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切口超声乳化治疗对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炎症指标和视力的影响

2024-12-09 00:00:00皇甫月岭曹健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4年23期

【摘要】目的 分析微切口超声乳化治疗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对其炎症指标和视力的影响,为提升该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淮安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5例,常规切口超声乳化治疗(2.8 mm)]和研究组[45例,微切口超声乳化治疗(1.8 mm)],两组患者术后均持续随访2周。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 d的炎症指标,术前及术后7 d的角膜厚度、泪膜破裂时间、视力指标,以及随访期间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术前比,术后3 d两组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升高,但研究组的上升幅度均小于对照组;与术前比,术后7 d两组患者角膜厚度均变厚,但研究组的变厚幅度小于对照组;泪膜破裂时间均缩短,但研究组的缩短幅度小于对照组;与术前比,术后7 d两组患者角膜散光均升高,但研究组的上升幅度小于对照组;最佳矫正视力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研究组患者随访期间并发症总发生率更低(均P<0.05)。结论 微切口超声乳化治疗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可以减轻机体内炎症反应,减少对角膜的损伤和散光程度,有利于维持泪膜的稳定和术后视力的恢复,且安全性良好。

【关键词】微切口超声乳化 ; 白内障 ; 炎症 ; 视力

【中图分类号】R77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718.2024.23.0013.03

DOI:10.3969/j.issn.2096-3718.2024.23.005

白内障是由遗传、局部营养障碍、内分泌等原因引起的晶状体代谢紊乱导致晶状体发生混浊的疾病,光线被混浊晶状体阻扰无法投射在视网膜上,导致视物模糊,是临床常见的致盲性眼病。手术为老年性白内障的主流治疗策略,超声乳化手术具有较好的白内障治疗效果,利于恢复或者改善患者视力,有效降低致盲风险,但实施超声乳化治疗时,切口大小的差异,可影响患者的短期、长期治疗效果及治疗安全性,老年性白内障手术风险高,机体自愈能力较差,这使得临床在为其选择治疗方案时,不仅要考虑疗效,还要兼顾康复效率及安全性[1]。传统常规切口超声乳化技术通过超声波的能量将混浊的晶状体乳化成小块并吸出,从而去除影响视力的障碍,使光线能够正常穿过晶状体到达视网膜,达到提高视力的目的,这一技术广泛应用于白内障的治疗中,但在手术安全性方面仍存在一些难以忽视的问题,如切口较大、恢复时间较慢,且易对眼内邻近组织造成损伤,引发术后并发症[2]。微切口超声乳化治疗为近年白内障研究热点,微切口超声乳化技术具有微创、高效、安全、恢复快等特点,能够有效促进白内障患者早日康复[3]。鉴于此,本研究选取90例老年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微切口超声乳化治疗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淮安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老年白内障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5例)和研究组(45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0例,女性25例;年龄64~70岁,平均(66.68±1.21)岁;病程4~7年,平均(5.14±1.13)年。研究组患者中男性15例,女性30例;年龄63~70岁,平均(66.50±1.14)岁;病程3~7年,平均(5.17±1.23)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⑴符合《眼科学(第6版)》[4]中关于白内障的诊断标准;⑵符合超声乳化手术指征;⑶Emery-Little白内障晶状体核硬度分级[5]为Ⅱ~Ⅲ级;⑷单眼治疗。排除标准:⑴合并精神认知障碍;⑵合并其他眼部疾病;⑶对本次研究所用药物有禁忌证;⑷肝、肾功能衰竭;⑸严重内分泌疾病;⑹凝血功能障碍。本研究经淮安市第五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且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术前3 d完成常规预处理,采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四川禾亿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203500,规格:5 mL∶24.4 mg(按C18H20FN3O4计)]或者采用普拉洛芬滴眼液(SENJU PHARMACEUTICAL CO. LTD.,注册证号HJ20130682,规格:5 mg∶5 mL)治疗,每只眼睛1滴/次,4次/d。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切口超声乳化治疗,取平卧体位,术前处理措施:以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沈阳兴齐眼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5546,规格:5 mL∶托吡卡胺25 mg,盐酸去氧肾上腺素25 mg)对瞳孔进行散大处理,然后滴注盐酸奥布卡因滴眼液[山东博士伦福瑞达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658,规格:0.5 mL∶2.0 mg(0.4%)]完成局部麻醉;术中处理措施:切开角膜,长度为2.8 mm,注入黏弹剂,以环形手法撕囊并完成水分层,置入白内障超声乳化仪(天津迈达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型号:MD-480A),吸除晶状体核及残余皮质,抛光处理后囊膜,植入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河南宇宙人工晶状体研制有限公司,型号:PCF60/A),调整晶体位置;术后处理措施:术后使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Novartis pharma NV,注册证号H20150119,规格:5 mL∶妥布霉素15 mg和地塞米松5 mg)或者普拉洛芬滴眼液,首周1滴/次,4次/d,后续每1周减少1次,持续4周。研究组患者采用微切口超声乳化治疗,患者体位、术前处理措施与对照组相同,术中处理措施:做同轴角膜切口,长度为1.8 mm,注入黏弹剂后,吸除晶状体核及残余皮质,植入双面非球面折叠式人工晶状体,调整晶体位置,后续处理步骤与对照组相同。两组患者术后均持续随访2周。

1.3 观察指标 ⑴炎症指标。术前及术后3 d分别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4 mL,转速3 000 r/min,半径15 cm,离心15 min后,取上层血清进行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⑵角膜厚度和泪膜破裂时间[6]。术前及术后7 d采用角膜内皮显微镜(甲南医疗器械株式会社,型号:NSPC)测定角膜厚度,以荧光素钠眼科检测试纸(欧普康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型号:1条/袋)测定泪膜破裂时间,取

2次测量的平均值。⑶视力指标。术前及术后7 d采用角膜地形图仪(苏州康捷医疗股份有限公司,型号:KJ30)测定角膜散光度;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评估最佳矫正视力。⑷并发症。观察随访期间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包括眼部干涩、前房出血及角膜水肿等,并发症总发生率等于各项并发症发生率之和。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经S-W检验证实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以( x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炎症指标比较 与术前比,术后3 d两组患者血清TNF-α、IL-6水平均升高,但研究组的上升幅度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角膜厚度和泪膜破裂时间 与术前比,术后7 d两组患者角膜厚度均变厚,但研究组的变厚幅度小于对照组;泪膜破裂时间均缩短,但研究组的缩短幅度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视力指标比较 与术前比,术后7 d两组患者角膜散光均升高,但研究组的上升幅度小于对照组;最佳矫正视力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2.4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与对照组比,研究组患者随访期间并发症总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泪液具有保持眼部湿润度,缓解眼表症状,提高视觉质量等应用价值,白内障患者常伴干眼症状,主要与泪膜稳定失衡有关,且白内障可直接影响患者的视力,降低生活质量,病情持续恶化可增加失明风险。传统常规切口超声乳化手术会因切口密闭不良导致眼内液体迅速流出造成前房塌陷,易损伤角膜内皮细胞,进而引发并发症,影响患者的疗效及康复[7]。在传统常规切口超声乳化的基础上,从角膜切口入手,为患者提供微切口手术治疗,其可减轻手术创伤,减少眼部正常组织损伤、出血反应,从而减少对巨噬细胞和单核细胞的刺激,降低TNF-α、IL-6水平,且较小的切口通常具有更好的密闭性,可以减少术后感染、血肿等并发症风险,从而加速患者切口愈合,降低炎症反应,并缩短炎症反应持续时间[8]。

手术创伤容易引起眼表炎症,TNF-α、IL-6均为临床常见炎症因子,由巨噬细胞、单核细胞等细胞产生,且超声乳化手术中切口和超声能量均可导致眼部表现形态改变,在清除浑浊晶状体的同时也可破坏透明角膜切口处的微绒毛,角膜切口发生断裂会影响眼表泪液功能,减少泪液分泌量,造成泪膜过早破裂,使得泪膜破裂时间缩短,直接影响泪膜稳定性[9]。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3 d研究组患者血清TNF-α、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术后7 d研究组患者的角膜厚度薄于对照组,泪膜破裂时间长于对照组,这提示微切口超声乳化治疗白内障患者可以减轻机体内炎症反应,减少对角膜的损伤,有利于维持泪膜的稳定。白内障患者在代偿性氧化应激反应,T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影响下,可引发干眼症状,影响视觉功能,手术创伤、急性反应也会导致泪液过度蒸发,破坏泪膜的稳定状态,不利于预后视力康复,且术后角膜散光与手术切口大小、位置、形状等有关[10]。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术后7 d的散光程度、随访期间并发症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术后7 d的最佳矫正视力高于对照组,这提示微切口超声乳化治疗白内障患者可以减少散光程度,有利于患者术后视力的恢复,且安全性良好。其原因分析为,常规切口超声乳化手术角膜切口较大,会造成角膜上皮功能损伤,相比之下,微切口超声乳化不会过度损伤角膜上皮功能和泪膜功能,可以减轻患者体内的炎症反应,且具有角膜屏障保护作用,对泪膜稳定性的影响程度较低,微切口超声乳化切口小可以防止超声乳化及皮质抽吸过程中灌注液外流,维持前房稳定,有利于降低术源性散光度数,促进术后视力恢复,减少对眼部组织及功能造成的损伤,因此有利于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安全性良好[11-12]。

综上,微切口超声乳化治疗白内障患者可以减轻机体内炎症反应,减少对角膜的损伤和散光程度,有利于维持泪膜的稳定和术后视力的恢复,且安全性良好,值得在临床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张娟, 余梦琦, 金萍萍. 术前情绪释放技术干预法在老年性白内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医药导报, 2024, 21(9): 170-173.

白雪, 蒋玉惠, 张俊霞, 等. 同轴常规切口与微切口超声乳化术对白内障患者视力、角膜散光以及泪液炎性因子的影响[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20, 20(23): 4585-4588, 4596.

朱嘉丽, 付金京, 刘钊. 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行微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视功能恢复情况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3, 22(11): 1186-1190.

葛坚. 眼科学[M]. 6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 118.

籍雪颖, 孙宏亮, 李传武. 飞秒激光辅助的白内障手术与常规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治疗软核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比较[J]. 安徽医药, 2020, 24(6): 1180-1183.

吴雪梅, 吴沂旎, 韩治华, 等. 杞菊地黄汤加味方对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术后干眼症泪膜稳定性的影响[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0, 29(36): 4060-4063.

袁超峰, 陈菲, 高文娜, 等. 梯形透明角膜切口在晶状体超声乳化术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J]. 眼科新进展, 2024, 44(8): 619-622.

孙文娟, 李永蓉. 颞上象限角膜缘遂道微切口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白内障病人的短期随访研究[J].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0, 45(4): 478-481.

罗康, 张吉, 孔霓雯. 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远期恢复的影响[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1, 41(4): 822-824.

刘卫华, 王军. 同轴微切口与传统小切口超声乳化术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对比分析[J]. 眼科新进展, 2019, 39(9): 874-876.

李翔, 毛肖丽. 同轴1.8 mm微切口超声乳化治疗合并糖尿病的白内障[J]. 国际眼科杂志, 2020, 20(1): 111-114.

张福香, 辛晓蓉. 传统小切口手术与同轴微切口超声乳化手术对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术后角膜知觉及视力的影响对比[J]. 广西医学, 2019, 41(1):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