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邦《g小调叙事曲》赏析\t

2024-12-06 00:00:00孙多英华
艺术大观 2024年33期
关键词:肖邦

摘要:《g小调叙事曲》是肖邦在华沙时期的重要钢琴作品之一。该作品创作手法独特,肖邦将叙事曲这种体裁第一次运用到钢琴作品创作中,富有戏剧性,并赞颂了英雄的伟大事迹。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进行分析:肖邦的生平及创作背景、创作特征、曲式创新及作品分析、演奏要点。以肖邦的生平以及当时生活的背景为切入点,围绕《g小调叙事曲》的开创性创作和富有戏剧化的表现展开分析,通过曲式中和声色彩的对比以及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和尾声之间音乐的流动走向,表现音乐的抒情性和悲剧性之间的叙事性、戏剧性效果。

关键词:弗里德里克·肖邦;g小调叙事曲;演奏要点

中图分类号:J6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7357(2024)33-00-03

钢琴叙事曲的出现打破了传统叙事曲的固有体裁,是钢琴音乐中一次重要的改变与发展。肖邦倾向于将浪漫主义音乐改编再发展。这首作品民族主义色彩强烈,蕴含了丰富的情感,织体简洁大方,音乐富有流动性。抒情性与悲情性的强烈对比,表现出了极大的爱国主义情怀。

一、肖邦生平及《g小调叙事曲》的创作背景

弗里德里克·肖邦(FredericChopin,1810—1849),19世纪波兰的作曲家和钢琴家,是波兰音乐中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他出生在华沙,他的母亲是肖邦最早的启蒙老师。肖邦15岁时就被邀请到华沙音乐学院的音乐厅公开独奏,16岁时考取了华沙音乐学院并进入作曲系进行学习,并开始了他一系列的早期音乐创作。青年的肖邦为了更好地深造,到巴黎学习,由于华沙起义失败,民族陷入斗争,肖邦之后的作品出现转折性的变化,出现了戏剧性和悲剧性矛盾冲突的力量,开始了他新的风格创作。由于肖邦的音乐体裁多样,风格和手法简洁,富于幻想和独创性,被人们称为“钢琴诗人”。

19世纪中期波兰民族运动走向高潮。在起义中华沙陷落,在社会上引起了人民的极大不满,肖邦在途中得知此消息后,精神陷入了极大的悲愤中。在华沙起义失败的情况下,肖邦怀着对祖国的热爱和民族的期望,创作了钢琴叙事曲——《g小调叙事曲》。该曲是一首富有民族精神的颂歌,强调了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思想,也表达了自己漂泊在他乡不能为民族奋斗的心灵上的孤寂。他大胆又创新地运用了叙事曲的体裁,将钢琴融入进去,独具叙事性和戏剧性,同时又有个性化、情感性的色彩。

二、《g小调叙事曲》的创作特征

(一)突出内心真实的情感表达

浪漫主义风格音乐的创作与古典音乐不同。浪漫主义音乐风格自由、奔放,注重个人情感的表达,反映作曲家真实的内心。肖邦用丰富而多变的音乐色彩,抒发了他思念、热爱祖国的情怀,展现出个人精神的寄托。浪漫主义音乐创作重点展现了作曲家想表达的情感,音乐的形式多样不受内容限制,随着感情基调的变化而变化。

(二)宽广的音域与强弱明显的对比

全曲从引子开始,由两句极富感染力和表现力的叙事性曲调构成,从和声结构上看,第一句是深沉的、凝重的向上分解和旋,增加沉重的气氛,烘托作者悲痛的心情;第二句是缓慢而抒情的小幅度的音乐向下流动,两句前后呼应,丰富了和声色彩。从创作上看,全曲多处在抒情之后转向情绪的高潮,戏剧性地表达了抒情性与悲情性的矛盾冲突的对比,显现出肖邦的忧郁悲壮心情以及对国家沦陷的不甘。

(三)民族主义色彩的表现

肖邦是一位有着强烈的爱国主义心情的作曲家,他一直以来怀揣着对创作的极大热情。用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坚持了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可见他对国家的热爱和对艺术境界的更高追求是他创作的最大动力。他早期的作品具有浓郁的波兰民族色彩,在他钢琴作品创作达到顶峰的时候,他用对比鲜明的钢琴语言,在浪漫主义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了原有的民族音乐,抒发了自己对国家的热爱和思念之情。

(四)叙事体裁的创新运用

从音乐内容上看,肖邦的叙事曲是一次音乐上的创新。在肖邦之前,叙事曲通常是指具有独特的叙事性或者戏剧性的独唱或者独奏曲,14世纪后成为德、法、英等国家独唱曲的统称,19世纪演变成一种戏剧性的歌曲[1]。肖邦独创性地将它应用创作出来,使之成为篇幅较为宏大的戏剧性钢琴曲,用来歌颂民族英雄的伟大以及爱国的情怀,在此,器乐曲第一次出现了这样的体裁。

总之,肖邦富有幻想和独创性的音乐风格和技巧,将波兰和法国的传统音乐中不同的柔美细腻和丰富的情感相结合,又融入了德国浪漫主义的精粹,后加入个人感情加以渲染,形成了独特的音乐风格。

三、《g小调叙事曲》的结构和曲式分析

(一)戏剧性结构

《g小调叙事曲》符合奏鸣曲式的一定结构和特征,但与奏鸣曲式的最普遍的调式特征不尽相同。其中,再现部中的副部主题与呈示部中的副部主题呈现同一调性。整个作品的和声调性着重突出了和声的属调性,突破了古典主义时期的传统,显现出肖邦的独特个性。

(二)作品的曲式分析

全曲一共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的结构如表1所示;第二部分的结构如表2所示;第三部分的结构如表3所示。

从整首作品来看,作曲家是一个极具个性、富有个人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人,单从引子来看,一直到引子结束都没有给出全曲明确的调性,给人以模糊调性的感受,显现出肖邦在自己浪漫主义和声上对古典主义音乐和声的突破。

肖邦利用主副部结构的对比,展现出来了细微的矛盾冲突。一般来讲,奏鸣曲的快板乐章大都包含两个主要的主题,这在肖邦的叙事曲中都有各自完整的表现。在呈示部中,两个主题的细微冲突是一个音乐的诠释问题,但是两者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别[2]。第一主题的速度为moderato(中速),相对来说客观一点;第二主题的速度为menomosso(渐慢),相较第一主题稍缓慢,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在调性上,一个为g小调,一个为降E大调。两个主题主要的不同是在音乐的织体上面,第一主题的演奏风格是多层次,色彩欢快明亮,第二主题则相反,多为一些缓慢安静的伴奏和旋,整体的和声色彩较为抒情、敏感。

四、《g小调叙事曲》的演奏要点

叙事曲由极其动人的引子(见谱例1)开始,是由一段缓慢上升的和弦组成,情绪应该由缓慢低沉到热烈的上升,演奏时浮现的是一轮刚上升的太阳,情绪越来越热烈激动,到达一个顶峰,再逐渐消失。旋律线较长,节奏比较紧凑。之后像是在轻声细语,两句之间要做出一个小呼吸,乐句之间情绪起伏不要太明显。之后一个缓慢和深重的和弦,由引子引出主部主题。整个引子中左手的低音要有设计感地适当突出,但音量不能盖过右手的主旋律,这样听起来才不单调,有层次感。引子强弱对比明显,情绪悲壮激烈,变化多端,揭开了全曲悲情性、戏剧性的开端。

主部主题(见谱例2)作为全曲的核心材料,在全曲中多次出现。动机包括多重意义。左手的低音犹如大提琴拨弦一般,之后的两个和弦就好像是在和低音遥相呼应。右手高声部缓慢低吟,却是一个大库泊兰式g小调的和弦琶音解决,有一种娓娓道来的缓慢叙述感。其伴奏织体主要以柱式和弦为主,有时会出现下降的伴奏织体,听起来尤为伤感。每一个小乐句结束时应该演奏得很轻缓,就像一句话说完要有另一个开端。主部主题中每一个动机的演奏风格应当不尽相同,这样才会有层次感,使音乐感觉不枯燥,而且表达出作者内心情感的变化。

副部(见谱例3)是全曲中最为抒情美丽的一段,这段音乐的奇妙之处就在于它的和声色彩的运用与连接。整个乐段的和声织体是七和弦连续四度的模上进行,效果极其美丽。演奏时应当把握每一个动机的和声进行,每一个乐句之间的呼吸尤为重要,突出右手的旋律声部,与左手的旋律遥相呼应。踏板要求不拖沓,注意踏板的使用,在每一个踏板的左手演奏中,演奏出来的风格应当是弧形的情感,表达比较圆润,有开始有结束。

曲子的尾声部分(见谱例4)情绪最为激动强烈,是全曲最为悲壮的地方,发泄出内心强烈的悲愤,篇幅长,情感大起大落,双音、和弦、八度无所不用其极,令人震撼。尾声部分篇幅长,和声进行比较复杂,有一定的旋律性,但是跨度很大,主要的旋律线条不容易把握,因此背谱的难度大,技术难点多。练习时应当保持清醒的头脑,慢练多练,将旋律熟记于心,用情感的起伏来记忆整个旋律线。左右手部分需单独练习,突出主题。

肖邦的钢琴作品有着极为丰富的内涵,既遵循了浪漫主义音乐的创作风格,也奠定了古典主义时期音乐的传统。他将华沙民族音乐与法国音乐传统中的柔美细腻和丰富的情感相结合,后又加入个人感情加以渲染,形成了独特的音乐风格。

此作品起主导作用的主部主题在不同的段落反复出现,让人印象深刻。肖邦的钢琴作品在钢琴音乐中占有很高的地位。尤其是肖邦大多用钢琴来表达他的个人情感,抒发情绪,显现出肖邦独特自由的风格,这在众多的钢琴作品中是颇具特色的,因而也增加了把握驾驭他作品的难度。我们在演奏肖邦的钢琴作品时,对节奏平衡的把握以及对音乐的理解处理应该高度重视。同时,他的作品在钢琴教学与演奏中,对于如何协调把握作品的综合风格,也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白斌,杨嘉文.《肖邦g小调第一叙事曲Op.23,No.1》作品分析与演奏技巧[J].中国民族博览,2019,(04):145-146.

[2]张驰,阳燕.肖邦钢琴第一叙事曲的创作特点分析[J].大众文艺,2010,(24):15-16.

作者简介:孙多英华(1995-),女,山东聊城人,硕士研究生,助教,从事音乐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肖邦
“钢琴诗人”肖邦
中老年保健(2022年4期)2022-08-22 03:02:34
论肖邦《第二叙事曲》(Op.38)的叙事、形式与风格
乐府新声(2021年4期)2022-01-15 05:50:06
勤奋学习的小肖邦
快乐语文(2021年29期)2021-12-21 08:34:52
勤奋学习的小肖邦
肖邦
肖邦的魔法
故事会(2019年8期)2019-04-20 12:48:04
肖邦的魔法
肖邦
法语学习(2016年6期)2016-04-16 15:53:01
肖邦故园,在谁的心里——我对《肖邦故园》教学的一点思考
语文知识(2014年4期)2014-02-28 21:59:45
小狗圆舞曲
琴童(2009年11期)2009-11-30 04:3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