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填报,我在心里
栽下一棵小“数”苗
一般而言,感性的人天生对文字敏感,擅长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理性的人天生对数字敏感,习惯用数据来权衡利弊。如果你天生具有理性的头脑,对事物充满好奇,并且喜欢通过研究数据来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案,那么统计学专业或许会是你的绝佳选择。
由于和数学高度相关,统计学专业大多数隶属于数学学院,统计学的本科生相当于两年学数学,两年学统计。但与其说是统计学专业的学生,其实我更喜欢称呼自己为数学人。我在报考时选择的便是数学类专业,当时想的是如果以后要是从事统计、金融、计算等与数学应用有关的工作,学好数学能够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对日后就业有所帮助。当我查阅资料了解到吉林大学数学学科建设水平位于全国高校前列,且又是在家门口时,便很自然地与它结缘。
我所在年级共有七个统招班和一个唐敖庆班、一个强基计划班,后两者在保研上更有优势,当然学习的课程也偏多,压力更大一些,再加上统计学是校内转专业的热门学科,大一大二学年总会有几十个“大佬”突破转专业的“重重关卡”来到数学类专业的大家庭,所以我们一个年级的生源往往可以达到300人,算得上是招生大院。当然,这也意味着平时的评奖评优、参赛竞选等名额的竞争异常激烈。
在成为一名统计学专业的大学生之前,我其实对高等数学了解甚少,进了学校后才听说数学类专业竟然不用学微积分,我心想,开什么玩笑,数学类专业不学数学?然而直到真正上课后我才明白,我们学的数学分析就是微积分的源头,当其他专业同学还在套用公式做题时,我们已经在练习如何计算推导每一个定理,并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了。
我从小数学成绩不错,因此总为自己身上有些数学天赋而沾沾自喜,认为凭自己的理解能力学好这个专业不成问题,但当上第一节与微积分有关的“极限”概念时,一头雾水的我才意识到这个专业是块“硬骨头”,心里那点对数学天赋的小骄傲瞬间被一扫而空。不过,既来之则安之,我可没那么轻易认输!
选择统计,细数那些
跟数学有关的日子
数学是一门循序渐进的学科,当下认为困难的数学分析和高等代数也仅仅是基础课。因为害怕跟不上课堂节奏,于是我一有时间就会去教学楼或者图书馆恶补温习,在那里,时间总是过得飞快,一下午可能只够看几页书的。很显然我的学习能力还有待提高,需要不断锻炼逻辑思维、概括框架、抓住重点,我也一直提醒自己不要过于钻牛角尖,学习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不能操之过急。果不其然,一年后回过头再看,发现当时困扰我的那些知识点也不是那么难。
基础课程之后迎来的是更多的理论课程,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代数(如高等代数、抽象代数),几何(如空间解析几何),拓扑,数论等内容。在我们专业流传着一句话:“实变函数学十遍,泛函分析心泛寒;专业选得好,期末赛高考。”每次学完新的专业课就像打怪成功一样,虽然会掉点血,但是一想到自己的等级又提升了,别提多高兴了。学别的专业痛苦,你可能会觉得是这个专业太“坑”,但学数学类专业痛苦,你只会觉得是自己不够强,这太正常了,因为数学是绝对正确、逻辑严谨、不容一丝诡辩的。转眼到了大二下学期,我们面临专业分流,可以选择数学与应用数学、科学与计算数学、统计学等方向。出于兴趣我选择了统计学,基于数理统计这一学科核心,我们又进一步学习了回归分析、应用随机过程、时间序列分析、多元统计分析、非参数统计等课程。相较于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统计学专业的应用性更强,学习的理论可以通过编程软件模拟实现。
除了学习各种数学理论课程,我们还会接触交叉学科,以便于全面发展,找到未来适合自己的研究领域,我们分流之后有了更多的上机实验课,要求使用Python、Matlab、R语言等编程工具,但无须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或软件学院的学生那般深入地学习。另外,在吉林大学数学学院,不仅有寒暑假出国交流的机会,还可以参加各种校内的社会实践活动,这为我们丰富工作经验、规划未来职业生涯提供了不少的机会和思路。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与志同道合的伙伴参加数学建模的国赛和美赛,这些比赛能让你在解决复杂问题的过程中增长见闻、开阔眼界、获得成就感。
另外,我们有着缤纷多元的社团活动。单说数学相关的社团就有数学建模社团、桥牌俱乐部等,如果对数学足够热爱,你甚至可以参加“高数我帮你”的活动,为其他专业的同学讲解微积分和线性代数。“数学大牛”主讲的学术会议、研讨会等也欢迎数学爱好者的参加,这为专业学子提供了与领域内的学者进行交流、了解数学研究最新动态的宝贵机会。
逆流而上,数学人的
天地自由而广阔
大三秋招时,我试着去参加了一些招聘会,发现本科毕业的基础就业岗位还是以中学老师居多,像企业里的高级技术岗位,比如数据分析、算法开发等是研究生的主场。因为想得到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于是我决定考研,选择继续在统计学的领域深造,争取在毕业后获得更大的就业空间和更好的职业发展。毕业之际,我们专业也有部分同学或保研或考研到了国内知名高校,或赴香港、英美、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地区留学,还有部分同学选择到教育、金融、科技等行业工作。
虽然统计学本科生的竞争力与研究生相比有一定差距,但其就业范围还是相对较广的,毕业生可以在各行各业从事信息搜集、整理、分析或市场调研等工作,就业职位涵盖统计分析员、数据统计员、市场调研员、精算师、会计、仓库管理员、公务员、教师、人事专员等。政府部门一直是统计学毕业生比较理想的就业方向,主要从事普查、各种指数计算、报告编写等工作;其次是到银行、保险、证券公司等金融部门从事用户分析、风险分析等工作,其中精算师是这一领域非常热门的职业,如果你想往这一方向发展,就需要学好各种数理模型、统计软件并补充一些经济、证券、财务等相关知识,也可以在本科期间选择保险精算作为辅修专业;再就是到市场调查公司、咨询公司,或各公司的市场调研部门、人力资源部门和工业企业的质量监测部门等从事问卷设计、数据整理和分析、撰写数据报告等工作,这是比较传统的就业方向;抑或是到互联网公司做数据挖掘,这类岗位除了要求掌握传统的统计学知识,还需要学习一些编程技能、数据库语言。
作为一名统计学专业的学生,我深知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对于未来职业发展的重要性,未来无论是继续学术探索还是步入职场,对数学的执着和热爱都将成为我迎接挑战、直面困难的底气和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