈夫因病去世,带着两个上学的孩子不容易。 3. 因为“我”向母亲保证,就当什么事也没发生过,不会批评钟点工,对此母亲表示满意,体现了母亲的善良。 4. 一个人要心存善意,力所能及地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要相信处处有善意,相信温暖就在身边。做该做的、对的事,就如浇灌花草,静待花开。

《暖心粥》

1. ①出资出房;②老季;③送米送面 2. 一方面,虽然“我”不在红纸上写明的免费范围内,但是从“我”的喃喃自语中,工作人员看出“我”是第一次来,“爱心粥铺”主打一个“爱心”,它要把温暖传递给每一个走进粥铺的人,体现了“爱心粥铺”真正的大爱。 3. 运用叠词“金黄金黄”“雪白雪白”,写出了“爱心粥铺”里粥的“色”之美,观其色便感受到了暖意,表达了作者对“爱心粥铺”的赞美之情。 4. 运用了动作描写。一连串流畅娴熟的动作,写出了义工对工作的熟悉,以及发自内心的无私奉献精神。 5. 示例:不可以。“暖心粥”突出一个“暖”字,因为一碗粥凝聚了很多人的爱心和付出,带有浓浓的人情味,高度概括了“爱心粥铺”的价值和意义。如果换成“免费粥”就少了深层的意味。

(作者单位:江苏省金湖县实验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钟点工老赵环卫工人
“牛人”钟点工王阿姨
呈贡区总工会:对一线环卫工人进行慰问
时代风采(2019年4期)2019-12-14 15:40:48
吉利
意林(2019年17期)2019-10-07 12:28:52
跟踪导练(五)(4)
暖心!环卫工人收集50多把弃伞送给路人
时代邮刊(2019年16期)2019-07-30 08:02:12
我们是城乡的美容师
——献给第二十六个环卫工人节
河北省尚义县“农事钟点工”走俏乡间
老赵印象
随身带着救命钱
老赵
小说月刊(2016年5期)2016-05-06 16: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