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最基本的修养,看家人顺眼

2024-12-12 00:00:00洞见·念念
好日子 2024年11期

心理学上有个“人格面具论”。指的是,人在交往中,为赢得他人好的印象,获得认可,会刻意展示自己好的一面。但这些在人前的表现,可能只是一种伪装与世故。

想了解一个人的真面目,最应该看的,是其在家人面前卸下“面具”后的模样。正如张德芬所说:“越是喜欢讨好外人、获得认同的人,对自己亲密的人越不好,因为能量都用到外面去了。”

01

作家杨本芬曾讲述过自己的婚姻故事。

在邻里眼中,她的丈夫吕嵩是一个好好先生,为人礼貌好客,做事细心能干。

每次放假在家,吕嵩都会帮忙干农活,整理菜地,还会把柴火劈好后整整齐齐码在墙角。但只有杨本芬自己知道,吕嵩做这些事都是给外人看的。那些别人看不见的家务活,丈夫连碰都不会碰,哪怕在她怀孕期间,也不愿意搭把手。和杨本芬相处的态度更是阴晴不定,经常指责她不会过日子,对她使用语言暴力。为此,夫妻隔阂越来越深,杨本芬也一度陷入了精神内耗,反复怀疑自己是不是做错了什么。但其实,她只是照见丈夫自私本性的那一面镜子罢了。

有一种霸道,叫“窝里横”。这样的人,在外面装得有多温和,回到家就变得有多不耐烦。他们总能找到各种理由挑剔家人的错,一言不和便恶言相向。看似在说事情,实则是在借机宣泄情绪,发泄内心的压力和不满。

一个家庭变不幸,从有人习惯性在家里家外扮演两副面孔开始。总是理所当然把家人当成垃圾桶,结果在伤害亲情的同时,也让整个家陷入无休止的内耗中。

越陌生,越客气;越亲近,越刻薄,人性的愚蠢与低劣,莫过于此。

02

前不久,我一位朋友小魏跟我感慨,说自己看错了人。对方是他在工作中结识的客户,平时对谁都是笑脸相迎,表现得很周到耐心。几次合作下来,给小魏留下了不错的印象。

一次,客户极力邀请他去家里做客,盛情难却之下,小魏去了,结果那顿饭却让他心里很不是滋味。

那天,是客户的母亲为他们在厨房张罗酒菜,端汤上桌的时候,他母亲手滑撒了点出来。小魏看到后,第一反应是生怕老人烫到。可客户非但没有一句关心,反而还拉下脸来训斥他母亲:“你怎么回事,连个汤都端不清楚,就知道给我惹麻烦。”

之后,因为菜上得慢了点,客户又表现得十分不耐烦,几次对母亲呼来喝去。客户对父母横眉冷目的样子,让小魏当即在心里决定,以后要对他敬而远之。

总有人习惯把时间和精力用在外面,做面子工程,以为这样就能赢得好人缘,结果却适得其反。因为,对待家人态度的种种细微之处,无不在暴露你的教养和层次。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会说,和家人相处才是最重要的修行,会决定你一生的运气。

03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在充斥着戾气的家庭里,伴侣的一点坏习惯、父母的一句小唠叨、孩子的一点小调皮……都可能成为引爆战争的导火索。和睦的家庭,不是没有矛盾,而是有一个始终愿意把家人放在首位的人。

品牌管理师卢永峰在创业初期,压力骤增,时常走在情绪崩溃的边缘。但再苦再累,每次回到家前,他都会先在车里调整5分钟,等到情绪平复后再打开家门。

他还给自己定下一个要求:不管今天遇到什么难题,在老婆孩子面前,必须摆出盈盈笑脸。

有朋友对他的情绪管理能力感到十分佩服,好奇询问他是如何做到的?他说:“脚底的灰尘应该留在家门外,心里的灰尘也是。”

一个人自身的素养高了,格局大了,便会明白,随意跟家人撒气,只是在彰显自己的无能。

家应该是心灵的避风港,而非情绪的发泄场。遇事少责难,对家人多一点耐心,家人自会还你一份惊喜。

汪曾祺在子女眼中,是个地道的慈父。即使曾三次被打成右派,饱受生活搓磨,他也只靠自我消化情绪,绝不把压力传递给孩子。平反后,汪曾祺虽然在文学界有了一定影响力,可在家里,仍旧乐于放低姿态和孩子们相处。除了对品行问题做严格要求外,其它方面他都采取鼓励支持的态度,尊重孩子的自主选择。

在汪曾祺的努力下,三个子女和他一直相处得十分融洽。受父亲的感染,孩子们后来也都继承了其优秀品质,并各自成就了卓越人生。

心理学家袁辛写道:拥有不同情绪的家庭,往往有着不同的命运走向。家不过方寸之间,若装满了怨气,便腾不下温暖。只有当争吵与指责不见了,爱与关怀才能住进来。

把情绪关在门外,把温柔留给家人,这不仅是一种智慧,更是成就美满人生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