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日本的单身家庭数量约为1842万户,占总人口1.27亿的14.5%。日本国立社会保障与人口问题研究所预测,到2040年,由于总人口的减少,单身家庭的比例可能会上升至总人口的40%。
该研究所的报告还指出,单身家庭中,大部分是年龄超过65岁的老年人,数量约为620万人。此外,50岁以下的男性也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值得注意的是,20至30岁的年轻人在单身家庭中所占的比重也在逐渐增加。这些年轻人中,有些是因为学习或工作原因而离家独居的独生子女;有些是追求自由、不愿意从事长期稳定工作,更倾向于“打短工”的“飞特族”;有些人因为工作繁忙,缺乏社交时间,难以结交新朋友;还有些是“单身寄生族”,即在25岁之后仍与父母同住并选择维持单身状态。这些现象的增多,导致了“孤独死”和自杀事件在日本的频发。
日本被认为是世界上孤独感较为强烈的国家之一。尽管2018年的一项研究指出,在美国和英国,因孤独而感到痛苦的人数比日本多出20%以上,但在日本,孤独感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似乎更为深刻。日本社会高度重视群体观念,这使得孤独不仅成为一种负担,有时还被视为一种耻辱,对某些人来说,孤独是难以忍受的。
为了应对这种孤独感,日本出现了许多针对单身人士的服务和娱乐活动,使得独居生活也能保持活跃和充实。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家庭观念逐渐被个人主义所取代,单身生活变得越来越普遍。然而,这些针对单身人士的新型服务究竟是在积极地缓解孤独感,还是在无意中加剧了日本的孤独现象,这也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在日本,尤其是在大城市,为单身人士“量身打造”的服务随处可见。无论是为了消磨时间、改变环境、放松心情,还是仅仅为了享受单身生活的乐趣,各式各样的服务都能满足单身人士的多样化需求。
宠物能够提供情感慰藉,缓解人们因缺乏身体接触而产生的孤独感,日本人将这一概念发挥到了极致。由于居住空间有限,加上租赁房屋对养宠物的严格限制,许多日本人难以在家中饲养狗或猫。因此,“钟点宠物”在日本各大城市掀起热潮。在东京,“爱心狗狗”出租屋提供以每小时3000日元(约合人民币150元)的价格租赁“钟点狗”的服务,顾客可以带着租赁的狗去附近的公园散步。目前,这项服务似乎特别受到东京单身老年人的欢迎。
对于那些想要享受独处时光或体验“猫咪疗法”的人来说,猫咖馆是一个理想的选择。这些场所最初是为那些因条件限制而无法在家养猫的人设计的。如今,不仅有许多独自前来寻找片刻宁静的“独行侠”,也有愿意花费几日元抚摸猫咪的游客。此外,日本还出现了一些专为爱猫的单身人士打造的公寓,这些公寓配备了适合养猫的家具、储藏室和饲养区等设施。
日本索尼公司开发的人工智能机器人“爱宝狗”也被视为单身族的理想伴侣。人们可以与爱宝狗建立情感联系,而且与养真实宠物相比,无需承担昂贵的养护费用。
尽管卡拉OK通常被视为一种集体娱乐活动,但在日本街头,也出现了像“1卡拉”这种提供单人包间的练歌房。面对不断增长的单人包间需求,“1卡拉”决定将其原有的多人包房改造成单人包间,以满足顾客的个性化需求。
实际上,在日本,独自享受的社交活动并不仅限于唱歌。居酒屋、酒吧乃至烤肉店都开始提供舒适的单人空间,并推出适合单人顾客的菜单。随着智能手机和社交平台成为日常生活的标配,人们在餐厅、酒吧或咖啡馆一边就餐,一边独自看手机的场景已变得司空见惯。有些商家甚至将独自用餐视为一种生活态度,专门服务于那些愿意为享受独处时光而付费的顾客。这些单人空间通常由小型独立单元构成,配备一张桌子、一把椅子和一个电子设备充电插口,为顾客提供了充分的私密性。其他一些店铺也颇具创意,例如广受欢迎的姆明咖啡馆,顾客可以与源自芬兰的著名卡通形象——巨型毛绒姆明一起“享用”饮品或点心。
除此之外,希望独自释放情绪的顾客可以选择前往电玩城。在那里,他们可以戴上耳机,沉浸在最新款音乐游戏中,或者与网络上的玩家进行竞技,而无需与任何人交谈。对于热爱运动的单身人士来说,还有全天候开放的击球中心,为他们提供独自练习击球的场地。这类设施遍布日本各地,通常位于体育场馆的顶层,或者隐藏在城市的角落中。
为了缓解孤独感,一些日本人选择通过租赁朋友服务来寻求陪伴。他们可以从租赁机构租来一个“家人”倾诉心事,或者租一个“朋友”陪同去餐厅用餐、散步,甚至可以租一个“男朋友”回家见父母,以避免因单身而受到责备。许多人选择租友服务,是因为他们不想承受单身带来的社会压力。
在日本,有一家名为“擦泪帅哥”的公司,专门提供由帅气暖男陪伴女性并为她们擦去眼泪的服务。这项贴心的服务是专为那些在职场上备受压力、却找不到可以依靠的肩膀的女性推出的。
森本昌二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在日本,单身生活也可以是充实和积极的。37岁的森本通过出租自己的时间来赚钱。正如他在社交网络上所描述的,他向那些希望有人陪伴进行日常简单活动的人提供“陪伴服务”,比如逛商店、排队、占座或进行日常对话。最初,他的服务是无偿的,但现在已经转变为有偿服务,每单收费1万日元(约合人民币500元)。森本表示,自2018年以来,他已经收到了超过3000个服务请求。
在日本,为一个保持中立且不涉及情感的人付费的现象已经悄然兴起。虽然这种现象在全球范围内可能并不常见,但它确实揭示了一个有趣的社会趋势:如今,人们争相在社交媒体上追求点赞和关注,有些人却选择向一个完全陌生的人支付费用,以此来缓解孤独感。这反映了即使在高度数字化和网络化的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真实的互动和联系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有些单身人士之所以选择避免与他人面对面交流,可能是因为他们对朋友和家人的期望已经落空,或者仅仅是对人际关系感到失望。为了满足这部分人群的需求,日本的一些科技公司希望能提供一种服务,让人们在无需与他人直接互动的情况下缓解孤独感。随着这一市场需求的增长,这些公司正致力于开发一种新型的伴侣模式,以帮助那些感到孤独的人。
在这些创新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门盒公司推出的宠物模拟器。这款模拟器采用了虚拟歌手“初音未来”的形象,用户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其他角色。这个小巧的设备配备了全息影像技术,能够全天候与用户进行温柔的“对话”。例如,它会用温馨的话语欢迎用户下班回家,并能进行日常交流,甚至叫用户起床,就像一个虚拟的女朋友一样。这款产品也被称为“全息美女”,旨在满足人们对情感陪伴的需求。门盒公司的口号是“从现在开始,与你爱的角色共同生活”。该公司表示,其目标是通过与虚拟角色的情感联系,为人们提供一种替代现实生活中伴侣的选择。
如果全息影像取代人类伴侣的想法听起来令人有些困惑,那么能够提供身体接触的机器人可能会显得更易于接受。岐阜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款名为“散步女友”的机械手臂,旨在模拟与伴侣或爱人散步时手牵手的感觉。这款设备设计成手的形状,为了尽可能地模拟现实,它不仅能够模拟握手的触感,还能散发出类似女性香水的气味,再现衣物摩擦的声音,甚至模拟出类似女性汗水的细微感觉。这款机器人手臂提供了一种新颖的伴侣体验,为那些寻求物理接触却又偏好技术解决方案的人提供了可能。
显然,面对席卷日本的“独身浪潮”,该国公司展现出了丰富的创造力。在西方人看来,这种现象可能令人震惊:人们与全息影像结婚、租用朋友倾诉心事,或是与机器人手牵手散步,可能会让人感到悲伤甚至压抑。然而,在日本,人们是否以同样的视角看待这些现象呢?
在日本,孤独感已经成为一种日益普遍的现象。社会接触的减少和缺乏社会互动使得独身人士感到更加孤立。益普索集团2019年的一项调查显示,有1/3的18至64岁日本人认为,孤独感在2020年比以往更加严重。
可见,孤独已经成为一种普遍化的状态。前面提到的各种标新立异的创新事物都指向这个方向:在一个仍然以群体精神为导向的国家里,孤独并没有显得那么不正常。在社交网络上,一个人吃饭、一个人去听音乐会或看电影、一个人在酒吧放松或一个人旅行的照片越来越多。现在,人们不会再担心别人的评判,能够自豪地分享这些照片。这种被称为“一人文化”的新生活方式正在流行,我们只需看看当今社交软件上“一人文化”标签的流行程度,就能略微感受到这种“享受独身生活”现象的普遍性。
随着日本社会逐渐接受新的家庭结构,单身生活正成为社会中一种被认可的生活方式。在这种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自信地享受单身生活,并与他人和谐共处。尽管这种生活方式的兴起对社会的长期影响仍有待观察,但日本社会已经在逐步适应这一变化。
编辑:侯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