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复述训练 提升语文素养

2024-12-09 00:00:00姬长旺
小学阅读指南·教研版 2024年11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版课标”)同以往的课程标准相比,更加突出对复述教学的重视,在第一学段的教学要求中明确提出: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他人交流。听故事、看影视作品,能复述大意和自己感兴趣的情节。能比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可见低年级的复述主要是简要复述,且大多以“讲故事”的形式出现。

一、巧借复述“支架”,增强学生语言运用的意识及学生对文本表达脉络的记忆和理解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文本内容形成自己的理解,这是学生对知识的重构,体现初步的阅读素养达成。如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的《小马过河》,文本篇幅长,情节跌宕,有老马、小马、老牛、松鼠四个角色。文中对话部分最吸引学生,而文本中的提示语部分,是教学中需要重点关注并组织言语练习的内容,它体现了故事中角色的丰富心理。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之后,完成课后第二题:

练习题提供了四组词语,每组三个词,按课文叙述的顺序排列,提示了故事的部分内容。低年级学生完整讲这个故事,有一定的难度。为了减缓“复述”坡度,教师在指导学生讲故事时,可以先讲第一部分进行示范,引导学生明白要把“马棚、愿意、磨坊”三个提示词都包含进去,然后再让学生完整讲,降低难度。练习时,学生应先分组,再展示。教材提供了词语提示“支架”,让学生进行“简要复述”,不仅能增强学生运用语言的意识,感悟人物性格,促进语言发展,为更好地记忆文本形成良好积累,而且对理清语言文字表达的脉络特点也是大有裨益的。

二、厘清“复述”与“背诵”的关系,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品质

“简要”并不是“简单”,对低年级学生来说,“简要”的要求更高,需要学生要有对文本梳理、整合、概括、辨析以及统整等思维能力。然而在复述教学中常常出现学生背诵课文的现象,将“复述”等同于“背诵”。为防止学生“背诵”,教学中,教师根据课文的长短,把学生复述课文的时间限定在一定的时长内,要求其对文本内容梳理整合并内化为自己的东西,从而大大地提高复述的质量和效果。

例如,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羿射九日》,课后练习题第二题:

根据表格里的内容,讲一讲这个故事。

教师让学生“讲故事”,目的是提升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和思维品质,同时让学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教学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3分钟内讲完故事,并借助表格里的起因、经过、结果内容提示,旨在给学生讲故事提供“支架”辅助。例如,教师对“起因”进行提问:羿为什么要射日?十个太阳给大地万物带来什么样的灾难?学生借助“表格”支架简要复述,可以把握顺序、理解内容,把故事讲清楚、讲完整。

三、创设“语文化”会话复述情境,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思维能力

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难忘的泼水节》课后习题:

这一题旨在引导学生借助具体事物来复述场景。为了提升学生“简要复述”的质量和效果,教师可以制订以下教学设计:

1. 通读课文,掌握复述主要信息。教学时,教师要求学生自读课文第4、5自然段,熟记周总理的装扮及同傣族人民过泼水节时的动作。

2. 创设“语文化”会话情境,让复述“真实”地发生。情境教学,历来受到教师的重视。在“2022版课标”颁布的背景之下,王宁教授认为,实施任务群的首要标准是看学生是不是学习的主体,是否有真实的学习情境;其次要看是否在任务驱动下,将学习活动综合起来,实现语文学习的实践性和综合性。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教师要想让学生习得复述方法,就需要创设“语文化”会话情境。教学时,教师可以这样设计:看,周总理来了!谁来做现场的解说员,使用下面的词语,结合第4、5自然段来一次现场解说呢?在这样的情境下,加上教师的激励性话语,学生复述的积极性必然高涨,复述的效果也会很好。

如果学生复述仍有难度,教师可以出示提示语:身穿、象脚鼓、凤凰花、银碗、柏树枝,一手……一手……、一边……一边……,有了词语提示“支架”,学生对照进行解说,难度会大大降低。

为了鼓励学生个性化表达,教师也可以适当提高要求,紧扣“祝福”引导学生想象画面,为此可以这样预设:“当周总理把水泼到 身上,祝福他们……”这里可以是“老年人”,也可以是“青年人”“小学生”等。教师创设这样的情境,让复述真实地发生,学生复述的愿望才会强烈,教学目标才能高效达成。

四、复述与续编故事相结合,培养学生课文领悟能力、丰富其想象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在教学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二年级下册《蜘蛛开店》一课时,教师要根据童话故事体裁的独特的一面开展教学活动,以“讲故事”和“编故事”为重点,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学习活动,采用读一读、讲一讲、编一编、赛一赛的形式,展开教学,达成目标。

1. 读题猜故事。 师:读了题目你们知道这篇文章是写谁的什么故事吗?然后让学生猜一猜:蜘蛛会开什么店呢?学生可以根据蜘蛛的特点来猜。教师通过猜一猜,使学生对接下来的学习充满期待。

2. 体会故事结构反复的特点。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后,可以抓住关键词句梳理故事情节。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列出故事结构图,并引导学生发现课文在叙写结构上有反复的特点,为后面的讲述故事及续编故事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3. 由扶到放,梳理蜘蛛开店的过程。教师结合课文重点指导第2至4自然段,可以围绕“卖什么、招牌写了什么、顾客是谁、结果怎样”的思路展开教学。这几个问题弄清了,故事的逻辑关系自然明了,学生对于蜘蛛第一次开店的过程也就能清楚了,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力和想象力。教师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梳理第二次、第三次开店的过程,让学生思考、比较、明晰,懂得不同的思维方式会给故事带来不同的发展和结局。教师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推测故事的发展,为续编故事打基础。

4. 依据“支架”,练习讲故事。课后第一题的示意图,形象地提示了故事情节。教师要引导学生借助示意图及童话结构反复的特点来讲述故事。每一个故事都围绕四个要点:卖什么→写招牌→顾客来了→编织用的时间。课文三个部分的句式类似,有规律可循,易于迁移运用,续编故事自然水到渠成。

5. 展开想象,续编故事。学生续编故事,可以从蜘蛛回到网上继续以前的日子这个角度展开,也可以从蜘蛛继续开店这个角度展开。教师要引导学生重视小组合作、交流与评价。

这里要说明的是,课后的两道习题是有前后联系的,学生应该在完成前面四个环节的基础上再进行这部分练习,这样做主要是让学生体会童话体裁的结构特点和语言风格。续编的情节要合理,要符合原来故事的结构和语言风格,而不是胡编乱造。这里将复述与续编故事结合,不但提前渗透“创造性复述”,而且在续编故事的过程中,也考查了学生的想象及口语表达能力,激发了他们挑战自我的斗志,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从“2022版课标”的编写理念和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体系,都不难看出“简要复述”教学的重要性。教师要依据儿童言语能力的发展特点,循序渐进地安排复述能力训练,有效借助“支架”,予以适当方法指导,让学生经历“真实”的复述过程,在复述中有效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备注:此文系徐州市教育教学研究室第十四期教学研究立项课题“语用视角下小学生语文复述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徐教研KT14062)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