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糖类抗原125与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2024-12-09 00:00:00杨宗旺卢谦黄河邓艺敏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4年23期

【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C)、糖类抗原125(CA125)与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断该疾病及其病情严重程度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梧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5例NSTE-AC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冠状动脉造影(CAG)评估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将其分为单支冠状动脉病变组(34例)、双支冠状动脉病变组(50例)及三支冠状动脉病变组(21例);根据Gensini评分系统评估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将其分为轻度狭窄冠状动脉病变组(31例)、中度狭窄冠状动脉病变组(55例)及重度狭窄冠状动脉病变组(19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进行血清CysC、CA125水平检测,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血清CysC、CA125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相关性,以及其与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三支冠状动脉病变组患者血清CysC、CA125水平均高于双支、单支冠状动脉病变组患者,且双支冠状动脉病变组患者均高于单支冠状动脉病变组患者;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结果显示,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与血清CysC、CA125水平均呈正相关;重度狭窄患者血清CysC、CA125水平均高于中度狭窄组和轻度狭窄组患者,且中度狭窄组患者均高于轻度狭窄组患者;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结果显示,Gensini评分与血清CysC、CA125水平均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 血清CysC、CA125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狭窄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临床评估NSTE-ACS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参考指标。

【关键词】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 ; 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 ; 糖类抗原125 ; 病变支数 ; 狭窄程度 ; 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R5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718.2024.23.0108.04

DOI:10.3969/j.issn.2096-3718.2024.23.034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on-ST-segment elevation acute coronary syndrom,NSTE-ACS)在心内科较为常见,其特点在于患者的心电图上并未出现明显的ST段抬高,而是以ST段的压低或T波的异常改变为特点。临床认为,NSTE-ACS在急性发病期会由于冠状动脉血栓形成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进而引发心肌细胞凋亡或坏死,导致心功能障碍,严重者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安全。目前,冠状动脉造影(CAG)是评估NSTE-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金标准[1],但由于该检查方式属于有创操作,且大多数基层医院并不具备CAG条件,因此应用受限。血清学检测具有无创、操作简便等优势,可通过检测特定的生物标志物,反映心肌缺血、缺氧及心肌细胞损伤情况,为NSTE-ACS的诊断提供重要依据,有望成为辅助诊断该疾病的重要手段。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C)是分泌性蛋白质,可以预测和评估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进展,维护细胞外基质生成及降解间平衡,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活性等。周凡凡等[2]研究指出,CysC与NSTE-ACS患者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评分呈正相关性,对NSTE-ACS患者早期危险分层及预后评估有重要的指导价值。糖类抗原125(CA125)作为肿瘤标志物,是一种高分子量的糖蛋白,当患者机体受到局部病变或炎症刺激时,体内CA125水平会升高。关茹琦等[3]研究结果显示CA125与N末端B型利尿钠肽原、超敏-C反应蛋白均呈正相关,这提示老年慢性冠心病心力衰竭与血清CA125具有相关性,监测其水平变化有助于早期诊断老年慢性冠心病心力衰竭。鉴于此,本研究旨在分析CysC、CA125与NSTE-ACS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梧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5例NSTE-ACS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61例,女性44例;年龄52~78岁,平均(65.09±4.76)岁。纳入标准:⑴符合《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诊断和治疗指南(2016)》[4]中NSTE-ACS的诊断标准;⑵经CAG确诊;⑶具有完整的病历记录和实验室检查资料。排除标准:⑴合并肝、肾功能障碍;⑵既往接受过心脏手术治疗;⑶合并血液系统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⑷合并先天性心脏病、主动脉夹层等其他心脏相关疾病;⑸合并恶性肿瘤。本研究经梧州市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分组与检测方法

1.2.1 分组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经桡动脉型冠脉造影检查,采用心血管成像系统[通用电气医疗系统贸易发展(上海)有限公司,型号:Innova 3100-IQ],按操作规程开展检查。检查结果提示左主干、回旋支、左前降支、右冠动脉中的单支或多支血管内径狭窄程度超过50%,即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根据病变支数分为单支病变、双支病变、三支病变,其中左主干病变纳入为双支病变,根据检查结果将其分为单支冠状动脉病变组(34例)、双支冠状动脉病变组(50例)及三支冠状动脉病变组(21例)。另外,根据CAG检查结果和Gensini评分系统[5]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当Gensini评分<20分判定为轻度狭窄,当Gensini评分20~50分判定为中度狭窄,当Gensini评分>50分判定为重度狭窄,根据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将其分为轻度狭窄冠状动脉病变组(31例)、中度狭窄冠状动脉病变组(55例)及重度狭窄冠状动脉病变组(19例)。

1.2.2 检测方法 血清CysC、CA125。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5 mL,以3 000 r/min的转速离心10 min后,取上层血清,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CysC水平,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CA125水平。

1.3 观察指标 ⑴血清CysC、CA125水平。比较单支冠状动脉病变组、双支冠状动脉病变组及三支冠状动脉病变组患者血清CysC、CA125水平;比较轻度狭窄冠状动脉病变组、中度狭窄冠状动脉病变组及重度狭窄冠状动脉病变组患者血清CysC、CA125水平。⑵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血清CysC、CA125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相关性,以及其与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经S-W法检验证实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以( x ±s)表示,3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血清CysC、CA125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相关性,以及其与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患者血清CysC、CA125水平比较 三支冠状动脉病变组患者血清CysC、CA125水平均高于双支、单支冠状动脉病变组,且双支冠状动脉病变组均高于单支冠状动脉病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2.2 血清CysC、CA125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相关性 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结果显示,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与血清CysC、CA125水平均呈正相关,相关性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图1。

2.3 不同狭窄程度患者血清CysC、CA125水平比较 重度狭窄冠状动脉病变组患者血清CysC、CA125水平均高于中度狭窄、轻度狭窄冠状动脉病变组,且中度狭窄冠状动脉病变组均高于轻度狭窄冠状动脉病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2.4 血清CysC、CA125水平与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 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结果显示,Gensini评分与血清CysC、CA125水平均呈正相关,相关性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4、图2。

3 讨论

NSTE-ACS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表现形式,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ACS的发病机制主要涉及冠状动脉内不稳定的粥样斑块继发的病理改变,进而使不稳定斑块发生破裂、糜烂等情况,导致斑块内出血、纤维帽破裂等,血小板在受损的内皮细胞上聚集,启动凝血过程;同时激活外源凝血通路,导致血栓形成,进一步阻塞冠状动脉,增加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引发一系列的病理反应[6-7]。临床认为,早期诊断NSTE-ACS能够使患者在疾病初期就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减少因心肌缺血、缺氧加重导致的心肌细胞大量凋亡或坏死,从而降低不良预后风险[8]。心电图、CAG、心脏超声等是诊断NSTE-ACS的主要方式,但心电图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较低,CAG属于有创操作,而心脏超声对于早期患者诊断价值有限,这类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可能尚未发生明显改变,容易造成漏诊。目前,临床上多采用血清学指标检测来辅助早期诊断,不仅能反映心肌缺血、缺氧及细胞损伤情况,还能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CysC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各种组织的有核细胞和体液中的低分子量蛋白质,属于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临床认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半胱氨酸蛋白酶表达过度有关,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过程中,半胱氨酸蛋白酶参与降解动脉壁中的蛋白质成分,如胶原蛋白、弹性蛋白,从而促进斑块的不稳定性,导致其破裂,CysC对半胱氨酸蛋白酶有抑制作用,可以与半胱氨酸蛋白酶结合形成复合物,从而抑制其催化活性,有助于保护动脉壁中的蛋白质成分,维护斑块的稳定性,当半胱氨酸蛋白酶过度表达时,CysC水平也相应升高,因此病情越严重,患者血清CysC水平越高[9];此外,范少华[10]研究结果显示,NSTE-ACS患者血清CysC水平呈异常高表达,与NSTE-ACS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具有相关性。

CA125是一种高分子量的糖蛋白,在恶性肿瘤的诊断、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已得到证实。近年来在心血管疾病方面的临床应用也逐渐引起了重视,CA125主要存在于心内膜下间皮细胞和心肌细胞的基底膜侧,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和功能障碍会导致CA125水平升高,该指标的升高与血管壁内的炎症反应程度相关,其可通过激活补体系统、促进白细胞的黏附和迁移等方式,参与炎症反应的调节,CA125水平与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C-反应蛋白(CRP)水平呈正相关,提示CA125可能反映了心肌缺血和损伤的程度[11]。张国勇等[12]研究中选取9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结果显示,CA125水平变化和患者心功能有关,心功能分级越高,CA125水平越高。

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与病情严重程度紧密相关,与单支病变相比较,双支病变患者心肌缺血症状更严重,心绞痛发作频率和程度增加,发生严重并发症风险明显升高,而三支病变患者会出现严重心肌缺血症状,还可能出现心梗、心衰等并发症,预后较差。王颖颖[13]研究中选取120例冠心病患者为观察组,10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血清CysC、CA125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血清CysC、CA125水平在不同心功能分级和病变支数患者之间均有统计学意义,这提示血清CysC、CA125可用于冠心病的早期诊断和病变程度的评估。本研究结果与上述报道相似,结果显示,三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血清CysC、CA125水平均高于双支、单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且双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均高于单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结果显示,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与血清CysC、CA125水平均呈正相关,这提示血清CysC、CA125可作为临床评估NSTE-ACS患者不同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生物标志物。

临床上针对NSTE-ACS患者可以在治疗过程中动态监测血清CysC和CA125的水平变化,评估治疗效果和病情进展,同时可以与心肌肌钙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等标志物联合检测,提高对NSTE-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评估的准确性。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是反应NSTE-ACS患者病情的重要参考指标,当狭窄程度加重时,心肌细胞更容易因缺血缺氧而受损坏死[14]。Gensini评分是一种基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量化评分体系,通过综合病变的狭窄程度和病变部位来评估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15]。本研究结果显示,重度狭窄患者血清CysC、CA125水平均高于中度狭窄和轻度狭窄患者,且中度狭窄患者均高于轻度狭窄患者;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Gensini评分与血清CysC、CA125水平均呈正相关,这提示血清CysC、CA125可作为临床评估NSTE-ACS患者不同狭窄程度的生物标志物。分析其原因可能在于,随着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加重,心肌缺血、缺氧的程度也相应增加,导致心肌细胞损伤和坏死,从而释放出更多的生物标志物,CysC和CA125作为反映心肌缺血和损伤的指标,其水平的升高可能与心肌细胞的受损程度密切相关;重度狭窄患者往往伴随着更为严重的全身炎症反应,而CysC和CA125都参与了炎症反应的调节,炎症反应的加剧可能导致两者水平升高。

综上,血清CysC、CA125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估NSTE-ACS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临床参考指标,可以在临床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肖亚楠, 肖文涛, 叶发民, 等. 定量血流分数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临界病变功能性狭窄的诊断价值[J]. 中国循环杂志, 2024, 39(1): 48-53.

周凡凡, 夏勇. NSTE-ACS患者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及胱抑素C与GRACE评分的相关性[J].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2021, 30(2): 136-140.

关茹琦, 黄刚, 柳达, 等. 老年慢性冠心病心力衰竭与血清CA125的相关性研究[J]. 吉林医学, 2018, 39(9): 1624-1626.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诊断和治疗指南(2016)[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7, 45(5): 359-376.

李妍,肖婷,李琳, 等. 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胱抑素C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6, (4): 813-814.

胡馨月, 张冬梅, 周小燕. SII、Lp-PLA2、hs-cTnI评估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病情程度和预后的临床价值[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3, 21(21): 3980-3983.

杨丽, 丁水印, 李新春, 等. 外周血CD54、GDF-15水平与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术后患者预后的关系[J].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3, 15(1): 85-88, 105.

付永波, 朱冬梅, 万翔, 等.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行PCI后应用替格瑞洛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远期疗效观察[J].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0, 12(9): 1125-1128.

蔡云峰. 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蛋白A-1、胱抑素C、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分析[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23, 33(4): 479-481, 486.

范少华. 血清hs-CRP、CysC、ApoA、Lp(a)水平检测在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病情评估中的应用[J].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22, 35(6): 799-802.

吴曼, 郭俊玲, 潘超, 等. 血清BNP、CA125表达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预后评估中的应用[J].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2019, 26(3): 486-490.

张国勇, 马铮, 张琳, 等.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CA125 GDF15 sTREM-1水平及其与心功能的相关性分析[J]. 河北医学, 2024, 30(2): 239-244.

王颖颖. 冠心病患者血清CA125、CysC、OPG中的水平变化及意义[J]. 中国卫生工程学, 2021, 20(5): 839-840.

凌莉萍, 黄晓昳. 三种血清指标联合检测对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诊断的应用价值分析[J].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3, 25(7): 712-715.

张晶晶, 祝小霞, 姚春雷, 等. 控制营养状态评分与老年冠心病病人合并心力衰竭的相关性研究[J]. 实用老年医学, 2024, 38(7): 697-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