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东德和西德尚未统一,当时的联邦德国即西德参与了“北约90年代护卫舰替代计划”(NFR-90),原本打算购买8艘去代替还在服役的几款旧舰。然而,由于参与NFR-90的国家各种歧见与利益冲突无法协调,各参与国陆续退出。后经德国政府多方协调,从1992年到1996年,在不同的地方由不同的公司分别建造了4艘,首舰“勃兰登堡”号就是在汉堡建造的。这就是F-123型“勃兰登堡”级护卫舰的起源。F-123型由德国勃姆沃斯造船厂主导,以“梅科”多用途标准护卫舰模组化设计为基础,参考吸收了F-122型护卫舰实用性设计建造的经验,还部分采用了NFR-90的某些阶段性技术成果来完成建造,一共造有4艘。4艘F-123的代号分别为F-215(勃兰登堡),由勃姆沃斯制造,1994年10月服役;F-216(荷尔斯泰因),由豪尔德建造,1995年11月服役;F-217(拜仁),由泰森制造,1996年5月服役;F-218(梅克伦堡),由不莱梅·渥肯建造,1996年11月服役。1996年不莱梅·渥肯因经营不善而破产,F-128后续的测试验收和交舰工作便由泰森公司接手完成。“勃兰登堡”级护卫舰全部采用钢构造,舰体尺寸大,空间足,舰员多,且采用了隐身设计。同时加载了稳定鳍,使得舰只航行平稳。搭载了2架“大山猫”直升机和1艘硬式充气艇,可为登陆作战提供服务。
该级舰由于采用了很多最新型的技术和理念,因而具备20世纪90年代先进护卫舰的特征,可谓“90骄子”。一是“勃兰登堡”级护卫舰使用了更加先进的标准模块化设计,各个机构、总成、功能面板等全部采用标准化的尺寸和接口。同型的功能模块可以互换使用,模块在舰上的安装也十分便利。由于舰体和各功能模块、分离组件可以分开生产,因此,舰只的建造速度快,建造周期短。标准模块化的设计,也使得舰艇可以通过灵活简单的互换模块而改变舰艇的用途,增加了灵活性和适应性,且最大限度地发挥各个舰只的潜能。同时,舰艇的维护与保养也简便易行,大大降低了日常维护和使用成本。二是“勃兰登堡”级护卫舰排水量较大,近4500吨,可以搭载较多的德国“勃兰登堡”级护卫舰的武器装备,并为进一步改装提供了基础。该级首制舰1992年1月开工兴建,1993年7月下水,1994年10月入役,它的舰长138.8米,宽16.7米,吃水4.4米;动力采用柴燃联合装置,包括2台燃气轮机和2台柴油机,总功率6.3万马力,最大航速29节。三是武器装备齐全、便于提升火力,其中最突出的是防空武器,共有2个垂直发射装置,每个发射装置可装8枚“海麻雀”中程舰空导弹。因为是模块,所以该发射系统的重量比原来“海麻雀”导弹系统的重量轻很多,所占空间也小,且采购费便宜。更重要的是这种发射方式可全方位发射。舰上还装有一座“拉姆”点防御舰空导弹,可用于拦截各种掠海飞行的反舰导弹和低空飞机,既可以单射,也可以齐射,还可以根据需要重复装填,有利于提升火力。反潜用的是2座双联反潜鱼雷发射管,配90枚“冲击”鱼雷,2架“大山猫”直升机。此外,“勃兰登堡”级护卫舰的探测、指挥控制系统及电子战系统等也十分齐全,性能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