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早饭,她去缴纳社保金。出门时,她特意穿上了那件崭新的红上衣。小榄,是广东省中山市下属的一个镇,以盛产菊花闻名。这里,是闻名全国的工商重镇。她的丈夫下岗了。丈夫老实、木讷,没有技术,只能去干些零活儿。而她呢,不得不去捡废品。去年,社区干部调查走访后,为她一家办理了“低保”,还为她安排了工作,在一家商场做清洁工,每月1400元。
现在是上午9点30分,小巷里仍然空空荡荡。突然,一个黄衣男子驾驶摩托飞驰而来。“啪”的一声,男子口袋里掉下一沓钱,红花花,散落在地。她惊呆了,足有上万元。 “老板,老板,丢钱了,丢钱了!” 她大喊。可是,“黄衣男”戴着头盔,根本听不见,急匆匆,跑远了。
她的双脚,紧紧地踩住钞票,唯恐被风吹去。她瞪大眼,呆呆地站着,不敢弯腰,双手死死地按住装有自己社保金的口袋。她害怕混淆,说不清楚。足足过了5分钟,“黄衣男”终于急火火地回来了。
有位旁观者看到这一幕,便掏出手机,拍照,又顺手发送到微博上。这位旁观者,虽是有心人,却不够专业。他的镜头里,只有两张图:一个红衣女人双脚踩住钞票,等待失主的背影;还有一个悄然离开的背影。第二天早晨,这则消息,赫然登上了本地报纸的头版。小镇上20多万人纷纷感叹,呼吁把“红衣女”找出来。
一位阿婆前来磨粉,大喊:“阿娣,磨粉呢。”她,笑眯眯地探出头。这时,在河边一筹莫展的记者发现了,上前一把抓住她:“终于找到你了!”
当晚,大儿子打来电话:“红衣姐,你真棒!”半夜时分,丈夫也回来了。他仍是默默无语,只把买来的一盒菊花肉,双手捧上。上个月,自己工资涨到了2000元;大儿子的对象,也确定了。这件红上衣,就是女孩儿前几天送她的礼物。只要拥有一颗绿色的爱心,自己就不是穷人!
我们的主人公,名叫冯欢娣。 这个故事呢,发生在2014年6月17日。
(本文入选2022年河北省中考语文试题,文章有删减)
李春雷,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鲁迅文学奖获得者。
《意林》:您当时是怎样捕捉到“寻找‘红衣姐’”这一题材并写成文章的?
李春雷:2015年元宵节过后,我应邀去广东省中山市小榄镇采风,采访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这是一个大主题,太宽泛,如果要写成一个作品或一个精品,需要找一个切口。
在一次闲聊时,我偶尔听说发生在小榄镇上的一个拾金不昧的小故事。
拾金不昧的故事,屡见不鲜。平时,报告文学界总是在强调题材取胜,瞩目大题材、大事件、大人物。而这些年,我却一直在试图反其道而行之,专写小题材、小事件、小人物。于是,我立即赶往小榄镇。在一条深深的小巷里,找到了腼腆的女主人公。
她的家,真是太穷了,一家四口人,居住在60多平方米的房子里;全家月收入不足4000元,还供养着两个儿子读大学。即使在北方偏远的农村里,也少有这样的贫困。
即使这样,女主人公仍有一颗朴实、善良的心!
于是,我从最细微处着眼,通过女主人公的人生际遇和命运沉浮,写时代变迁的窸窸窣窣,写她生命坎坷的细细碎碎。通过这些,写出了一个轰轰烈烈的大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