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上映的《孤星计划》有一首主题歌《别丢了你的勇敢》由王源演唱。“我想把‘勇敢’送给李一民,也送给自己。”此处的李一民是王源在片中的角色,一个坚定勇敢、智慧聪敏、重情重义的爱国青年。勇敢,不仅体现在王源对角色的感悟,也一直影响着现实中的他。诠释李一民的挑战与成长,让王源长出年轻人的热血与担当。
做的功课足够多,才会成为角色
王源收到《孤星计划》邀约后,出于与黄建新导演合作过电影《1921》的信任,以及为剧本中青年人真挚的理想信念而感动,决定出演。影片中,李一民有理想、有热血,从普通工人逐渐有担当、有智谋,期间经历磨难和考验,学会如何在复杂的谍战环境中生存和战斗,如何更好地完成自己的使命。同时,他对国家、民族和个人的命运有着深刻认识。王源说:“李一民对自己所向往的事情信仰坚定,一往无前地去勇敢追寻。”
《孤星计划》导演徐展雄从一开始就看好王源,认为他气质独特,兼具朝气与沉稳,能准确呈现李一民的复杂性与多面性。王源为贴合角色,深入研究历史背景、人物特点。《孤星计划》曝光的幕后花絮亦显示他进行了大量的枪战、动作训练,经过多重准备。他走向了100年前的这个故事,最终很好地诠释了李一民。由此可见,“成为角色”的关键要素,是做足功课,了解这个角色身处的时代和背景,才能让演员和角色有更高的贴合度。
CS:你在演唱会上唱了《孤星计划》主题曲《别丢了你的勇敢》,说把“勇敢”送给李一民,也送给自己。“勇敢”对你和李一民分别意味着什么?
王源:勇敢对于我来说是正视自己、接纳自己和按照自己内心真正的想法去做事。很多时候这才是最需要勇气的地方。对于李一民来说,内在的勇敢也是和我一样的,他一直在为热爱的事业勇敢向前。但是,他比我多了面对“失去同行人”这样残酷现实的勇敢,还有为了信念和理想可以放弃一切的勇敢。这独属于那个年代的他。我不确定若身在他的处境下,我能否和他一样勇敢。
CS:《孤星计划》中,你饰演的角色不像《1921》中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人物,而是一个平凡的小工人李一民。电影这样独特的视角有给你带来什么特别感受吗?
王源:其实我之前就很喜欢这类视角的作品,用不寻常的聚焦点来讲述时代。这样我们能看到更多来自四面八方的画面,所有这些画面拼合最终才成了我们对于那些时代的印象。李一民是一个本来不属于故事主线的“路人甲”,因为一些变故,突然承担了重大任务。当时在诠释他的时候,我感受到了他身上的力量,也同样感受到了每一个人都会有这样的力量,只是看我们用在什么地方。无论是谁,都在这个世界的各处有着不同的生命力。所有宏观上的微小,可能就是微观世界的伟大。
CS:那是什么样的契机下,你出演《孤星计划》,成为了李一民呢?
王源:一方面是因为《1921》这部电影我有小小参演一下,当时和黄建新导演以及其他主创就有合作过,很感动他们的创作氛围以及很敬佩黄导。所以当接到《孤星计划》的邀请时,我是希望自己再有机会学习的。另一方面,当时接到邀请的时候,我差不多也是21岁的样子,也是正在努力实现自己梦想的年纪。当我看到李一民他们这群年轻人,为了共同的信仰,不畏生死去完成任务,让正好也是这个年纪的我,跨越了时间、空间共情到他们身上的热血和大义。同时,从这些年轻人的坚持中,其实能看到先辈们的足迹,能看到个体与祖国的紧密关系。这也是我觉得做演员最奇妙和独特的地方,在不同的角色身上,体验到了不同时代背景下的人生。
CS:片中有一场审讯室的戏,在如此极端的情况下演戏,非常挑战演员的想象力。你都做过哪些准备工作?
王源:当时看了很多真实反应以及类似这场戏如何呈现的资料。比较难的是生理极限的呈现,因为没切实体会过,生活中也基本不会有这样的瞬间可以真实地观察,更多都是用前面提到的影像资料了解。所以整个表演的肢体细节会希望精准一些,希望通过这些让观众相信。
CS:拍摄《孤星计划》前,你是专门上了表演课吗?
王源:我其实有空就会安排各类课程,声乐、表演等都有。表演课是每次进组之前都会进行。因为每个角色以及剧本可能需要的状态是不同的,表演课的内容都不太一样。
CS:《孤星计划》是一部谍战片,文戏之外又要兼顾动作戏。在这部电影里,你的新尝试还有哪些?
王源:还挺多的,动作戏其实就是拍戏之余,日常的体能训练。李一民是一个工人,所以要学习一些修理之类的基础技能。他还有个特点是擅长开车,所以我学习了开当年的车,有感受到当下科技的进步(哈哈)。那时候的车包括启动,每项操作都很需要力气,然后操作之间的衔接也会比较笨重,不太灵活。车的方向盘和现在的也不一致。
除了技术层面,最核心的就是我要体会他们那个年代的心境。其实很不一样,那个年代的精神是很鼓舞人的。剧组准备的也很充分,带我们学习了很多历史资料。
CS:还记得当时拍摄时期比较难忘的事,或者感受吗?
王源:虽然是两年前拍摄的,但现在回想画面,都还记得。印象很深的是见证了很多次日出,因为夜戏比较多。收工后看到清晨已经来了,很治愈。还有一段动作戏,我很怕做不好而导致大家重来。因为当时非常热,又是户外,爆破的机会也只有一次,但是幸好都很顺利。爆破的玻璃从我身边飞过的时候,那个状态很真实。我现在最想看的就是那段剪辑后在成片中的样子。
CS:你希望《孤星计划》带给观众的是什么?
王源:电影很多时候是通过传递很极致的感情给大家带来微小的感动。我希望大家看了这个小故事能收获一点点勇气和鼓舞吧。电影一旦上映就属于观众了,我不敢太期待能给他们什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解读。
人生可以慢半拍
王源的勇敢,不仅在于他尽最大的努力,或许更在于其逆流而上。曾有人说,王源的事业重心在音乐,所以他的演员之路看起来“慢半拍”。在外界看来,一个“流量”极好的演员,起点高,资源多,但王源的银幕产出并不高。在柏林国际电影节和中国电影金鸡奖上斩获多项大奖的《地久天长》无疑称得上是一张足够亮眼的入场券,但他并没有乘风而上,快速走进电影的大堂,直到四年后,观众才看到《孤星计划》。如果再翻翻他的待映作品表,新人导演严艺之执导的爱情科幻片《我看见两朵一样的云》也正等待揭开神秘面纱。
无论是剧情电影《地久天长》,还是谍战悬疑片《孤星计划》,抑或是爱情科幻片《我看见两朵一样的云》,王源选择的都非传统意义上的巨制大片,而是带有极大挑战,伴有风险的电影。已经在银幕上崭露头角的王源,一边向观众呈现着自己与众不同的艺术选择,一边也在探索着电影表达的各种可能性,实属难得。“叛逆少年”刘星、“热血青年”李一民,“寻找这个世界是虚拟世界的证据”的古怪青年阿志,王源看重角色本身,尽力把自己扔进不同的角色,为各种可能性走出每一步。
2016年,16岁的王源被王小帅导演选中,饰演《地久天长》中的刘星。在实力派演员王景春、咏梅的双重高光下,王源表现不俗,靠演技吸引了不少观众的目光。2019年,19岁的王源成为首位携作品入选柏林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00后演员”。这是王源作为演员的魅力时刻,也是他的表演天赋认证。人生从没有绝对正确的样子,勇敢一点,可以有更多未知的可能性。
CS:从你主演的电影来看,无论是《地久天长》,还是《孤星计划》,抑或是《我看见两朵一样的云》,这些电影类型、题材、角色迥异,它们分别给你带来的体验有何不同?
王源:太不一样了,题材差别太大了,然后也是不同年龄阶段演的。《地久天长》里,我处于自然反应的状态,可能还没有所谓的诠释角色的过程,但是经历了这部电影,我了解了什么是电影。
到《孤星计划》《我看见两朵一样的云》两部电影中,我几乎每天都有戏份,我必须提升自己的能力来完成角色。《孤星计划》要找到李一民这个人物在那个年代独有的精神,但是他整体的故事和人物设定其实比较单纯直接。《我看见两朵一样的云》里,阿志是一个很“纠结”的人,不能剧透,只能先这样形容他,诠释他和李一民的重点会不一样。内心戏是他更重要的部分。总体来说,我觉得一步一步经历这些,有感受到自己的进步,所以蛮开心的。我很怕自己只能演一个样子,或者说演戏的能力提升不了。
CS:当下你觉得自己作为演员的成长是什么?从一开始尝试当演员,到现在有几部不错的作品,“演员”王源的心境有什么变化?
王源:越来越自信,但是也越来越小心。因为过去我是觉得经验不足嘛,有机会就去尝试和学习。然后在过程中逐渐学到了很多,对于演戏信心在提升(哈哈)。但越是这样,反而对后面的规划,更加严谨了。上一次杀青出组已经是2023年年初了。
CS:那什么样的剧本现在会比较吸引你呢?
王源:很宽泛(哈哈),我就是什么样的角色都想尝试。核心是我希望它能贴近真实,或者说比较荒诞的包装下反应是真实的也可以。其实就和我现在写歌的方向一致,我希望作品可以让听众或者观众共情。
CS:你觉得自己是什么时候感受到电影的独特魅力?
王源:很多时候看到好电影都会有触动,佩服那种表达。上一次有点不一样的感受是在上海国际电影节开幕的时候,我在台上唱《给电影人的情书》。这首歌的歌词很好,让人除了感受电影本身的魅力,还能感受到和电影息息相关的所有工作人员的创作魅力。
CS:未来一段时间,你的银幕计划是什么?
王源:我希望可以尝试所有新鲜的角色,不设限制。这是我在演员这一行当里非常有意思的经历。希望在体验不同人生的过程里,可以让我饰演的角色能触达到大家心里,被观众记住,朝着这个方向慢慢努力。(文 刘晓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