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媒时代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叙事方式研究

2024-12-06 00:00石磊
政工学刊 2024年12期

习主席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这里面,会讲故事、讲好故事十分重要”。讲故事,本质上是以叙事为承载的教育方式,叙事在一定意义上就是讲故事,故事化的叙事能让教育内容直抵人心。“会讲故事、讲好故事”的论述彰显了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灌输论”理念的新发展,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推动叙事方式创新提出了新要求。概括来说,思想政治教育叙事是指,教育者有目的、有选择、有组织地对现有教育内容进行故事化改造,以口头、文本、图像以及数字等方式将教育内容讲述给教育对象,使教育对象在浸润式体验与情感性渲染过程中接受、反思、认同教育内容中所传递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并外化为行动的教育实践活动。叙事方式的选择和应用直接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对教育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国内学术界、教育界已经对思想政治教育叙事方式这一新命题的定义、价值和构建路径有了深入的探索,但就军队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关于这一内容的研究和实践还存在不足。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更新迭代,信息传播的媒介和场域不断被重塑,官兵接收信息的媒介渠道和话语表述有了新特点,这些变化深刻影响着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选择和目标达成,迫切需要创新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叙事方式。因此,研析智媒时代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叙事方式的转向图景,客观分析现实困境,针对性提出优化路径,既是推动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守正创新的客观需要,也是强化智媒时代党对军队思想政治领导的现实诉求。

一、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叙事方式的转向图景

随着智媒时代的到来,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叙事方式的转向势在必行,这既是提升教育质效的重要途径,也是迎合官兵需要的必然选择。在智能媒体的加持下,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平面、权威、封闭的叙事方式正在向立体、平等、开放的叙事方式转变。

一是叙事方式从平面转向立体。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传统的平面叙事方式主要依赖于文字的描述,表现力有限且对受教育官兵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有较高的要求。相比之下,立体叙事方式充分运用智能媒体的技术优势将教育内容融入拟态场域,变枯燥说教为具身探索,使受教育官兵能够更加直观、立体地感悟教育内容蕴含的理论智慧,更容易激发官兵的情感共鸣。随着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等进入军营,官兵已不再仅仅满足于传统的文本获取,他们渴望能够获得图文并茂、全息立体的“知识盛宴”,这倒逼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叙事方式要逐步实现由平面到立体的转变。

二是叙事方式从权威转向平等。军队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下,政治教员掌控信息来源,拥有绝对话语权。这种权威叙事方式注重教育内容的灌输,强调理论的权威,在措辞上表现为官方化和书面化,无形中拉大了政治教员与受教育官兵之间的距离,容易形成自说自话的局面。随着智媒时代的到来,部队逐步放开对智能移动终端的使用权限,官兵获取信息的渠道得到极大拓展,官兵的主体意识不断激发,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去中心化的趋势,政治教员由灌输者转为引导者,受教育官兵由接收者转为创造者,叙事方式由单向、被动转为双向、互动,平等叙事成为一种更受广大官兵欢迎的叙事方式。

三是叙事方式从封闭转向开放。以往,政治教员在施教过程中更多地将视野聚焦于军队内部和教案本身,对于社会的焦点问题、当下的热点事件关注不足,这种相对封闭的叙事方式容易导致教育内容的敏感性和时效性减弱。当前,全球化进程势不可当,军事与经济、文化、外交等领域深度交融,一味追求单线程封闭式说教,必将削弱官兵的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限制官兵的认知水平和全球视野。与封闭叙事不同,开放叙事主张疏胜于堵,强调政治教员在施教过程中更加注重多元思潮冲击下的价值引导,鼓励官兵用辩证发展的眼光看待军营内外的新鲜事物,在波谲云诡的舆论环境中坚守从军报国初心。

二、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叙事方式的现实困境

当前,图像叙事、影音叙事等多种叙事方式被广泛应用于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但单一叙事固有的局限性、政治教员素质、叙事对象偏好无不影响叙事方式的有效应用。

一是单一叙事方式存在固有的局限性。文本叙事中抽象的概念、晦涩的内容、乏味的表达增加了官兵的认知负担,削弱其受教育的积极性;图像叙事受到画幅等因素的限制,往往侧重于呈现教育内容的某一方面,难以展示全貌,导致官兵认识碎片化;影音叙事为追求视觉冲击和感官体验,往往对教育内容进行拆解、重组,导致内容失真或泛娱乐化。由于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体系化、复杂性以及受教育官兵现实需求的多样性,任何一个单一的叙事方式都很难达成教育目的。如何克服单一叙事方式的弊端,在不破坏理论完整性的前提下实现教育内容的精彩呈现,成为政治教员亟待解决的难题。

二是政治教员素质制约叙事方式适用。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叙事方式的有效适用依赖于政治教员的叙事技巧和能力,在智媒时代突出表现为媒介素养。不同于言语叙事依托政治教员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不同于文本叙事依靠政治教员的逻辑思维能力,影音叙事、空间叙事等的适用需要建立在高速的军营网络和先进的传媒技术基础上,要求政治教员不仅要专业知识过硬,还要具备一定的技术功底。不同的叙事方式适用于不同的教育主题,千篇一律的传统教育模式已然不能适应广大官兵需求侧的变化。只有以政治教员过硬的叙事能力为支撑,根据教育内容匹配相宜的叙事方式,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三是叙事对象偏好弱化叙事方式效力。官兵是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叙事紧紧围绕的中心,其认知偏好是阻隔叙事内容“进圈”的阻力之一。智媒时代,官兵喜欢通过短视频了解外部世界,久而久之其思想必然受到媒体价值观的影响。在当前资本逻辑的驱使下,部分媒体为追逐流量往往会根据用户的兴趣偏好,精TB//vBXNAOxpxvumcI8Cw9fopmvYzFMPPN0vMA9JISw=准推送符合其“胃口”的泛娱乐化内容。官兵在使用此类媒体时将逐渐被束缚在同质化的“信息茧房”中,沉溺于算法为其量身定制的“舒适圈”,其对叙事内容的认知能动性和对主流价值的接纳吸收率将不断减弱,原本“对症下药”的思想政治教育叙事方式将面临层层阻隔,效力大打折扣。

三、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叙事方式的优化路径

叙事方式优化是推动军队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突破口。要推动叙事方式多元融合、增强政治教员媒介素养、提升叙事对象认知水平,不断发挥叙事的正向价值。

一是推动叙事方式多元融合。要正视官兵“断网如断氧”的现实状况,适应媒体变革趋势,注重叙事方式创新,聚焦叙事目标实现,打好叙事方式“组合拳”。要扎实推进文本叙事、图像叙事、影音叙事、空间叙事等多元融合,构建更富有时代特征、更贴合官兵需求的叙事新模式。既坚持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叙事立场,也要积极创新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叙事话语的表现方式;既坚持教育内容的体系化输出,也要善于发挥智能媒体在场景渲染等方面的技术优势;既坚持教育内容的理论性、严肃性,也要善于运用生活化叙事话语阐释晦涩理论。

二是增强政治教员媒介素养。政治教员是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叙事的核心力量,把控教育内容的生成,决定叙事方式的选用。因此,要充分发挥智能媒体的技术优势,集聚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叙事合力,建强叙事人才队伍。要在夯实政治教员理想信念和理论素养的同时,注重提升其叙事能力、增强其媒介素养,使其能够熟练运用现代媒体技术收集、处理、分析反映官兵思想波动的相关数据,以精准定位官兵思想症结,进而有针对性地将官兵关注的话题融入叙事内容。如此,将极大拓宽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叙事方式的选择范围,助推教育质效提升。

三是提升叙事对象认知水平。认知水平决定了受教育官兵对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叙事内容和方式的接受程度,就效果而言,激发内心的认同远比外部强硬的灌输好得多。受教育官兵认知水平的提升涉及多方策略,需要从内外两方面用力。一方面,要注重发挥“意见领袖”的内部引导作用。智媒时代,信息往往经过“大众传播—意见领袖—一般受众”三级传播过程,“意见领袖”具有强大的舆论引导力、情感共鸣力。因此,可以在官兵内部培养高素质的“意见领袖”,使其积极参与本“圈层”叙事内容的传递、解读,推动叙事方式“破圈”。另一方面,要注重发挥政治教员的外部引领作用。政治教员要主动为官兵阐明“信息茧房”的危害,引导官兵从认知层面接受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引领,认可叙事内容的呈现方式。

【作者单位:武警上海总队政治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