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5岁的诚诚是湖南人, 2023年4月,她在新疆阿勒泰开了一家小卖部。
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李娟的《我的阿勒泰》。
生活远没有电视剧中那么浪漫,打扫、备货、记账……诚诚的日子一天天重复着,收入也时高时低。
以下是诚诚的讲述。
来阿勒泰开小卖部,算是我的第四份工作。大学期间我学的是旅游管理专业,毕业后第一份工作是在宁波一家服装品牌店做职员。第二份工作是在长沙做电商,但长沙工资太低了。前两年我又到杭州,在一家外国餐厅工作。
我从小是留守儿童,老家在湖南益阳,父母一直在外地承包工程,已经在新疆待了十多年。上中学时,我来过阿勒泰北屯玩,当时对新疆的印象就是风景很好,但是真干燥啊,干得我鼻子流血。那次以后,我没再来过新疆。
在杭州工作的那段时间,我的工资也不怎么高,还得父母补贴一点。2023年年初,父母就问我,要不要来新疆找他们,可以在他们承包项目的工地上开个小卖部。
当时我在迷茫期,想换个地方生活,也想自己攒一点钱。阿勒泰在我的心里的确是很美的地方,而且这么多年,难得能跟家人在一起。考虑到这些,我就同意了。
2023年3月,我带着行李来到阿勒泰将军山。工地在山脚下,是一个在建的青少年足球场,总共有二三十个工人。原本计划着2023年4月1日小卖部开张,但冬天阿勒泰的雪太大,把打算做小卖部的临时板房压垮了,只能重新修房子、接水电。等到一切弄好,半个月就过去了。
刚来的那段时间,我信心满满。房子准备就绪,我就和父母一起去北屯进货,加上一些预订的烟酒,一共进了1万多元的货。我把货一一整齐摆放好,2023年4月19日,小卖部就正式开张了。
因为工人也刚刚开工,需要买枕头、被褥等生活用品,我第一天的营业额就突破了两千元。
但这种喜悦没能撑过三天,因为工地太小,很快就变成一天只有几个人来买东西,营业额也下降到每天三四百元。
那段时间,我开始想念杭州。一方面是有些孤独,我会想念熟悉的工作、朋友;另一方面,在工地上洗衣服、洗澡都很不方便,我也有点怀念城市里的便捷。
就像《我的阿勒泰》里写的,张凤侠的小卖部会随着冬、夏牧场的迁移走,我的小卖部也需要随着工地走。2023年年末,我随着新的工程项目,来到了阿勒泰富蕴县,在距离县城17公里外的地方。
开车过去的路上,我就一直在联系县城的批发市场,想着这次一定要做得比上一次好。工地上的“刚需”是烟、酒、饮料。夏天到了,我还打算进一些雪糕,一方面是感觉销量会不错,另一方面是我自己想吃。我和进货的老板沟通,最后他免费给我提供了一个冰柜。
新的工地上有七八百人,顾客量比我的上一家小卖部多太多了。第一天,我的货还不怎么全,营业额就超过了两千元。冰激凌卖得很快,啤酒他们都是一件一件地拿。因为需求量变得大了,我开始记下顾客们需要的东西,比如鞋子、厚衣服、加绒的雨靴。等到去县城进货的时候,我就一一买好,给他们带回来。
就像《我的阿勒泰》里演的那样,这里也有人会赊账,我到现在都还有一些钱没收回来。
刚来的那段时间,我和本地人的接触并不多。
后来,有一次店里来了一个哈萨克族小伙子,他是当地的牧民,偶然发现我的店,就进来买东西。他的汉语还可以。我们聊了一会儿天,他突然就问我有没有喝过骆驼奶,我说没喝过,他说:“我哥哥家有好几十只骆驼,你要想喝的话,我明天给你带过来。”
第二天,他就拿了一个1升装的康师傅绿茶瓶子,给我带了一瓶骆驼奶。
之后,我的小卖部陆续来了好多哈萨克族人。一开始我还纳闷,后来才知道,那个小伙子回去就把小卖部的地址告诉了他的朋友们,很多人就都来我这儿买东西。
那个小伙子跟我越来越熟,经常过来跟我聊天。2024年我也去了几个哈萨克族人家里,帮他们割草,跟他们学哈萨克语,一起过古尔邦节,一起去草原玩。
2024年夏天来临之前,我几乎感觉这就是完美的生活了。我做了很多新的规划,想给小卖部里装一台空调,还想在门口搭一个棚子卖水果……但是没想到,工地上的资金链断了。很多人停工、离开,我的生意自然也就没了。最近每天的营业额又变成了几百元,落差真的很大。
但我的心态比之前平稳了不少,我觉得自己这两年唯一的收获就是成长。一开始完全是奔着赚钱来的,后来慢慢去感受阿勒泰的风景、饮食、人,如今好像也差不多了,要去想一想下一步该怎么走了。
我也看过李娟的《我的阿勒泰》《羊道》,她笔下的阿勒泰是更美的。她在草原上,每天看到的是牛、羊、骆驼、马、森林。而我在工地上,看到更多的是沙子、泥土。
但新疆真的是一个能治愈我的地方,我喜欢这儿的云、落日、星空,这些风景我可以看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