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天地·
抗日战争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倡议、建立和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极大程度上团结和整合了全国的抗战力量,并积极争取国际社会的外部支持,为赢得战争的最终胜利起到了关键作用。受战争进程、国内国际形势和党内认识变化等影响,统一战线思想的发展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九一八事变后的下层统一战线、七七事变后基于国共合作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及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倡导构建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不同历史阶段前后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和清晰的逻辑演进脉络,其中对战争性质和主要矛盾的认识是不同时期统一战线内容的基本依据,也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思想演进的内在逻辑。而与国民党当局和国内其他抗战力量的互动,苏联与共产国际的影响,以及国际局势变化等,都是影响统一战线战略和策略转变的重要因素。
一、民族革命战争中的三对矛盾论
九一八事变后,我党将战争性质定义为民族革命战争,认为国民党军阀及其政府早已成为中国民族革命的敌人,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反对国民党政府的统治,就成为顺利发展民族革命战争,实行对日本帝国主义宣战的必要前提”。以民族革命战争为行动依据,将日本侵华与西方帝国主义国家企图消灭苏联、帝国主义和国民党企图消灭中国革命,以及帝国主义对华争夺相联系,提出了三对矛盾论:帝国主义国家同苏联的矛盾,帝国主义、国民党军阀与中国革命的矛盾,以及帝国主义国家间争夺在华利益的矛盾。党内认为日本利用帝国主义国家反对苏联和无暇东顾的机会侵占中国东北地区,并将日本侵华与20世纪二三十年代资本主义的经济政治危机相联系,认为“他们这种冲突和危机必然引导他们到第二次公开的厮杀,尤其是太平洋日美冲突的风云甚嚣尘上,中国便是他们这种冲突火并不能放过的战场”。
对这一事件和整个时局的认识,在这一时期党的文件中多有表述。究其原因,固然有党内早期受苏联和共产国际影响的因素,但能够将反对日本侵略与打倒国民党、打倒一切帝国主义,反对国民党进攻苏区与红军、反对帝国主义进攻苏联,以及反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相联系,也显示出开阔的国际视野。基于民族革命战争的性质和三对矛盾错综交织的分析判断,我党提出反蒋抗日、建立下层统一战线的主张。九一八事变爆发两天后,中共中央即将组织东北地区抗战列为党的紧急任务:“在满洲,党要立刻分配干部到南满各地,中东路、古长路沿线的农民群众中与动摇不满的东北军阀军队中去发动反日斗争,游击战争与兵变,同时这一反帝斗争,必须同揭破国民党的反帝欺骗与反对国民党密切的联系起来”。
二、民族解放战争中的两对矛盾论
随着日本侵华的变本加厉,民族危机日趋严重,长征过程中党内即开始重新审视和看待抗日战争的性质,逐步认识到重大民族危机面前民族矛盾正在上升为主要矛盾,战争的性质也由民族革命战争转向民族解放战争。基于对战争性质的认识转变,我党提出了两对矛盾论,即中日两国间的民族矛盾与国共两党间的阶级矛盾,其中因日本侵华导致的中日民族矛盾已经成为主要矛盾。1935年《八一宣言》的发表,标志着党的政策与策略发生了大的变化,即开始纠正“左”倾关门主义,号召联合抗日,提出“只要国民党军队停止进攻红军的行动,只要任何部队实行对日抗战,不管过去和现在他们与红军之间有任何旧仇宿怨,不管他们与红军之间在对内问题上有任何分歧,红军不仅立刻对之停止敌对行为,而且愿意与之亲密携手共同救国”,并号召成立全国的统一国防政府和统一的抗日联军。受此影响,党的统一战线政策由之前的反蒋抗日向逼蒋抗日和联蒋抗日转变,这也是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治前提。
1936年5月5日,毛泽东、朱德联名对外发布《停战议和一致抗日通电》,提出国难当前,为履行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愿意在一个月内与所有一切进攻抗日红军的武装队伍实行停战议和,以达到一致抗日的目的”。9月1日,中共中央在关于逼蒋抗日问题的指示中明确,“当前中国的主要敌人,是日帝,所以把日帝与蒋介石同等看待是错误的,‘抗日反蒋’的口号,也是不适当的”,“在日帝继续进攻,全国革命运动继续发展的条件之下蒋军全部或其大部有参加抗日的可能。我们的总方针,应当是逼蒋抗日”。随后,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以及七七事变的爆发,最终促使国共两党在政治上达成和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逐步得以确立,一切服从抗日利益成为我党的一项基本原则。1938年10月14日,毛泽东在党的第六届中央委员会扩大的第六次全体会议上强调:“阶级斗争的利益必须服从于抗日战争的利益,而不能违反抗日战争的利益。”
三、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一对矛盾论
1938年2月11日,延安召开反侵略大会,毛泽东发表演讲,充分阐释了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思想,指出“现在全世界的侵略者结成一种侵略阵线,破坏世界的和平,反侵略者则团结世界上大多数人民保卫世界的和平,反对侵略战争”。毛泽东提出世界形成了三个反侵略的统一战线,“中国的统一战线,世界的统一战线,还有一个是日本的统一战线,在日本有广大人民群众不赞成他们政府侵略中国,正在组织反侵略的统一战线。这三个统一战线的目标是一样的,就是一致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同月,美国合众社记者王公达到延安采访毛泽东,谈话中毛泽东表示,“美国民主党的赞助国际和平,罗斯福总统的谴责法西斯,霍华德系报纸的同情中国抗日,尤其是美国广大人民群众对于中国抗日斗争的声援,这些都是我们所欢迎与感谢的。不过希望美国能更进一步,出面联合其他国家给暴日以实际的制裁。现在是中美两国及其他一切反对侵略威胁的国家更进一步联合对敌的时候了”。
1939年1月,毛泽东在《论持久战》英译本序言中,对英美两国的孤立观点进行了批评,指出援助中国就是援助英美等国自己,“我希望此书能在英语各国唤起若干的同情,为了中国利益,也为了世界利益。中国在困难之中进行战争,但世界各大国间的战争火焰已日益迫近,任何国家欲置身事外是不可能的”。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毛泽东更加确认在法西斯国家侵略面前,全世界已经发展成为法西斯侵略国和反法西斯侵略国两大力量之间的对抗,战争的性质更是表现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在国际战略层面表现为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与德意日法西斯侵略国之间的矛盾。对战争性质和矛盾发展变化的认识,使我党能够抓住主要矛盾,争取团结最广泛的力量进行反侵略战争,这也是抗日战争能够取得最终胜利的关键因素。
【作者单位:空军军医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