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探析

2024-12-09 00:00:00李田田
小学阅读指南·教研版 2024年11期

核心素养,简而言之,是指学生为适应未来发展和社会需要所必须具备的关键能力和品质。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教学任务不仅在于传授语言知识,更在于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而单元整体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强调在整体把握单元内容的基础上,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确立目标,渗透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是一个多元化且富有深度的过程,它涉及语言知识的积累、情感的陶冶、思维品质的提升以及品德修养的培育等多个方面。在这一过程中,确立明确的教学目标并渗透核心素养的理念是至关重要的一环。这不仅意味着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了解,也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度挖掘,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独立的思考能力、良好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以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民间故事为例,这一单元的主题是民间故事,这些富有幻想色彩的故事充满了浪漫的想象,为学生展现了一个个奇妙的世界。本单元包括《猎人海力布》《牛郎织女(一)》《牛郎织女(二)》三篇课文,还有“口语交际:讲民间故事”以及”习作:缩写故事”。民间故事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它的魅力在于其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叙事方式。因此,教学目标不能仅仅停留在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上,更要引导他们欣赏和感受民间故事的魅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渗透核心素养中的“语言建构与运用”和“审美鉴赏与创造”。其次,民间故事中往往蕴含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挖掘和理解这些内涵和精神,这不仅可以增强他们的民族文化认同感,也可以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这个过程可以渗透核心素养中的“文化传承与理解”。民间故事往往有着复杂的情节和丰富的人物形象,这为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提供了良好的素材。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故事情节、评价人物形象、探讨主题思想等方式,来提升他们的思维品质。这个过程可以渗透核心素养中的“思维发展与提升”。最后,通过“讲民间故事”和“缩写故事”这两个活动,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生动性,渗透核心素养中的“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引导学生欣赏民间故事的魅力、理解其文化内涵和精神、分析其情节和人物形象,以及通过口语和书面表达活动等方式来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二、整合内容,构建单元框架

整合内容、构建单元框架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关键环节。教师要以核心素养为主线,将单元内各个部分有机融合,形成连贯、完整的教学体系。教师应通过梳理课文、练习和活动等内容,确保每个环节都能有利于学生整体发展,从而实现教学内容的最优化。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从宏观角度理解知识,更能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核心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以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民间故事这一单元为例,教师要结合本单元的内容构建系统的教学框架,以此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单元内容(如图1所示)。开篇的导读工作非常关键,教师可以通过播放相关动画视频、展示精彩图片或讲述引人入胜的小故事,激发学生对民间故事的阅读兴趣。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探讨民间故事的特点、价值和意义,使他们明确学习目标,调动学习积极性。在学生对民间故事产生浓厚兴趣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快速浏览整个单元的课文内容,整体感知民间故事的魅力。同时,教师应梳理出每个故事的主要内容、主要角色和核心情节,帮助学生构建清晰的故事框架,引导学生进行文本细读。通过分析人物形象、探讨主题思想、鉴赏语言特色等方式,学生可以深入品味民间故事的丰富内涵。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渗透核心素养中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和“文化传承与理解”。接下来,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延伸。例如,教师推荐学生阅读更多的民间故事或相关研究资料,组织学生开展讲民间故事的活动,或者指导学生进行缩写故事的练习。在每个学习阶段结束后,教师都应进行综合评价。评价内容可以包括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等。通过评价,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最后,在整个单元学习结束后,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回顾。通过回顾整个学习过程、梳理所学知识、分享学习体会,学生巩固所学内容,提升学习效果。同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实现知识的迁移和运用。

三、任务驱动,展开探究学习

任务驱动教学法强调学生的主1VHW0QfnJN303mrHrrX5AQ==动性和探究性,通过设定具体任务,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深入掌握知识、发展技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任务驱动不仅有助于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更能促使他们积极思考、深入探究。通过设计具有挑战性和开放性的任务,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精神,推动他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语文核心素养。

在民间故事这一单元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故事内容,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课前预习阶段,为了激发学生对民间故事的兴趣和好奇心,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预习任务。例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采访家人等方式,了解民间故事的起源和特点,并让他们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发现。这样的任务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民间故事,还可以培养他们的信息搜集和整理能力。进入正式的阅读阶段,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设计具体的阅读任务。以《猎人海力布》为例,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分析海力布的性格特点,探讨他的行为选择背后的动机和价值观。这样的任务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提升他们的阅读鉴赏能力。同样,在《牛郎织女》的阅读中,教师可以设计任务要求学生分析牛郎和织女的人物形象及当时的社会背景,探讨他们之间的爱情反映出的社会价值观和人文精神。学生需要通过阅读和分析文本,运用自己的思考和判断能力来完成这个任务。这样的任务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历史和文化意识。通过这些任务驱动的设计,民间故事这一单元的教学变得更加生动和有趣。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仅掌握了知识和技能,还培养了自身主动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同时,通过任务的设计和实施,教师也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

结束语

总而言之,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大单元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语文知识,提升他们的语文核心素养。通过整合内容、构建单元框架等方法的运用,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促使他们积极思考,深入探究。这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人文素养、思维品质和语言能力,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