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生成式音乐在影视创作中的应用

2024-12-06 00:00:00杨瀚森
艺术大观 2024年33期

摘要:基于AI发展的大背景,本文结合影视、动漫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和从业者需求,对AI的应用创作进行探索和思考。

关键词:AI生成式;AI;影视创作

中图分类号:J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7357(2024)33-00-03

在影视艺术不断发展的今天,音乐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提升影视作品的情感表达和氛围营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AI技术的飞速发展,生成式AI也不断获得发展,其中生成式音乐开始走进影视创作领域,这为创作者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本文探讨了AI生成式音乐在影视创作中的实际应用,并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了AI生成音乐的优势与不足,以期为影视创作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

一、研究背景

当今,生成式AI正在飞速发展,得到了各行各业的关注,大小公司、工作室、独立艺术家都开始尝试使用生成式AI辅助创作,甚至出现了从文案、视频、音乐等全部可以由AI完成的作品。随着社会的发展,智能手机与互联网的普及,使人们能够接触到各类娱乐作品,甚至自己动手成为创作者。特别是现今智能手机配备了摄像头、录音机等硬件,加上剪辑软件的帮助,这使独立的个人也有能力成为创作者。目前短剧、短视频已经开始发力,在影视行业中占据重要位置,加上AI的出现,以往的创作方式和观念开始改变。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创作类行业,如影视制作属于复合型产业,需要多个工种相互合作完成最终成品,其中包含了剧本、分镜、概念图、配乐、表演、美术等环节。个人要想掌握各个环节,需要长时间的学习成本,且实际拍摄创作的时候也难有精力兼顾,而AI的出现为个人创作者和小工作室提供了一条新的道路。

目前,生成式AI已经开始应用于公司、工作室、独立创作者的创作,包括生成图、生成音乐、生成文案、生成视频等相关用途。同时,市面上的各类视频剪辑、修图软件开始提供生成式AI功能,以供一般创作者使用,其中包括了AI生图、AI朗读、AI音乐、AI视频等功能。由此可见,使用AI工具辅助创作如今已经成为独立创作者创作内容的重要手段。

三、研究手段

对于新兴的技术产品,其最好的评价方式便是亲身试用。通过实际使用、测试各类AI音乐模型产品,研究者可以学习如何使用相关模型,并参与相关AI音乐大赛检验创作成果。通过将研究学习和实际创作相结合,研究者可以加深对生成式AI的了解,积累使用经验。同时,只有通过总结生成式AI的不足之处,才能得到一个对生成式AI产品相对客观的评价。

四、AI生成式音乐在影视创作上的应用

目前,AI生成式音乐能够解决创作者对配乐、音效的需求,因此在各类创作领域都有较大的发挥空间。下面主要介绍AI生成式音乐在影视创作方面的一些应用。

快速形成多种风格的音乐小样:在电影的前期制作中,AI生成式音乐可以被用于快速生成配乐的初稿。导演在前期构思和粗剪阶段,可以利用AI音乐生成工具,根据不同的场景和情节氛围,生成多种风格的音乐小样,并从中挑选符合自身预期的版本,将其提交给专业配乐师。配乐师根据导演提供的小样,能够更好地了解导演的需求,从而减少沟通成本,帮助他们更高效地创作出贴合电影情感和节奏的配乐。

自动生成背景音乐和音效:具体来说,AI音乐技术能够根据影视作品的情感、氛围和场景需求,自动生成与之相匹配的背景音乐和音效。例如,在紧张刺激的战斗场景中,AI可以生成激昂澎湃的背景音乐,使观众能感受到场景的紧张氛围;而在温馨感人的家庭场景中,AI则能创作出轻柔悠扬的旋律,为观众营造出一种温暖、舒适的观影氛围。这种技术不仅大幅提高了音乐创作的效率,还能够为影视作品带来更加个性化和贴合的音乐效果[1]。

在影视创作中进行辅助作曲:AI在影视创作中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辅助作曲,包括生成旋律、和弦,调整和优化音乐,以及提供个性化的音乐创作‌。首先,AI能够根据预设的音乐风格和情感基调,生成符合影视场景需求的旋律和和弦。其次,AI还具备调整和优化音乐的能力。在生成初步旋律后,作曲家还可以利用AI工具对旋律进行微调,以达到更加贴合影视情感和节奏的效果。这种调整可以涉及音乐的节奏、音高、音色等多个方面,使得音乐更加符合影视作品的整体氛围。最后,AI还能通过机器学习技术,从大量现存的音乐作品中学习到模式和结构,从而创作出具有创新性和复杂性的音乐。这种技术不仅能够模仿不同作曲家的风格,还能根据特定的情感需求来创作个性化音乐,从而为影视作品提供独一无二的音乐配乐。

‌提高音乐制作效率‌:传统的音乐制作过程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AI音乐的出现则大幅缩短了这一周期。AI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生成大量高质量的音乐作品,从而为影视创作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可能性‌。例如,通过‌数据驱动进行创作,AI可以利用大量的音乐和音效数据,包括已有电影的原始音频、音乐乐谱等,作为训练模型的基础。在音乐创作过程中,AI还可以自动化地完成许多烦琐的任务,如音乐元素的提取、音乐规律的分析、旋律和和声的生成等,这大幅缩短了人工干预的时间,提高了创作效率。AI还能根据输入的参数,如音乐风格、节奏、音调等,自动生成具有个性化特征的音乐作品,以便进一步满足影视创作的多样化需求。通过利用深度学习技术,AI可以训练出高效的音乐生成模型。这些模型能够快速地生成符合要求的音乐和音效,且其质量随着训练迭代而不断提高。

综上所述,在创作领域,AI生成式音乐能够提高创作者的效率,提高不同环节的对接效率。AI生成式音乐为影视创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它打破了传统影视音乐创作依赖专业人员,耗费大量时间、人力、物力的局限,开启了一种更高效、更便捷且更多元的创作模式。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影视创作者能够快速获得符合各种情节、情感和风格要求的音乐,使影视音乐创作不再局限于少数专业作曲家的灵感与能力范围,拓宽了创作的可能性边界。

在音乐风格的创新上,AI能够融合不同地域、时期、风格的音乐元素,创造出前所未有的音乐风格组合,从而为影视作品营造出独特的氛围,使观众获得焕然一新的视听感受。在创作流程方面,AI可以融入影视创作的各个环节,从前期的粗剪版本配乐、辅助把握节奏情感,到具体的虚拟歌手制作、画面、动画生成与音乐配合,再到后期的视频剪辑,依据音乐进行更自然流畅的画面切换等,都体现了其对传统影视创作流程的重塑。随着时代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能够接触到手机、电脑。因此,利用手机、电脑进行内容创作的独立作者也越来越多,利用软件辅助创作已成为当下的热门趋势。

总体来说,AI音乐在影视创作上的应用正在不断改变着传统的音乐创作和配乐方式,为影视作品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和创新性。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拓展,AI音乐有望在影视创作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五、实际操作流程

使用AI生成音乐的主要流程如下:明确需求—文案生成—歌词设计—歌曲输出。

创作者通过以上流程,并结合各类软件工具,即可输出音乐。本文结合SunoAI和ChatGpt讲解了如何利用现有的生成式AI工具创作一首AI音乐。

(一)明确需求

创作者需要对即将生成的音乐有清晰的构想,要确定音乐的应用场景,是为电影创作配乐,还是为广告打造背景音乐,抑或是为个人的原创歌曲寻找灵感起点。不同的剧情、作品需要表达的情感是不一样的,这就需要创作者有一个前期的整体预设。

创作者需要考虑目标受众的喜好与审美倾向。针对年轻群体的流行音乐项目,创作者的音乐需要注重节奏感强、旋律抓耳且融合当下流行元素的风格。若是为古典音乐爱好者打造音乐会曲目,创作者就要严格遵循古典音乐的曲式结构、和声规则。

创作者还要明确音乐的时长、风格偏好等细节:是偏好3分钟左右的简洁流行曲,还是10分钟以上的宏大交响乐;是想要摇滚、民谣、电子等现代风格,还是想要巴洛克、浪漫主义等古典风格。这些都需要先精准界定,再投入实际生成。

(二)文案生成

在明确需求后,创作者需要将抽象的需求转化为具体的文字描述,以便AI能够理解并依此进行创作。创作者可以将音乐的风格特点、情感诉求、主题意象等以文案的形式呈现,最终输入SunoAI。

(三)歌词设计

搭建合理的歌词框架是创作优秀歌词的基础。不同类型的影视歌曲,在歌词结构上有着各自的特点。歌词结构往往包含前奏引入、主歌铺垫、副歌高潮及结尾升华等部分。创作者需要基于需求进行歌词创作,在这一步,创作者可以将之前设定的文案导入ChatGpt,使其辅助生成歌词,并检查字数、时长、韵脚是否通顺。

(四)歌曲输出

当歌词设计初步完成后,AI生成音乐便进入歌曲输出的关键阶段。创作者需要将音乐文案、歌词数据输入SunoAI,进行最终输出。

SunoAI会根据设定的风格选取适配的乐器和音色。若是乡村风格,则会以吉他、班卓琴、小提琴等原声乐器为主;若是电子音乐,则会大量调用合成器、鼓机等电子设备产生独特音效。SunoAI依据提供的文案、歌词构建鼓点节奏,确定节拍、速度及强弱变化,为歌曲搭建稳固的节奏框架。在和声方面,SunoAI遵循既定的音乐风格规则,生成和谐、丰富的和弦,增强音乐的层次感与丰满度。

在音乐输出完毕后,创作者对成曲进行试听,若在试听过程中发现某个段落存在问题,如情感表达不到位、歌词存在错误、旋律与歌词的配合衔接存在问题、整体乐风与需求不同,可反馈给SunoAI,使其重新优化该部分,或者再次生成新曲。通过多乐曲生成,创作者可以挑选相对符合自身设想的版本,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化,最终输出歌曲,完成全部的创作[2]。

六、基于当前的AI生成创作所存在的隐患

目前,AI生成领域已经可以帮助创作者生成文本、图片、影像乃至声音,但伴随而来的各类问题也是创作者和相关部门需要思考如何应对的。如果不能妥善处理这些问题,则容易触发各种风险。

(一)作品版权归属争议

对于使用AI直接生成的作品,其版权归属难以界定。目前,普遍认为AI输出的音乐不能直接当作享有版权的作品,只有在其启发下经人类重新创作的内容才可获版权保护,这就导致创作者在使用AI生成音乐时易引发版权纠纷。然而,在实际创作中,因为创作者本人精力有限、AI创作的作品往往不会直接声明、侵权内容存在隐蔽性,所以通常情况下侵权行为难以被发现,创作者的权益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

(二)质量与艺术价值问题

1.情感表达有所欠缺

AI生成的音乐往往缺乏真实的情感和灵魂,难以像人类创作者那样将深刻的情感、独特的经历和感悟融入作品,使听众产生情感共鸣。艺术创作本质上是创作者自身的表达,观众在鉴赏作品时也更青睐于有着独特表达和个人见解的作品。

2.风格与创意受限

AI通常基于已有的数据和模式生成音乐,可能导致作品风格趋于同质化、标准化,缺乏独特性和创新性,难以突破传统音乐风格的束缚,这就限制了音乐行业的创新发展。

3.艺术价值争议

部分人认为AI生成式音乐只是对已有音乐元素的重组和模仿,缺乏人类创作所蕴含的艺术价值和创造力,不能替代人类音乐家的创作,其大量出现可能会降低整个音乐行业的艺术水准。

(三)常见案例

1.歌词衔接存在问题

由于AI生曲需要基于歌词生成,但AI缺乏对歌曲旋律的掌控,对于操作者提供的歌词会全盘生成,因此这容易使歌词断句出错、歌词与高潮不匹配、歌曲拖沓的问题存在。

2.旋律缺少记忆点

AI生曲需要创作者本身对其进行精确的指定和反复调整,最终逐渐接近创作者心中的样子。对于AI直接产生的作品,其旋律缺少雕琢,难以形成记忆点。

3.难以修改

AI生曲依赖关键词,创作者通过输入关键词得到音乐,这类直出的音乐素材难以二次修改、编辑。使用AI生曲的创作者本身大都没有作曲、配乐的能力,因此即使发现实际音乐不符预期,创作者也难以修改和补救,最终仍然需要真人参与修改。

综上所述,生成式AI虽然可以解决创作者的一些问题,提高效率,但如果不能妥善处理其缺陷,最终产出的作品将不尽如人意。

七、结束语

当前,随着生成式AI和影视创作的融合,个人内容创作者的崛起将是未来的趋势,但当前AI技术存在诸多问题,这就需要从业者、技术研发人员去克服和优化这些问题,还需要解决创作设计的素材版权的合法性、公正性等问题。无论是真人生成还是使用软件辅助,创作者都需要保持艺术的初心,将自身的艺术审美和创作理念与新的技术相结合。只有做“有温度”的作品,才能得到市场和观众的认可。监管部门也应当及时跟进,出台相关的政策法规,引导行业健康、有序地发展。新的技术可以为创作带来新的可能性,创作者应当保持谨慎、乐观的心态,充分挖掘新的技术带来的潜力,从而推动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朝洋.AI“歌手”翻唱类音视频的情绪价值、技术隐忧及应对策略[J].西部广播电视,2023,44(17):55-57.

[2]李靓.人工智能在传统音乐领域中的应用与探索[J].当代音乐,2022,(03):191-194.

作者简介:杨瀚森(1996-),男,浙江宁波人,硕士研究生,助教,从事影视动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