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策略

2024-12-06 00:00:00杨永迪王见张欣悦李钰萍
林草政策研究 2024年2期

收稿日期:2023-12-03

第一作者:杨永迪(1997- ),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林业经济。E-mail:823290248@qq.com

通信作者:王见(1977- ),女,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为林业经济。E-mail:wjswfu@qq.com

摘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两山”理念的重要实践探索,也是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受到了生态学、环境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多个领域的关注。文中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产权基础、价值实现途径等方面对现有文献进行梳理,并针对现存问题提出3个方面改进策略:1)明晰生态产品概念,厘清概念边界;2)明晰权属边界,厘清产权外延;3)推动生态产品市场化,创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途径。

关键词: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产权构成

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9546(2024)02-0082-05

DOI: 10.12344/lczcyj.2023.12.03.0001

杨永迪,王见,张欣悦,等.我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策略[J].林草政策研究,2024,4(2):82-86.

Strategy of Ecological Product Value Realization in China

Yang Yongdi Wang Jian Zhang Xinyue Li Yuping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ou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

Kunming 650224, Yunnan, China)

Abstract: The realization of ecological product value is an important exploration to materialize the “Two Mountains” concept and an important means to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t has been the hot topic in multiple fields such as ecology, environmental science,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This paper reviews literature on the property rights for ecological product value realization, and the path to the value realization. To address the issues in the value realization three strategies of improvements are put forward: 1) to clarify the concept of ecological products and specify the boundaries of the concept; 2) to clarify the boundaries and scope of property rights; and 3) to promote the marketization of ecological products and innovate the path to the realization of ecological product value.

Keywords: ecological product; value realization; property right structure

中共二十大报告提出要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实践中要把握好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1-3。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两山”理念顺利转化的重要路径,对科学有效解决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矛盾,不断挖掘生态资源要素价值,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4-5。2010年,国务院印发《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首次明确了生态产品的概念,即具有一定产品功能性质的纯自然要素,包括清新的空气、清洁的水源和宜人的气候等[6。现阶段学界对生态产品大体存在2个层面的认识:广义层面上,除前述生态产品外,还指那些涵盖生态系统所生产的各类自然要素,也包括生态农产品、生态调节服务、生态旅游文化产品等[7;狭义层面,生态产品是维系生态安全、增进民众福祉的自然要素8,例如清新的空气。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生态产品已经成为人类可以从生态系统中获得的最终产品和服务,其供给不仅仅局限于单一的自然因素,而是具有复杂的系统性和综合性[9。随着相关政策制度体系的不断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也成为了相关学术研究的热点和重点。本文将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产权基础和实践途径等方面对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并针对现存问题提出相关策略,以期促进相关理论研究发展、助推生态产品价值。

1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产权基础

生态资源是提供生态产品和服务的资源,包括自然的环境、资源和生态系统[10。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是生态资源经过购买、生产和销售阶段实现价值创造和增值的过程11。生态资源是存量,生态产品是流量12。当生态资源明晰产权后即转换为生态资产,而生态资产进入市场交换就会出现资本增值,并以生产要素价值的形式进入生产环节,转换为生态产品13。因此,生态产品产权更多讨论的是生态资源转化为具有经济价值的生态产品过程中的权利归属和利益分配问题。

生态产品只有在产权清晰的情况下[14,才可以由公共物品属性转化为商品属性,并进入市场进行交易15。明晰生态产品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分权之间的权利归属和权利边界是将生态价值转为经济价值的前提16,也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基础。根据产权构成,生态产品产权通常包括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分权。生态产品所有权是生态资源所有人对自己拥有的生态资源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17。在我国,生态资源所有权属于国家和集体18,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规定我国的森林资源归国家所有。生态产品使用权是指集体、企业、组织或个人对生态资产进行占有、使用的权利[19,如我国的林业经营者依法取得林地、林木的使用权。生态产品收益权是指生态资源经营者依据生态资产获得收益的权利20,如在森林资源交易的过程中,将收益权赋予森林经营者21。生态产品处分权是指生态资源所有权人及使用人自由转让、放弃及处分生态利益的权利22-23。现实中,由于国家法律对处分权没有做出正式的界定,加上受使用权和收益权缺失的影响24,导致处分权的缺失,致使生态资源的拥有者未能真正拥有完整的产权[25。因此,明晰生态产品产权各项权利边界,梳理各项权利之间的关系,尤其是使用权与收益权的关系,是推进生态产品市场化的迫切问题。

2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途径

随着“两山”理念与乡村振兴战略的进一步实施,关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的研究受到国内相关学者的关注。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实践来看,其价值实现主要有2种途径。一种是以外部性理论为基础,认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其价值“外部性”特征“内部化”的过程。主要包括以正外部性理论为基础的生态补偿和以负外部性理论为基础的生态损害赔偿。另一种是以科斯理论为基础的,把生态资源纳入市场经济体系中,以市场化的交易手段实现生态资源的价值。当生态资源产权明晰后,以生态产品为载体,通过市场交易实现生态产品的价值。

1) 生态补偿。生态补偿是从正外部性消除的角度,通过给予生态系统服务提供者一定的经济补偿,以鼓励其采取措施保护、修复或改善生态环境。这种经济激励机制可以推动个人、企业或组织对生态系统的管理和保护,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26。因此,将生态补偿看作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一种重要途径,可以在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实现平衡,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实现。目前,其在水资源、森林资源、矿产资源等多个领域得到应用。以森林资源为例,森林生态补偿是一项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受益者向提供者付费的政策 [27,其本质是通过经济手段来解决市场机制失灵所带来的森林生态效益外部性问题28。目前,我国建立了生态公益林补偿、天然林停伐补助等森林生态补偿制度,主要以财政转移支付等纵向补偿为主29-30。例如2020年,云南省保山市已经确认了310 987 hm2森林生态补偿面积,为21 195户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年均获取补偿451.92万元保护费用,户均年增收约213元。

2) 生态损害赔偿。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是从负外部性消除的角度,依据相关法律规定,由对生态环境造成较大破坏的单位或个人对受损的生态环境进行相关赔偿的制度[31,是借由民事路径将受损生态环境“恢复原状”32,旨在加强环境保护,强调责任追究和修复原则,并为受损方提供一种修复和补偿的方式33。因此,将生态损害赔偿看作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一种实现形式,是将生态环境置于与人类平等保护的地位上,减少环境破坏的风险34。例如,宁夏回族自治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中,根据相关处罚,涉案公司因污染腾格里沙漠,除了在第一阶段需要支出423万元用于生态污染状况调查和污染清理外,还需在第二阶段赔偿生态资源服务功能损失1.54亿元。

3) 市场化交易。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必须依赖于市场化机制的有效运作和资源的配置优化。目前,我国生态产品交易的形式主要有碳排放权交易、林权交易、用能权交易、用水权交易、排污权交易等[35。交易方式还较为单一、定向,不成规模,需要进一步拓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以碳排放权交易为例,其是以市场机制引导,通过温室气体排放配额或温室气体减排信用为标的物进行交易的市场36,本质是用市场手段来促进节能减排,也是保护环境的重要机制。2023年底,我国碳排放权的交易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累积交易总量已经超过4.4亿t,总金额也超过了249亿元;但现阶段中国碳排放权的交易仍然存在市场权属不清、活力不足等问题[37

3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现存问题及对策建议

3.1 现存问题

目前,我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研究仍存在生态产品概念尚未统一、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权属边界模糊、价值实现途径单一等问题。

1) 生态产品概念尚未统一。生态产品种类的多样性、多维性和复杂性[38使得目前生态产品概念尚未统一。当前,生态产品概念的阐述既有广义层面,包括生态农产品、生态调节服务、生态旅游文化产品等产品与服务;也有狭义层面,包括维系生态安全、增进民众福祉的自然要素。这种在概念研究上的差异影响了对生态产品的理解,导致在实际工作中难以判断哪些生态资源属于生态产品的范畴,从而影响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2)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产权权属边界模糊。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体系对生态产品的产权安排、流转规则、保护责任等方面的规定不够完善,使得生态产品权属边界模糊。我国法律仅在宏观层面上做出了我国生态资源属于国家和集体的规定,未明确生态产品进入市场流转后的各项权利,在权属规定中仅对所有权的部分做了规定,在使用权、经营权、处分权的权利边界不清晰,导致生态产品交易中权利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不明确。因此,在实践中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存在变现难、交易难等问题,其根本原因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过程中存在产权权属边界较为模糊、权责不明的问题。

3)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途径仍需进一步深化创新。我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途径主要有3种:第一种是依靠政府转移支付的生态补偿,第二种是造成生态损害的单位和个人支付的生态损害赔偿,第三种是通过市场运作实现其市场化交易。但当前这些途径的可推广性还较差,缺乏对其内在机理探讨,加上我国生态产品市场交易机制尚未完全建立,缺乏有效的市场平台和交易规则;这使得在实践中可供选择的价值实现途径较少,缺乏多元化的价值实现途径。

3.2 对策建议

1) 明晰生态产品概念,厘清概念边界。首先,建立健全生态产品分类体系,对生态产品进行更为精确的分类,以便于识别不同类别的生态产品。其次,建立健全生态产品相关的调查和统计方法,明确生态产品的具体内容和外延范围。最后,加强理论研究和政策研究,形成统一的生态产品的概念,为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科学依据。

2) 明晰权属边界,厘清产权外延。首先,完善生态产品产权制度,厘清生态产品权属边界,构建清晰有效、安全可行的生态产品产权制度。其次,通过立法和政策手段明确生态产品的产权归属、使用权、处分权等问题,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创造条件。最后,调整和优化生态产品管理体系,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

3) 推动生态产品市场化,创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途径。首先,建立健全生态产品市场交易体系、监管体系,促进生态产品市场的健康发展。其次,探索多元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途径,从多要素、多领域融合入手,鼓励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市场主体等多方力量参与,不断创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途径。最后,加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途径的理论研究,对不同途径的机理进行分析,并根据各地不同的资源禀赋选择不同的价值实现途径。

参考文献

[1]姚媛.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N].农民日报,2022-03-10(3).

[2]楚道文,徐光峰.生态文明建设与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构建的耦合使命[J].湖湘法学评论,2023(1):5-13.

[3]周江,徐若思.《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项下海洋环境治理规则体系演变及中国应对[J].中国海商法研究,2022,33(2):25-34.

[4]董银果,钱薇雯.新发展格局下农产品品牌发展路径研究:基于农产品质量投入的视角[J].中国软科学,2022(8):31-44.

[5]任世丹,杜群.国外生态补偿制度的实践[J].环境经济,2009(11):34-39.

[6]国务院印发《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J].资源与人居环境,2011(7):27.

[7]金铂皓,冯建美,黄锐,等.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内涵、路径和现实困境[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21,34(3):11-16,62.

[8]吴伟光,徐秀英,王传昌,等.生态公益林“外部性”特征及解决途径[J].林业经济,2003(12):40-42.

[9]王岩,许谭,申昊轩,等.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探讨:要点、问题与促进措施[J].中国林业经济,2023(3):12-16.

[10]张文明,张孝德.生态资源资本化:一个框架性阐述[J].改革,2019(1):122-131.

[11]黎元生.生态产业化经营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8,9(4):84-90.

[12]靳乐山,李长欣.经济学视角下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J].环境保护,2023,51(17):13-16.

[13]王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规律路径与发生条件[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20,45(6):94-97.

[14]李星毅,王宇飞,刘昌新.我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基本逻辑、影响因素和实现路径[J].环境保护,2023,51(17):36-40.

[15]罗琼.“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实践探索、制约瓶颈与突破路径研究[J].理论学刊,2021(2):90-98.

[16]李强.政企双向驱动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与路径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22.

[17]王雅俊,王书斌.生态资源环境公共产权的经济学分析[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1):82-85.

[18]薛波,张梓楠.营利法人所有权制度“入典”的缘起与意义诠释:兼评《民法典》第二百六十九条第一款[J].政法学刊,2023,40(5):85-96.

[19]李璞.创新政府向市场购买生态产品机制[J].浙江经济,2020(12):68-69.

[20]于贵瑞,杨萌.自然生态价值、生态资产管理及价值实现的生态经济学基础研究:科学概念、基础理论及实现途径[J].应用生态学报,2022,33(5):1153-1165.

[21]李林,舒莉.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金融工程方法研究[J].农村金融研究,2021(10):15-21.

[22]李研.构建森林生态资源产权交易机制的理论探索[J].林业经济问题,2020,40(2):181-188.

[23]董红杰,黎苑楚.农村城镇化进程中农民生态权被侵害的现象分析及对策研究[J].管理现代化,2013(2):13-15.

[24]李可珺,柴瑜,黄珍惜.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治理问题研究进展[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3,34(14):40-44.

[25]何文剑,张红霄.林木采伐限额管理制度对农户林业收入的影响分析:江西省6个村级案例研究[J].林业经济问题,2012,32(3):215-220.

[26]靳乐山,朱凯宁.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到生态补偿再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J].环境保护,2020,48(17):15-18.

[27]张仕超,刘竞宇,冉龙池,等.基于提高森林覆盖率目标的跨区县横向生态补偿与供需对接:以重庆市为例[J].生态学报,2023,43(11):4651-4663.

[28]沈一诺,范苏,彭红军.我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问题研究[J].中国林业经济,2022(5):104-108.

[29]张惠强,周君,金钊.三明市积极破解林业碳汇发展障碍,拓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J].中国信息化,2024(4):17-19.

[30]刘璨,张敏新.森林生态补偿问题研究进展[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43(5):149-155.

[31]刘倩.生态环境损害适用惩罚性赔偿否定论[J].环境污染与防治,2023,45(7):1032-1035.

[32]张毅.公地悲剧视野下公众共用物使用权的保护[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5(5):108-118.

[33]任洪涛,潘佳妮.生态损害赔偿金制度的地方实践与探索[J].贵州省党校学报,2019(5):59-66.

[34]李祥光,谭青博,李帆琪,等.电碳耦合对煤电机组现货市场结算电价影响分析模型[J].中国电力,2024,57(5):113-125.

[35]周塞军.从法经济学原理分析碳排放权交易的法律基础[J].中国律师,2023(9):88-90.

[36]詹诗渊.碳排放权市场的规范性构建[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23,33(8):62-68.

[37]张伟伟,高锦杰,费腾.森林碳汇交易机制建设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协调发展[J].当代经济研究,2016(9):79-85.

[38]黄宇驰,姚明秀,王卿,等.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理论研究与实践进展[J].中国环境管理,2022,14(3):4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