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盛大的社团招新活动——“百团大战”。我穿过拥挤的人潮,走向了角落里一个安静的帐篷。虽然初见已是几年前的旧事,但我仍记得那天,在下着小雨的广场上,打印着“新闻部”三个字的红纸在人群中随风摇晃。
“同学,想来新闻部吗?”抬头看那红纸时,一个声音从背后响起。
“想呀,我就是为此而来的!”我说。
选择,是一切的开始
“你为什么想来新闻部?”
这是我在面试时被问的第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我早有想到,已在我脑海里盘旋了很多天。我为什么想来新闻部呢?我其实并没有什么新闻梦,当初没有选择播音主持类专业,后续也没有打算走向记者之路,但我是一个从小就准时收看各类新闻节目的孩子,《新闻联播》《海峡两岸》……我会记下新闻中播报的喜悦、悲伤、激动的瞬间,记得每一次报道的结束语。那时我就想,有没有可能有朝一日,我这个没有相关专业背景的人,也能够有机会去做一个记录者?
我想做一个记录者,去记录生活中的点滴,这便是我想加入新闻部的原因。申请加入新闻部,是我进入大学后所做的第一个选择,无悔的选择。
热爱,但不只热爱
我清楚地记得自己第一次拿起相机,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窗边洒下的阳光落在来不及被擦干净的黑板上,我正自出神,部里的师姐突然拍了拍我的肩膀:“要不今天先学拍照吧?正好过几天开大会,需要你去拍照。”说着,她把相机递给了我。
与手机的质感不同,相机拿在手里更加厚重。师姐握着我的手教我如何调节镜头,如何对焦,如何构图。在小心翼翼地按下快门的那一刻,眼前的画面以更深、更鲜艳的色彩保存在了我手中的小小屏幕上,我开始有了加入新闻部的真实感。随着越来越多的照片被拍摄下来,带着浓浓的成就感,我发自内心地爱上了这份工作。
都说热爱可抵岁月漫长,但只有热爱是万万不够的。面试通过的喜悦很快便被新人培训时的紧迫感取代。原来,新闻部的工作很繁杂,我们的日常不只是一篇篇报道、一个个署名,万千汗水都隐藏在了不为人知的幕后。选题、策划、人员安排、采访……每一个都是部门工作必须经历的流程,做起来都不容易。
我们部门的微信群,常常叮咚叮咚,响个不停。
“下个月校运动会,小伙伴们懂的?”(配一个熊猫表情包。)
“懂的,准备出动!”
“有好点子大家先通通气!”
“晚上上完选修课图书馆碰个面呗?”
每次活动前夕,群里的大家,都会你一言我一语地热烈讨论着。
我打开笔记本,开始思考校运动会报道的方案。这一次是做常规的比赛报道,还是着重报道训练场上的小细节?是重点捕捉展现运动员个人风采的瞬间,还是多多展现各个团队团结协作的画面?……需要考虑清楚的内容有很多。
与此前的每一次“出征”一样,在做大家看得到的工作之前,我们已经做了很多准备,花费了许多个日夜泡在图书馆里筹谋。就如同师姐常常和我们说的那样:新闻部做着台前的工作,也同时做着幕后的工作,很多不了解新闻部的人只会关注到灯光下的身影,但我们自己很清楚,没有幕后的付出就没有台前的闪亮。所以在我们部门,始终保持着一个非常好的习惯,那就是从来没有人争抢摄影或撰稿的机会,大家平等地完成着每一项或大或小、或需要露脸或隐藏在幕后的工作。
梦想,在新闻部生长
前面说到,我选择新闻部,是源自儿时在各种新闻环绕下萌生的一个念头——做生活的记录者。但说实话,这个念头在加入新闻部前还不是个多么成熟的想法,只能算是个埋藏在内心深处的小心思。加入新闻部,让这个念头具体了起来,我想了很多,比如,我想做一个怎样的记录者?我又将如何去做呢?
这些问题很难快速得到解答,在新闻部的这一年里,我一直带着疑问在工作。在一次次跑活动现场后,我的这些疑问有了初步的答案——我想成为一个在乎盛大场面的同时,也绝不辜负细节的记录者。我会努力做好新闻部的工作,并努力记录那些工作之外的“新闻”。
热爱在萌芽后继续生长,最初的念头长出了具体的形状。我悄悄地想,这就是在新闻部生长出的梦想吧。
“江城名记”,
我们共同的名字
我们新闻部的微信群有一个诗意的群名,不叫“××新闻部”,而叫“江城名记”。“江城”是我们所在的城市——武汉的别名,而“名记”则是我们前前届的师兄师姐们对自己的期望——成为一群奔跑在校园各个角落的名记者。
作为新闻部的一分子,每个人都很用心地履行了自己的职责。我们的名字会出现在内部的策划安排上,也会作为摄影或通讯作者出现在一篇篇报道上。就这样,我的不太特别的名字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被赋予了许多次特殊的含义。它们的存在,证明了一个在大学里坚定选择新闻部的学生在自己热爱的道路上一直走了下去,证明了我在努力成为一个生活的记录者,在平凡的角落里一点点实现自己的梦想。而“江城名记”,则成了我们这群人共同的名字、共同的追求。
2017年的夏天,部门工作结束,换届即将到来。我们郑重地向新闻部告别,告别不同于相见时的严肃,我们没有选择去面试时的那间教室,而是相约在我们一同走过了无数次的操场上。
那个午后,我们在操场上吹着风静静地坐了很久。
“我室友的部门聚餐去了。”
“咱们也行啊,但聚餐好像和我们部门的工作内容没什么关系哎?”
……
沉默了一会,一位平时话比较少的男生开了口:“要不我们还是摄影吧?”
提议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同,于是我们拿出平时用来跟新闻的相机一起拍照,从阳光正好的午后,拍到了天色渐暗的黄昏。那些记录着美好的照片,至今仍保存在我的手机相册里。
在新闻部的时间是短暂的,但对于我的影响却是深远的,至今,我仍保留着在新闻部时养成的随时摄影的习惯,仍在努力做一个生活的记录者,去拍摄街边的野猫、天上的流云。
我不再是奔跑着的“江城名记”了,但没关系,我曾如此深沉地热爱过,并且仍然爱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