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

2024-12-09 00:00:00苏红
小学阅读指南·教研版 2024年11期

在提倡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改革中,整本书阅读教学成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全新教学模式。小学阶段是学生思维活跃、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整本书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开展对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和读书方法具有积极的作用。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需要深入分析语文核心素养和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内在联系,通过创新的教学策略和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逐步完善阅读教学中的漏洞,最终实现以整本书阅读教学带动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提升的教学目标。

一、阅读经典作品,提升文化自信

经典文学作品是历经千年凝练的文化精髓,不仅包含古代文人的心血和智慧,还体现出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教师在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时可以以我国经典文学作品为素材,引导学生在细读作品的过程中感受古代文人墨客的智慧和优秀文化的迷人魅力,从而提升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自信和民族认同感。因此,教师要基于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学要求精选适合的经典文学作品,从而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和阅读能力的提升,促进他们树立文化自信意识和爱国主义意识。例如,在教学《猴王出世》一课时,教师就可以要求学生开展《西游记》整本书阅读。这本书是明代吴承恩创作的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小说。小说主要讲述了孙悟空跟随菩提祖师学艺之后大闹天宫,在如来佛祖指导下与唐僧、猪八戒、沙僧和白龙马一起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取得真经的故事。该小说以“玄奘取经”这一历史事件为蓝本,经作者的艺术加工深刻描绘出明代百姓的社会生活状况。首先,教师在阅读开展之前通过多媒体向学生播放《云宫迅音》音乐来导入名著,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阅读氛围。然后,教师再带领学生详细研究名著的作者和相关历史背景以及故事简介,让学生对《西游记》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并了解它在我国文学长河中的意义。其次,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先阅读章节目录和序言部分,帮助他们对作品中的故事走向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为了让学生深入理解《西游记》这部经典作品,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阅读名著中的精彩片段,如“猴王出生”“大闹天宫”“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等,使学生在细读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过程中感受古典名著的写作特点和人物形象刻画手法。最后,教师要求学生将作品中的精彩语句、理解难点摘抄在记录卡上,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力和文学修养。

二、借助思辨阅读提升思维品质

思辨阅读是指在阅读过程中让学生对阅读文本信息进行深入的思考、辨析并做出合理判断的阅读活动。这种阅读形式可以让学生在问题的指引下深入理解阅读内容并提升自身的思维品质。整本书阅读因其时间周期比较长,学生很难通过自身能力保持阅读的热情,教师可以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针对阅读内容提出引人深思的问题,利用问题帮助学生将不同的主题进行整合,学生在问题的驱使下可以保持对整本书阅读的积极性。例如,《海底两万里》是法国作家凡尔纳的代表作之一,叙述了法国生物学者阿龙纳斯在海洋深处旅行的故事。1866年他参加追捕独角鲸看到许多罕见的海生动植物和水中的奇异景象;最后当潜水艇到达挪威海岸时阿龙纳斯不辞而别,把他知道的海底秘密公之于世。首先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不同作家对《海底两万里》的评价让他们知道这部名著在世界文学史中的地位,引发学生对整本书的思考和关注。其次,教师可以向学生出示《海底两万里》的航行路线图并讲解这本书的写作背景和写作特点。接着教师可以提出一系列的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这艘潜艇是如何建造出来的?鹦鹉螺号的强大动力是什么?它是以什么为原料而制作的呢?书中写了哪些海洋奇观?书中经典人物形象的特点是什么?”教师通过问题的引导来辅助学生进行阅读,使之能够对整本书的人物、情节有更加全面的认知。最后,教师可以根据作品中的主人公尼摩的人格评价,以“我眼中的尼摩船长”为主题开展辩论活动,引导学生对人物形象刻画进行深入思考,使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这种高强度的思维挑战有助于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学生需要在规定时间内清晰、有力地阐述观点从而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三、开展读书交流会,实现阅读共享

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能够学习高效的阅读方法和有益的阅读内容,但是阅读并不只是“闭门觅句”,学生需要通过进一步的交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并在交流中提升自身的情感内涵和合作能力。这种学习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和阅读质量,同时也能实现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教学目的,能够帮助学生提升审美能力、文化修养、语言表达能力。为此,教师在整本书阅读教学过程中可以为学生开展读书交流会,鼓励学生分享、探讨读书的体验和感悟,拓宽读书的视野和思维角度,在交流的过程中实现共同成长和思想的迸发。例如,在教学《蜜蜂》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引出《昆虫记》整本书阅读教学。这部作品是法国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创作的长篇生物著作。这是一部概括昆虫的种类、特征、习性的昆虫生物著作,记录了昆虫的真实生活,以此表现出昆虫为生存斗争所表现出的灵性。教师在展开整本书阅读之前向学生讲解法布尔痴迷昆虫的研究动因,以及他的成就和抱负。在整本书阅读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读书交流会,如针对作者法布尔展开交流,作者为了完成这本书不畏困难地向前人的理论发起挑战,这种追求真理、百折不挠的科学探究精神令人赞叹。再如在文章中有这句话“你们是把昆虫开膛破肚,而我是在它们活蹦乱跳的情况下进行研究”,教师要求学生对这段话交流心得体会。学生在思考后了解到这段是运用对比的手法强调法布尔与其他科学家对昆虫研究的不同,突出了他的研究是积极向上的,表达了作者对昆虫的喜爱和对生命的尊重。教师也可以要求学生在读完整本书后说出自己最喜欢作品中的哪种昆虫并说出理由。如一个学生说他最喜欢的昆虫是蝉,因为蝉的一生告诉人们生命是脆弱的、短暂的,所以人们应该在有限的生命中活得更有意义和价值,从中明白要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寸光阴,让每一天的生活都要过得充实。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核心素养的视域下,整本书阅读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感受作品的魅力并从中学习有效的阅读方法,为自己积累丰富的文化知识来促进文学审美能力的发展。教师应挑选适合学生发展的经典著作,使他们在体验其中魅力的同时提升文化自信。教师可以借助思辨阅读的教学形式提升学生思辨品质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还可以通过开展读书交流会,帮助学生完成阅读体会的共享,实现共同的成长和进步。教师应当立足于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深入研究整本书阅读教学模式,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发展途径,从而实现整本书阅读教学活动的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