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允许我们慢慢来

2024-12-13 00:00:00吴君
莫愁·家教与成才 2024年12期
关键词:杨杨放学尝试

俗话说:浇树浇根,育人育心。教育者要俯下身来,善于倾听孩子,以德育人,以理服人。在家庭教育中,我始终强调儿童立场。儿童立场的坚持,需要我们家长不要忘记,自己就是“长大了的孩子”。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家庭教育是一个漫长的、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家长耐得住性子,以包容之心学会慢慢陪伴,等待成长。

1

还记得杨杨呱呱坠地,只期盼着他平安。可是,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心中的期待也在萌芽,高大、帅气、聪明、果敢、机智、能干……似乎,想要把世间所有的美好都一一寄托。作为父母,我举着一切为孩子好的旗帜,为他安排着各种事情。

我对他严格要求,于是,在乒乓赛场上,7岁的杨杨遇到强有力的对手,慌张不堪,想要放弃,我并不理解,只是一味批评;羽毛球场上,杨杨挥动球拍,奋力跑动,只接到教练三个球,我抱怨着,协调性这么差,就不能多练练吗?美术课、书法班回来,我不顾他的疲惫,催促他提起笔赶紧练习;我总是唠叨,这么大了,桌面乱乱的不能好好收拾,房间脏脏的不能主动清理……

我们总是期盼着,孩子什么都好;我们总是坚定着,孩子以后会懂得父母的良苦用心。却忽略了,他只是个孩子,即使已经步入青春期。当他放学回来,不再絮絮叨叨喊着“妈妈,告诉你……”“妈妈,今天发生了一件很搞笑的事情”,而是例行公事般地汇报作业情况,敷衍地回答“还好”“没什么好说的”时,当他暴躁地说“不要烦”时,我沉默了。亲子关系犹如冬日的寒气,直逼心间。

2

我的眼中噙满泪水:“是不是我做什么,你都不满意?”

杨杨说:“我知道你说的是对的,但我就是不愿意听。”

听讲座,读育儿书,我慢慢意识到,我们总在期盼孩子德智体美劳样样出类拔萃,像“别人家的孩子”一样,却忽略了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

孩子,请允许我们慢慢来。

“大盈若冲,其用不穷”,不完美,是构成完美的一部分。你就是你,独一无二的你。同样,我们自己也并不是完美的父母。认同孩子的不完美,看到自己的不完美,才是改变的开始。

不再居高临下地指责“你怎么又这样”,尝试着走进孩子的圈子,多聊聊学习之外他感兴趣的话题;一起商量报喜欢的兴趣班,一起策划学校布置的各项活动,一起走进自然。放学时,孩子爸爸总是将车停得远远的,这样就会有几分钟的亲情漫步,不论是疲劳后的陪伴鼓励,还是放松时的侃侃而谈,回家的路成为亲子交流的好时光。

心理学者贺岭峰教授曾说,家长要想多了解孩子,就得多暴露自己,家长暴露自己越多,孩子暴露自己也会越多。读英语时,我也会偶尔来几句塑料英语,逗得孩子哈哈大笑,开始他的说教之路。放下对孩子的一切抱怨,不再尝试以“说服孩子”为目的进行沟通,沟通就变得顺畅起来。

3

一晃两年过去,杨杨读九年级了,明年将奔赴中考考场。细数与杨杨相伴的日子,我越来越明白家的含义。对孩子来说,家庭是成长的土壤,他需要良好的家庭氛围,需要家庭成员的陪伴支持。

“妈妈,快来,要练字了。”“爸爸,快来,要体育锻炼了。”“妈妈,我要做思维导图了。”我放下手中的事,陪着孩子,看他耐心地完成作品;爸爸听着他讲述似乎并不成熟的见解,时不时交流一番。我们慢慢尝试让他自己去决定一些事情,假期鼓励他将所有事项做成活动卡片,挂在门上自主安排,空余时间并不多加干涉。我在工作生活中有什么事情,也会听听他的想法。

悦纳孩子的不完美,是父母一辈子的修行。现在的我们放下完美主义,接纳孩子的不足,看到他的努力,看到他原本该有的模样,亲子关系也变得融洽起来。

编辑"东篱"623358414@qq.com

猜你喜欢
杨杨放学尝试
抗日小英雄杨杨
杨杨和希希
放学
再试试看
一次惊险的尝试
学生天地(2019年29期)2019-08-25 08:52:26
快放学了!
杂文月刊(2018年21期)2019-01-05 05:55:28
尝试
小主人报(2018年11期)2018-06-26 08:52:18
放学之后
儿童绘本(2018年4期)2018-03-12 21:22:55
一次让我受益的尝试
北极光(2018年12期)2018-03-07 01:01:58
放学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