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6月,在解放军某干校工作的父母领取结婚证后,战友们便开始帮他们张罗婚礼。
有人提出婚礼在外面餐馆办。但在请示了学校某部吴部长后,他担心去外面办影响不好。又通过征求父母的意见,最终决定在学校办一个简单而温馨的婚礼,日期就定在了7月1日。
婚礼当日,学校吴部长、父亲所在系的系主任等领导及战友们都来了,他们将大红囍字贴在新房前,送上了最诚挚的祝福。
政工干部孙曼担任婚礼司仪。“今天,胡刚与叶茵喜结良缘,我们祝福这对新人白头到老,早生贵子!”话音刚落,现场就响起了阵阵掌声。
“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随着孙曼起了个头,《国际歌》的歌声在新房中回荡。虽然没有伴奏,每个人却都热血沸腾起来,为婚礼增添了不一样的气氛。
父母都是参加过战争的人,他们唱着《国际歌》,热泪盈眶地相互敬礼。
见新郎、新娘都有些动容,孙曼赶紧调节氛围:“请夫妻双方报告恋爱经过!”
母亲向父亲投去求救的眼神,嘴笨的父亲不知道从何说起,来祝福的战友不停地起哄:“胡刚老实坦白!”
“我们相识在朝鲜战场……”父亲鼓起勇气讲述过往——
1950年,父亲随部队奔赴朝鲜战场。战斗间隙,母亲所在的60师文工团到前沿阵地慰问演出,她演出中表现得十分活跃,让父亲一见倾心,但当时正处于特殊时期,他也未表达心意。
1952年底,父亲所在的部队被换防回国。当时,师里从文工团抽调有文化的队员到基层担任教员,母亲正巧被分到了父亲的营里。父亲抓住机会找老战友帮忙牵线,很快与母亲确定了恋爱关系。
1953年,父亲被选送到解放军某干校当教员。随后,组织上又将母亲调到父亲身边工作。
孙曼把眼光投向母亲:“那你为什么会嫁给胡刚?”
母亲红着脸回答:“我和胡刚由老战友牵线认识,他告诉我,胡刚是华东三级人民英雄,我愿意嫁给英雄!”
父亲19岁参加新四军三五支队,在浙东地区与侵华日军作战。抗战胜利后,父亲所在的部队被整编为华东野战军第一纵队。淮海战役中,父亲负伤,后被华东野战军评为“华东三级人民英雄”。
母亲的话刚说完,就赢来了战友们的掌声,吴部长带头叫“好”。
孙曼继续进行婚礼流程:“现在,请新郎、新娘互赠纪念品和两枚私章。”
母亲赠给父亲一本笔记本,一枚刻有自己名字——叶茵的私章,父亲则回赠给母亲一支金星钢笔,一枚刻有胡刚的私章。
接着,吴部长和江部长讲话,主要就是希望他们“夫妻互敬、互爱、互助、白头到老”。
最后,宾客入席。席间,战友们推杯换盏,十分尽兴,有的还一时兴起,跳起了交谊舞……
从那一天开始,父亲、母亲相扶相携,相伴了整整70年。
父亲去年逝世后,母亲还常常和我念叨:“这辈子遇见你爸,是我最幸福的事。”
(作者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
编辑/刘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