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南万宁的滚滚碧波中逐浪,在新疆阿勒泰的皑皑雪道上驰骋,在成都的环城绿道上骑行……从天南到海北,户外运动在全国各地展现出蓬勃活力。2023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部门联合印发《促进户外运动设施建设与服务提升行动方案(2023—2025年)》,提出推动户外运动产业总规模达到3万亿元,标志着在迈向体育强国、健康中国的道路上,一个庞大的市场正徐徐开启。
早期的户外运动其实是一种生存手段,采药、狩猎、捕捞等活动无一不是人类为了生存或发展而被迫进行的活动。而如今的户外运动已成为一种融休闲、娱乐及健身于一体的集体项目群,一种把旅游、运动、文化、人际交流紧密结合起来的生活方式。
户外运动的内涵广泛,从狭义角度上看,户外运动是指在自然或半自然的环境中进行的休闲活动,包括露营、野外探险、骑行、登山、滑雪、自驾越野等。从广义角度上看,户外运动更像是一种生活形态,兼具健身、旅游、体育、娱乐、休闲等元素,如球类运动中,高尔夫球、网球是较为大众化的户外运动;划船、冲浪、滑雪、垂钓、攀岩、骑车、跑步则是国人户外运动健身的主要方式。
户外运动的兴起,丰富的是人们的体育生活,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对于促进体育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具有积极作用。眼下,户外运动融合了体育、休闲、娱乐、生态、文化等多种元素,有效契合了人民群众慢生活、体验式、个性化的各类需求。
企查查数据显示,国内现存户外运动相关企业6.1万家。2023年注册量触底反弹,全年新注册相关企业2527家,同比增长16.94%。2024年前9月新注册相关企业1934家,接近去年同期注册水平。从区域来看,广东现存户外运动相关企业近2万家,远超其他地区,稳居全国第一;河南现存户外运动相关企业9196家,位列断层第二;江苏以3650家位居全国第三;随后是四川、山东等地。户外运动产业的爆发式增长,为消费注入了新动力,孕育了新亮点。
随着户外运动类型的多元化,人群的“圈层化”现象日益明显,原本小众的运动形式正在通过“圈层共振”激起新的消费涟漪,不断扩圈,如City Walk、垂钓等,“运动局”“户外局”的社交属性延伸出新的消费点,并推动了不少户外休闲新职业和新工种的诞生,这些“小而美”新职业的出现,满足了大众个性化、多样化的美好生活需求。
★“文武兼修”的户外主理人
负责组织和运营户外运动活动的专业人士,不仅要进行活动策划与执行、准备活动中的运动装备、场景搭建布置、对客服务、餐食制作等,更重要的是运营社群、日常事务管理、商务客户活动定制、扩大品牌活动的影响力以及规划品牌活动的未来发展等。
随着户外运动在中国迅速发展,户外主理人随市场的需要应运而生,不过这份职业多为兼职,从事这项工作需要有较强的活动策划能力与社交沟通能力,在好的方案得到大家积极响应后,能快速组织一场活动与比赛。户外主理人的收入主要是一场活动的总收入减去教练费、场地费等成本所剩的结余,视活动规模大小和形式而定。这种收入模式反映了户外主理人的主要职责和收入来源,即通过组织活动并承担相关费用,最终通过活动的总收入来覆盖成本并获得利润。
虽然非专业人士也能成为户外主理人,但如果你对这个赛道感兴趣,可以考虑在大学里攻读体育旅游专业。
·专业连连看·
“体育+旅游”的新专业来了!
作为国内新兴的旅游产品,体育旅游是体育产业与旅游业交叉渗透产生的新消费热点。它不仅仅是简单的体育与旅游的结合,它更是一种独特的健身方式,融合了体育的竞技精神与旅游的休闲乐趣;加之新生代家长的教育理念更加多元化,他们希望孩子不只是获取书本知识,而是可以通过参与户外、研学、野游等活动增长见识、提高综合素养。这一新的消费方向亟须具备体育旅游赛事组织与管理、体育旅游推广与营销、俱乐部的经营与管理、户外活动策划与指导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加入。
2019年,上海体育大学获教育部批准开设体育旅游本科专业,并成为我国第一所开设此专业的院校。全国目前有12所院校开办此专业。
在我国,旅游从来不缺市场,但在“特种旅游”的环节中存在从业人员专业技能缺失的状况。比如,导游不具备户外领队的技能。全国开办的旅游院校和专业,毕业生大多都有策划路线、组织、沟通等能力,但很多人本身不具备户外运动的专业技能。
在户外运动这个范畴内,旅游和体育需要相向而行,旅游要拥抱户外运动的专业性。因此在培养方向上,体育旅游专业要求学生掌握带团、运动、野外救助等多项技能,学习体育旅游管理和技术指导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备体育旅游工作所需的经营、管理、服务、策划、咨询、培训和休闲运动项目技术指导等综合实践能力。
体育旅游专业的发展和当下流行的时空观、消费观等交织在一起。比如说,在这个专业,年轻人可以不再从事朝九晚五的工作,活动范围很广,也不再受地域的限制,他们会跟着赛事去徒步、去游玩等。毕业后,他们可在政府文化旅游体育部门从事行政工作,或在体育旅游企业、体育赛事运营公司、体育休闲度假中心、城市运动综合体、国家公园、体育旅游特色小镇、高级酒店康体中心等从事经营、管理、教育培训和运动项目指导服务等工作。另需注意,报考此专业需要参加体育高考。
★雪地精灵的守护者——滑雪巡救员
指对滑雪者及设施设备进行安全巡查,并对伤者在医疗救治前实施救助的人员。主要工作内容包括巡查滑雪场安全和滑雪者状况,对伤者进行伤情评估和院前应急救助、转移运送等。2024年7月31日,滑雪巡救员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正式增设为国家新职业,纳入国家职业分类大典。
坊间一度调侃:“滑雪的尽头是骨科。”滑雪运动早在2013年就被国家认定为高危险性体育项目,随着我国冰雪运动持续扩容,对专业的滑雪巡救员的需求与日俱增。该岗位不仅要对滑雪者及设施设备进行安全巡查,还要具备伤情评估和院前应急救助等专业素质。据悉,滑雪巡救员的岗位薪资水准在每月3500元左右,并不算高。
·院校看点·
目前我国已有多所高校设置冰雪学院,并培养运动防护、滑雪救助相关人才。2023年6月,东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冰雪学院)已经开设滑雪巡救理论与实践课程。课程内容涵盖了滑雪技能、雪场文化、户外急救、损伤评估、巡救体系、救护方法、医学知识等理论板块和实践板块,力求培养一批具有系统理论和规范实操能力的滑雪巡救专业人才。
★和风做朋友的滑翔伞教练
一般由通过专业学习,获得双人滑翔伞证的职业滑翔伞飞行员担任(有的还需获得滑翔伞教练员证),这是一个对专业技术要求极高的新兴职业。
滑翔伞是一项与地理气候密切相关的运动,简单来说是风的运动,靠风来操纵。判断风,是滑翔伞教练员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目前全国持证滑翔伞飞行员还不到2万人,专业培训可以用“严苛”来形容。
对于滑翔伞运动的零基础体验者,带飞教练通过正确解读飞行气象条件和运用纯熟细腻的控伞技术,带领体验者飞行。带飞教练还要正确操作滑翔伞装备,确保飞行安全,同时带飞教练还要能够处理各种紧急情况,能够照顾不同乘客的个体差异。一般滑翔伞教练的年收入在10万元至100万元不等。
·院校看点·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是国内最早且目前唯一一所经教育部批准开设滑翔伞课程的高校,拥有成熟的教学体系及滑翔飞行资源。该校2005年率先在全国招收社会体育专业(户外运动方向)本科生,2007年申办了体育教育训练学(登山户外运动方向)硕士点,开设了以登山、攀岩、定向、野外生存、山地户外、拓展运动、滑翔伞、潜水运动等为主的户外运动课程,创建了户外运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被誉为“户外运动的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