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人们对大豆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大豆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其在人们日常饮食中具有较为重要的地位,提高大豆的质量和产量也成为我国当前思考的重要问题。为此,大豆绿色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与推广作为提高我国各地区大豆质量和产量的重要因素,相关部门需要对大豆绿色高产栽培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寻求技术上的创新与发展。本文将从大豆生物学特性、大豆绿色高产栽培技术要点以及大豆绿色高产栽培技术应用推广策略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论述。
关键词:大豆;绿色高产栽培技术;应用推广
我国对大豆粮食和大豆制品需求的增多,不仅对大豆的产量具有一定要求,对大豆的品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倒逼我国大豆种植产业高速发展。但受到气候、降水、温度等因素的影响,我国部分地区的大豆栽培效果并不理想,甚至还会因为环境因素的影响,造成大豆质量下降和数量减少的情况,导致大豆产量依旧难以满足当前的市场需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需要从技术层面出发,对大豆绿色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优化管理,利用现代化手段实现大豆栽培技术的创新,提升大豆栽培的绿色环保性,避免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并尽可能增加大豆的产量,提高大豆的质量。此外,为了促进大豆绿色高产栽培技术的发展,还需要加强技术宣传和推广,扩大技术的应用范围。
1 大豆生物学特性
大豆从播种到收获需要经过多个阶段,如苗期、开花、结荚等,一般需要100~150 d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大豆的生长发育速度和质量与大豆品种和环境、营养等因素相关。大豆在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对光照、温度、水分以及营养的需求都不同,需要农民对不同时期的环境和营养因素进行合理地控制,满足大豆生长发育需求,才能够使大豆高质、高产。在大豆绿色高产栽培技术应用中,农民需要观察大豆生长期的生长态势,分析大豆生物学特性,掌握大豆栽培技术要点,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对栽培技术进行调整,确保技术的适应性和实用性,进而促进当地大豆种植产业发展[1]。
2 大豆绿色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2.1 精选大豆品种
在大豆种植产业发展中,若想提高大豆的质量和产量,就需要精选大豆品种,尽量选择耐旱且抗病虫害能力较强的大豆品种,在任何自然环境中大豆都可以正常生长发育。在选择大豆品种的时候,需提前对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状况等进行调查与分析,确保大豆品种选择与当地条件相匹配,大豆可适应当地自然环境。在筛选大豆种子的时候,需要挑选颗粒饱满、大小均匀、无病斑的大豆种子,能够提高大豆种子的发芽率。在播种种子之前需要提前对大豆种子进行晾晒,并使用专用药剂对大豆种子进行拌种处理,将大豆种子中的细菌和病毒清除干净,以免日后发生病虫害。此外,还需要在播种之前在种子表面包衣,在药剂干燥后就会在种子外形成一层保护膜,在该保护膜的保护下,大豆种子的存活率会有所提升[2]。
2.2 确定种植区域
由于大豆的根系较为发达,大豆种子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需要获取充足的水分和养分。所以,在确定大豆种植区域的时候,需要对种植区域进行考察,尽量选择满足大豆生长条件的区域进行种植,如土壤营养充足、灌溉方便、酸碱度适宜的地块。在选择好种植区域之后,需要开展整地作业,将土壤中的杂物、杂草去除,对土壤进行深耕,确保土壤疏松,具有良好的通透性,避免土壤结块。在翻耕完成后需要整平土壤,使其保持平整状态。
2.3 明确播种时间
在大豆播种期间,需要根据不同播种时间选择合适的播种技术。若是在夏季播种,对于墒情不佳的土地,应当对其进行灌水处理,封闭除草,可以结合当地气候情况尽早播种,充分利用夏季光照充足的优势,对播种区域的土地进行充分利用。若是在秋季种植,需要采用合理密植法,保证大豆种植株距、行距、密度的均匀性和合理性,充分利用每块土地资源,还需要保证大豆根茎、花叶之间具有良好的通风,也可接收到充足的光照,加快大豆的生长发育速度,提高大豆产量。合理密植法还可以对大豆种植资源进行合理利用,避免大豆豆苗水分流失,也可以抑制田间杂草的生长,避免杂草与大豆一同争抢水分和养分。一般来说,合理密植法通常按照小行距13 cm和大行距45 cm为标准,在大豆生长态势良好的时候可以适时拔秧,确保大豆植株的健康生长[3]。
此外,等距离播种法也是大豆种植中经常使用的方法,主要是以机械等距离穴播为主,经常应用在基层深厚、土壤结构紧密的土地中。等距离播种法的优势就是其能够对土地资源进行充分利用,采用机械作业的方式完成播种,可以节省人力成本,加快播种速度。但是,等距离播种极易造成病虫害侵袭的情况。为了防止这一情况的发生,在播种之前需要提前完成杀虫、除草作业。等距离播种可应用到多数农田中,尤其是土壤肥力不足、土壤含水量较高的区域。在播种的过程中应当确保播种的均匀性,还需要在播种之前预育,做好利用腐熟土壤,以便于大豆充分吸收土壤中的营养物质,使大豆的抗病能力增强[4]。
2.4 加强施肥管理
目前,在绿色高产大豆栽培技术中,为了确保种植全过程的绿色与环保,防止对生态环境和大豆造成污染,应当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量,寻求一种健康、安全的方法。在大豆肥料的选择和使用中,应当结合大豆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对氮、磷、钾肥合理使用。其中,氮作为大豆生长中的基本要素,如果大豆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缺少氮素,会导致大豆生长速度缓慢、叶片变黄甚至直接死亡。如果大豆缺少磷,会对大豆的开花结果和果实质量产生直接影响。在大豆苗期,其固氮能力较弱,需要在苗期做好氮肥追加作业,需要施加尿素5.2 kg/667m2、氯化钾和二铵磷混合液10.2 kg/667m2,可以为大豆的生长提供所需的营养元素。此外,还可以直接将肥料喷洒在大豆叶面上,让叶面吸收充足的营养,加速大豆的生长。在施肥的过程中还需要关注施肥的时间和频率,确保施肥时间的准确。此外,在施肥管理中,还可以施用尿素1.6 kg/667m2、磷酸二氢钾0.3 kg/667m2、硼砂0.11 kg/667m2等肥料,将其搅拌后雾化施肥,确保大豆获取到充足的营养,也可避免肥料的浪费[5]。
2.5 加强田间管理
2.5.1 除草培土
在大豆生长发育的过程中,杂草作为影响大豆吸收水分和养分的阻碍因素,需要做好除草作业。一般来说,通常选择化学除草剂来去除田间杂草,具体喷施次数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除草的时间为大豆生长态势稳定之前,通过有效除草的方式确保大豆吸收充足养分,使其植株生长高度超过30 cm。在除草的同时还需要注重对周围环境的保护,尽量不对田间土壤以及周围植物的生长产生影响。
2.5.2 补苗
在大豆种植过程中,若出现苗床不饱实的情况,还需要完成补苗作业。补苗工作需要等到大豆生长态势稳定之后开展,若是大豆田间有空隙,可以在空隙的位置撒上适量种子,弥补部分种子在生长发育中的损耗。
2.5.3 间苗
间苗和补苗几乎同时开展,间苗主要是对田间大豆植株之间的空间关系进行调整,避免其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出现资源的争抢,促进大豆植株的健康发展。间苗通常需要间隔5~7 d,借助相互竞争的方式加快大豆植株的生长速度,也能够防止田间杂草的生长,以免杂草对大豆植株生长造成影响。
2.6 病虫害防治
在绿色高产大豆栽培技术中,病虫害防治技术是其中较为重要的一项技术。病虫害会对大豆植株的生长发育产生影响,还会导致大豆植株死亡,需要结合当地大豆栽培中病虫害发生的规律,采用针对性的方法对其进行防治,降低病虫害对大豆生长的影响。
例如,大豆栽培中经常出现的胞线虫会对大豆根系的生长产生影响,在发生该虫害后大豆植株会变得十分矮小,还会影响大豆植株结荚的数量,甚至会导致大豆枯死。在对该虫害进行防治的时候,可以采用生物防治方法,在大豆田间养殖胞线虫的天敌或是胞线虫寄主的天敌,减少田间胞线虫的数量。食心虫在蛀食豆荚后会啃食豆粒,会对豆荚的生长产生影响。在对该虫害进行防治的时候,可以将聚酯类药剂与水混合,喷洒在植株上,消灭食心虫。灰斑病病害主要是由大豆尾孢引起的,会对大豆植株叶片造成损害,对植株的生长产生影响。在对该病害进行防治的时候,可采用农业防治方法,选择抗病害能力较强的大豆品种,并在种植中增强大豆植株的抗病能力[6]。
3 大豆绿色高产栽培技术应用推广策略
3.1 开展农业知识培训
大豆绿色高产栽培技术具有较多的应用优势,在技术应用推广的过程中,开展农业知识培训是提高农民农业知识水平和技术素养的重要措施,相关部门可以积极开展农业知识培训活动,将农业知识与农业技术传授给农民,使其在大豆种植与生产中对绿色高产栽培技术进行应用。
首先,构建农业技术培训体系。为了强化农业知识与技术的培训效果,相关部门应当先构建农业技术培训体系,引导并鼓励当地农民参与到农业知识与技术学习活动当中,实现线上培训和线下培训相结合。在线下,相关部门可以通过开设培训班、建立示范基地等方式,对农民进行面对面地指导和教育,让农民了解到大豆绿色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优势,掌握具体技术操作方法。在线上,相关部门则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号、微信群聊、农业技术软件等,向农民分享技术操作视频,帮助农民答疑解惑,借此提升农业知识培训的实效性[7]。
其次,发放农业技术教材。相关部门还可以将大豆绿色高产栽培技术要点整理成教材的形式,将其发放给当地农民,使其自行阅读与学习,定期前往农民家中为其讲解教材中的内容,并通过实地指导的方式,为农民提供技术上的支持。
3.2 实现企业合作模式
在大豆绿色高产栽培技术应用推广的过程中,企业合作模式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相关部门可以通过加强当地农业企业与农民之间的联系,使其形成合作关系,对现有农业资源进行整合,由农业企业为农民提供技术上的支持,通过合作种植的方式将大豆绿色高产栽培技术应用到实际种植当中,不仅可以提高大豆种植的质量和效率,还可以实现企业与农民间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分摊农民在大豆栽培中的风险,保障农民农业收入。在企业合作模式下,不仅可以促进当地大豆种植产业的发展,对大豆绿色高产栽培技术进行广泛地推广、应用,还可以促进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8]。
3.3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在新媒体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当地还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借助新媒体技术实现大豆绿色高产栽培技术的宣传与推广。例如,当地技术部门可以拍摄大豆绿色高产栽培技术的视频,将其剪辑为多个短视频,上传到短视频平台当中,扩大技术宣传与推广的范围,让更多人了解大豆绿色高产栽培技术,对技术操作方法进行学习。短视频形式具有简短的特点,农民在观看的时候更容易看完。此外,当地还可以对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技术等进行应用,对适宜大豆生长的数据进行收集与分析,为当地农民提供农业数据和决策上的支持。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农业技术发展中,大豆绿色高产栽培技术的发展与推广应用是一个相对较为漫长的过程,其中涉及的学科比较多,需要技术人员的不断研究与完善才能够实现技术的创新与进步,并为农业发展带来新的活力。所以,相关部门需要加大对大豆绿色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力度,并对该技术进行实际应用和推广,提升大豆的质量与产量,推动大豆种植的绿色化发展,也可以促进我国农业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光宇,张舒扬.大豆高产栽培技术与推广策略[J].新农业,2023(23):6.
[2] 张婷.大豆高产栽培技术分析[J].种子科技,2023,41(22):67-69.
[3] 杨淑玲,贺克军.吉林榆树大豆高产栽培技术要点[J].特种经济动植物,2023,26(10):121-122+125.
[4] 毛鹏志,黄敏,布卡·欧尔娜,等.胡杨河市奎屯垦区小麦复播大豆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23(18):47-50.
[5] 范书杰.大豆绿色高产栽培技术及推广策略[J].广东蚕业,2022,56(1):64-66.
[6] 王晓华,翟丽雪.大豆绿色高产栽培技术及应用推广实践[J].种子科技,2023,41(11):50-52.
[7] 孔磊.大豆高产栽培技术推广策略的探讨[J].农业灾害研究,2023,13(3):46-48.
[8] 张启强.大豆绿色高产栽培技术及应用推广实践[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1(2):205-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