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阶段,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已经取得超预期成效,但是部分地区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当地生态环境,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模式,会导致生态系统失衡,严重时还会影响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无形之中对地区经济发展形成制约。因此,农村应将环境保护视为重点任务,确保新农村建设的安全性、可靠性,在此过程中,必须合理应用现代的环境检测技术,第一时间了解环境污染情况,制定更具针对性的后续发展规划。本文将简述农村环境污染的不同类型,探索环境监测在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中的作用和具体应用措施,以期为提高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效率提供切实参考。
关键词:环境监测;农村环境保护;作用;应用策略
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农业呈现出持续、稳定的发展状态,不断创造经济效益。但随之而来的是部分农村地区每况愈下的生态环境,受环保设施不完善、工业污染严重、居民环保意识薄弱、旅游人口集中化等因素影响,部分农村地区农产品质量降低,甚至严重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面对这一情况,农村地区环境保护部门必须正视自身工作重要性,在明确环境监测价值的前提下,对各项检测工具灵活应用,进一步强化对环境的动态监控,第一时间了解农村环境情况,提出针对性的污染治理、环境保护对策,使农村重拾健康生态,达成经济与生态之间的协调发展。
1 农村环境污染的不同类型
当前阶段,我国农村地区存在土地资源、水资源、空气、固体物质这四种常见的环境污染类型。土地资源污染主要源于过度使用化肥和农药,导致土壤酸碱失衡、板结化,作物产量和质量下降,同时残留农药对土壤造成长期污染;水资源污染受到农业退水、生活污染水及畜禽养殖废水排放影响,化肥、农药残留及畜禽粪便中的有效物质渗入地表水和地下水,严重威胁水质安全;空气污染方面,则源于农村地区燃煤、秸秆焚烧、农药喷洒等行为,容易产生废气、粉尘等污染物,对大气环境造成破坏的同时,也会影响居民的身体健康;固体污染由农村的生活垃圾、农业生产废弃物、畜禽粪便等产生,此类物质未经有效处理而随意堆放和丢弃,在占用农村宝贵土地资源的前提下,还会通过雨水冲刷等途径污染水体和土壤。农村地区环境污染问题复杂多样,需要从源头上分析其产生原因和改善、治理需求,从而进一步推动农业绿色发展,持续增强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使之共同守护农村美好家园。
2 环境监测在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中的作用分析
环境监测是借助采样、化验以及分析的方式对不同区域的大气、土壤或水质环境进行调查,得到环境污染指标数值,相关部门的环境监测人员再依据数值对该区域的环境质量进行分析、评价,制定出环境保护方案。基于此,农村地区环境检测的部门需要结合对农村环境污染具体类型及成因的分析,进一步探索环境监测在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中的具体作用,为后续制定环境保护科学方案奠定基础。
2.1 加大污染监测力度
加大污染监测力度是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中应用环境监测技术的核心作用,农村地区普遍呈现出地域广阔的特点,其污染源多且分散,既包含农业生产中的化肥农药残留、畜禽养殖粪便排放、生活污水的随意倾倒,也包括社会经济发展下工业污染向农村转移而产生的污染问题,这些污染源对农村生态环境构成严重威胁。因此,通过环境监测手段,对农村地区的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要素进行定期、定点、定量的检测,能够全面、准确地掌握环境污染的现状和变化趋势。
环境检测部门需要根据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完成对监测点的科学布设,并依托于现实制定检测指标,使用先进的检测技术与设备,对各类污染物进行精准测量,最终基于连续、系统的检测,及时发现污染问题,并精准判断污染物的种类、浓度和分布范围,就此落实污染源追溯工作,制定兼具科学性和实效性的环境治理对策。不仅如此,基于环境监测的各时期数据,可以分析并揭示农村环境污染的时空分布规律,为预测未来污染趋势、制定长期环境保护规划提供有力支持。
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中应用环境检测技术,还能进一步强化环境监管效能,环境检测技术通过对农村环境监测数据进行整体、全面汇总,利用环境保护信息化平台进行大数据发现,为农村环境治理安装“智慧大脑”不仅有助于污染根源的快速定位,实现对污染源头的精准打击,还能做到对各项环境保护、治理措施应用有的放矢,避免盲目操作、资源浪费,在促进农村经济绿色转型的前提下,推动农业生产方式变革,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奠定坚实基础[1]。
2.2 提供执法监督依据
环境监测不仅是了解环境现状的重要手段,更是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执法监督依据的重要载体。社会经济发展背景下,违法排污、超量排放已经成为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源头之一,既会破坏农村地区生态环境,也会影响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因此,加大环境执法监督力度、严惩环境违法行为,成为农村环境保护的关键环节[2]。
相关部门通过对环境检测技术的充分应用,能以公正、客观、科学的方法,对农村地区的环境污染状况进行准确测量与评估,形成具有法律效力的检测报告,环境执法部门依据报告内容,对涉嫌违法排污的企业、个人进行现场检查,核实其排污行为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排放标准,针对违法行为,责令其停止的同时,采取相应治理措施,及时恢复环境原状。不仅如此,环境监测报告还可以作为环境公益诉讼的证据,支持社会组织、公众对环境违法行为进行监督和起诉,借此方式进一步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环境保护的良好氛围。此外,环境检测数据的持续监测与公开,增强环境执法的透明度和公信力,促使企业和个人自觉遵守环保法规,对后续可能出现的环境违法行为起到预防作用,这种基于数据的执法监督模式,不断提高农村环境保护效率,也为构建农村绿色可持续发展环境奠定坚实基础。
2.3 协助制定环保标准
环保标准是衡量环境质量、规范排污行为、促进环境治理的重要依据,然而,标准的制定不能完全参考已有模板,而是需要基于详实、准确的环境数据,借助环境监测技术完成对不同农村地区复杂多样、源头众多且分散的环境问题的监测,以此为基础制定出最适合本地发展现状和发展需求的环保标准。环境检测通过系统的采样、化验和分析,能够获取大量关于农村地区大气、土壤、水质等环境要素的真实数据,这些数据反映了农村环境的实际状况,为环保标准的制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环境保护部门通过对数据的详细分析,科学设定各项环境指标限值,使环保标准符合农村实际情况,并提高对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效率[3]。
对环境检测技术的灵活应用,可以在制定农村环境标准时候,帮助确定大气中主要污染物浓度限值,如PM2.5、二氧化硫等,以完成对空气污染的控制,而在水质标准方面,检测数据可以指导设定各类水体的化学需氧量、氨氮等指标的限制,保障农村饮用水安全;针对土壤标准问题,可以借助检测土壤中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元素的含量,制定土壤污染修复和保护指导标准。环境检测在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中,通过提供详实的数据支持,协助制定了科学合理的环保标准,为农村环境治理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充分改善农村地区的环境质量。
2.4 提升村民环保意识
长期以来,农村地区由于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信息流通不畅等原因,致使村民的环保意识未能达到标准水平,对环境污染的严重性认识不足,生产、生活方式也会受此影响,在无形之中加剧农村环境的恶化。通过农村环境检测工作的持续、深入开展,环保部门会对大众定期公布大气、土壤、水质等关键环境要素的污染指标数据,农村居民可以从多种渠道直观了解自己生活环境的实际质量状况,也逐渐认识到环境污染对农业生产、人体健康及生态平衡的直接影响。使用此种“用数据说话”的方式,相较于短视频、教育课程的宣传更具有说服力,能最直接唤醒村民的环境保护意识,进而积极、主动关注并参与环境保护行动[4]。
环境监测的大范围应用,还进一步加大环保知识在农村地区的普及力度,在检测期间,专业人员会借助实际操作向村民解释检测指标的意义,分享各种污染来源、防治措施,一对一交流可以帮助村民理解环境保护的科学原理,并主动学会识别环境破坏行为,完成对自我的监督与控制。ighg8oxG/s9LbXNWxmkVNA==知识的传递能在增强村民环保意识的同时,助其增强环境保护实践能力,也为构建出绿色、生态、宜居的农村环境奠定坚实群众基础。
2.5 促进农村协调发展
农村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农业生产、乡镇企业扩张、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普遍提升,与之相伴而来的是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等困境,对农村生态环境构成严重威胁。环境监测作为科学评估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能第一时间发现此类问题,并完成对问题的量化处理,从而为政府后续各项决策的制定和落实提供可靠依据。基于对环境检测数据的分析,明确哪些经济活动是造成环境污染问题的主要因素,进而指导政策制定者可以针对性调整产业结构,如鼓励发展生态农业,减少化肥农药使用;支持乡镇企业转型升级,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引导农村居民生活方式绿色化,减少生活垃圾和废水排放,从而在不牺牲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通过对绿色农业和清洁资源的充分利用,限制高污染项目的落地,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环境监测还能帮助产业经营组织或个人实现对农村资源的合理规划和利用,借助全方位环境监测,评估农村资源承载能力、可持续利用潜力,从而立足本地实际,发展更多特色品牌,建立经济与生态环境和谐良性发展之路,在确保农业产业化水平持续提升的前提下,构建循环经济体系,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农村经济向更绿色、可持续方向发展。
3 环境监测在农村环境保护中的具体应用
3.1 环保监测车
目前阶段,环境监测车已经深入农村的田间地头,其中,大气VOCs走航监测车是应用的主力,对农村的空气质量、水土质量等情况进行综合检测,并充分发挥出检测数据的价值,制定出与农村发展需求相适应的环境整治计划[5]。环保监测车不仅限于大气VOCs的检测,还集成了多种高灵敏度传感器和快速分析技术,能够实时监测水体中的重金属含量、氨氮、磷等污染指标,以及土壤中的pH、有机质含量及重金属污染状况,为农村水体保护和土壤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环保监测车还配备了高清摄影与无人机联动系统,实现对农村环境的全方位监控,无人机能迅速升空,飞越农田、河流、山林等复杂地形,捕捉高清影像资料,精确识别地表覆盖变化、水体颜色异常等情况,还能定位存在非法排污行为的地点。将无人机影像资料即时传输至监测车的处理中心,与地面高清摄影数据结合,形成三维立体环境模型,帮助环保人员迅速分析环境现状,寻找污染来源,对当前已经形成影响的地区精准把控。对环保监测车的合理应用,为制定针对性环境保护与治理措施提供直观、详细的参考数据,推动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智能化、精准化进程。
3.2 农村水源地水质监测
水源地是农村居民生活用水、农业灌溉的重要来源,其水质安全直接关系到农村居民身体健康以及农村可持续发展,因此,应用环境检测技术过程中,必须将水源地水质检测视为工作重点。水源地水质检测工作的落实分三步:第一,定期对水源地水质的pH、溶解氧、氨氮、硝酸盐、重金属含量、微生物指标等关键参数进行检测与分析,识别污染问题,定位潜在风险,为水源保护和水源地治理提供科学依据。第二,针对发现的水质问题及时干预,如水体富营养化严重的水源地,需要立刻调整对化肥、农药的使用,并引入生态农业理念,做好长期改善水质的准备。第三,基于对水质检测数据的分析,为农村供水设施的升级、改造提供参考,在了解供水系统运行状况的前提下,全面评估水处理工艺效果,制定针对性改善措施,确保农村居民使用安全、放心的饮用水。
3.3 遥感监测技术
遥感监测技术依靠卫星、飞机等遥感平台搭载传感器,从高空或远距离对农村地区进行非接触式测量,从而在更大范围内获得环境信息。一般情况下,遥感监测技术能观测农村地区的植被覆盖情况、土地利用变化情况、水体变化情况,全方位评估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呈现出高效、快速、大面积覆盖的优势,在农村环境保护中展现出巨大潜力。与此同时,农村地区全面开展遥感热点网络监管工作,使农村地区生态环境部门提高发现与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能力,促使重点区域环境监管效能的提升。
4 结语
综上所述,农村环境问题不仅制约新农村建设,也会逐渐变为实现乡村振兴目标的阻碍,而环境监测作为治理农村环境问题的重要手段、技术依据,在明确其重要作用基础上进行灵活应用,可以更精准分析农村地区实际污染情况,依托于科学的检测数据以及分析结果,为制定针对性的环境治理策略提供有力依据。同时,环境监测还能促进环境监管的精准化、高效化,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工作提供有力保障,助力农村可持续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 刘亚茹.探究环境检测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重要作用[J].清洗世界,2023,39(12):97-99.
[2] 夏琳琅.农村环境治理中如何将保护技术与检测技术进行有效结合[J].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3,4(15):66-68.
[3] 彭爽,袁秀莹,刘美玲.环境检测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作用研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22(10):37-40.
[4] 冷俊,夏青,徐孝健.农村环境保护与环境检测技术的结合[J].清洗世界,2022,38(8):158-160.
[5] 张超,孙石磊,于相岭.环境检测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重要作用[J].清洗世界,2022,38(1):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