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实证分析的移动图书馆App用户的使用意愿和使用频次的实践研究

2024-12-05 00:00白嘎力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24年11期

摘 要:移动图书馆App是基于移动设备的数字化图书馆,提供便利、高效、快捷的借阅、查询、下载和分享图书服务,受到越来越多的用户欢迎。文章旨在从实证分析角度出发,通过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研究移动图书馆App用户的使用意愿和使用频次,以期为移动图书馆App的优化和推广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实证分析;移动图书馆;App用户;意愿;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25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24)11-0136-05

移动图书馆App作为数字化信息服务的一种重要形式,越来越受到用户的青睐,为了更好开发和营销这类产品,需要对用户使用意愿和使用频次进行实验性研究。针对这一目标,本研究基于实证分析的研究方法,对移动图书馆App用户的使用意愿和使用频次进行深入实践研究,以期能够对相关问题进行探究,深化用户对移动图书馆App所提供服务的认识,为移动图书馆App的未来发展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建议[1]

1 文献综述

目前,国内外关于移动图书馆App使用意愿和使用频次的研究已逐渐增多,主要的研究方向包括用户需求与特点、使用行为和体验、App设计和改进等。对用户需求与特点而言,研究对比发现不同受众群体对移动图书馆App的需求存在差异[2]:学生用户更加注重学习和研究方面的功能,如文献检索、借阅管理等;职业人士则更加注重实用性和个性化功能,如个性化推荐、社交分享等。同时,用户对移动图书馆App的设计也具有一定的个性化要求,如界面简洁明了、操作便捷灵活、响应速度较快等。研究显示,用户使用移动图书馆App的首要因素是其便利性和快捷性[3]。同时,用户对移动图书馆App的满意度和使用频次的连续性也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如应用质量、服务效率、信息安全等。

2 研究模型及影响因素

2.1 App用户使用意愿和使用频次模型

本研究将UTAUT模型和感知风险理论相结合,对影响移动图书馆App用户使用意愿和使用频次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由于智能手机和通信技术的普及应用,给人们使用移动图书馆App带来便利,无须将便利条件作为移动图书馆App用户使用意愿和使用频次的影响因素[4]。因此,移动图书馆App用户使用意愿和使用频次的内部影响因素主要有感知风险、努力期望和绩效期望,外部影响因素主要有信息质量、服务质量和社会影响。本研究建立移动图书馆App用户的使用意愿和使用频次模型,见下页图1。

2.2 App用户使用意愿和使用频次影响因素

2.2.1 感知风险因素。移动图书馆App用户在使用过程中会因上网费用增加出现费用风险,会因操作达不到预期出现绩效风险,会因个人信息泄露出现安全风险,因此本研究将这三种风险作为移动图书馆App用户感知风险。感知风险会对移动图书馆App用户的使用意愿和使用频次带来负向影响。

2.2.2 努力期望因素。移动图书馆App设计不合理,无法给用户提供良好的使用界面,会使用户产生反感和抵触情绪,降低用户的使用意愿和使用频次,此外用户使用移动图书馆App期望付出较低的成本[5]。努力期望会对移动图书馆App用户的使用意愿和使用频次带来正向影响。

2.2.3 绩效期望因素。用户使用移动图书馆App能够实现数字资源的阅读、查询等服务,如果他们认为对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有帮助,能够提升学习和工作效率,会增加对移动图书馆App的使用意愿和使用频次。绩效期望会对移动图书馆App用户的使用意愿和使用频次带来正向影响。

2.2.4 信息质量因素。信息质量影响着用户的各种体验,在使用移动图书馆App过程中,移动终端文字和视频的清晰或流畅会增加用户的使用意愿和使用频次[6]。信息质量会对移动图书馆App用户的使用意愿和使用频次带来正向影响。

白嘎力:基于实证分析的移动图书馆App用户的使用意愿和使用频次的实践研究

2.2.5 服务质量因素。移动图书馆App的信息服务无处不在,用户对服务的感知比较复杂,是对服务平台和服务过程等评价因素的综合判断。服务质量会对移动图书馆App用户的使用意愿和使用频次带来正向影响。

2.2.6 社会影响因素。在使用移动图书馆App的过程中,用户的使用意愿和使用频次会受到所处环境中他人的影响,新技术和新服务的影响程度越来越大[7]。社会影响会对移动图书馆App用户的使用意愿和使用频次带来正向影响。

3 移动图书馆App用户使用意愿和使用频次实证分析

3.1 问卷设计

本研究移动图书馆App用户使用意愿和使用频次的调查问卷共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对移动图书馆App用户年龄、性别、学历等情况的调查,第二部分是对移动图书馆App用户的使用意愿和使用频次影响因素的调查。问卷调查采用网上调查形式,共对600名用户发放问卷,回收问卷600份,其中有效问卷578份,有效率达到90%以上。在578份有效问卷中,参与问卷调查的用户年龄均在18岁至45岁之间,男性275人,女性303人,硕士及以上学历56人,本科学历287人,专科学历176人,中专及其他学历59人。

在第二部分影响因素调查中,每道题目均有五个选项,其中选项1为非常同意,分值为5分;选项2为同意,分值为4分;选项3为一般,分值为3分;选项4为不同意,分值为2分;选项5为非常不同意,分值为1分。调查问卷共有21道题目,见表1。

3.2 探索性因子分析和信度、效度检验

首先进行KMO和Bartlett检验,KMO值为0.816,显著性小于0.01,证明可以做因子分析,使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6个公因子后,累积方差贡献率为68.721%,能够使原有变量的大部分信息得到真实反映,证明因子提取比较理想。使用方差最大法旋转后,得到的因子载荷量均在0.6以上,证明本次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理想。其次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见表2。

由表2可知,在21个因子中,因子T7的Cronbach’s α值在可接受范围内,其余20个因子的Cronbach’s α值信度较高;感知风险的组合信度最高,各组合信度均在可接受范围以上,证明模型的内在质量理想。使用AVE进行收敛效度,与判别标准相比较,除社会影响变量的AVE值相似外,其余各变量的AVE值均远远高于标准,因此该模型的收敛效度较好。

3.3 验证性因子分析

本研究使用AMOS结构方程分析软件进行模型分析,并在验证后对各指标进行绝对拟合、增值拟合和简约拟合指标检测判别,拟合度系数见下页表3。从表3数据可知,NFI指标较低但仍在可接受范围内,其余各指标都符合标准,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度。

3.4 参数估计与假设检验

本研究应用最大似然法对各路径系数值进行估算,临界比值为回归系数除以估值的标准误差,如果该值的绝对值大于1.96,表明估值的显著水平达到0.05;如果该值的绝对值大于2.58,表明估值的显著水平达到0.01。结构方程模型估值见下页表4。

从表4所得的各估值可知,服务质量因素对移动图书馆App用户的使用意愿和使用频次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努力期望和社会影响因素对移动图书馆App用户的使用意愿和使用频次的正向影响不显著;感知风险、绩效期望和信息质量因素对移动图书馆App用户的使用意愿和使用频次具有一定的正向影响。

4 结果分析

通过模型分析结果可知,绩效期望、信息质量和服务质量都直接影响移动图书馆App用户的使用意愿和使用频次,感知风险对移动图书馆App用户的使用意愿和使用频次具有负向影响。此外,App用户对移动图书馆App所提供的信息内容和服务质量的要求较高,移动图书馆需要扩大数字资源的覆盖面,为用户提供更多的数字资源下载服务,并及时更新信息资源,提升App用户的使用感知度[8];信息资源的流量包不要过大,尽量减少用户的流量使用,提升App用户的使用意愿和使用频次。

服务质量对移动图书馆App用户的使用意愿和使用频次的影响最大。调查发现,App用户对电子信息资源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信息通知的及时性都比较满意。由于上网方式主要以Wi-Fi为主,用户对资费风险关注较少,该影响因素对用户的使用意愿和使用频次影响较小[9]。此外,由于用户对移动图书馆的服务主体比较信赖,对个人信息泄漏的影响因素不太关注,但移动图书馆App应继续增加对风险的防范意识,使App用户的使用意愿和使用频次得到持续提升。

努力期望和社会影响因素对移动图书馆App用户的使用意愿和使用频率的影响较小。通过调查可知,App用户对移动图书馆App的操作界面和流程不是很满意,对使用意愿带来直接影响[10]。此外,用户很容易受到环境影响,周围人群对移动图书馆App的正面、积极感受会提高用户的使用意愿和使用频次;与之相反,周围人群的负面、消极感受会使用户的使用意愿和使用频次大幅降低,直至不再使用[11]。通过调查还发现,用户对App的宣传不是很满意,移动图书馆App需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用户数量。

根据最终的结构方程模型检验结果可知,本研究构建模型的整体拟合程度较好,能够很好地分析移动图书馆App用户的使用意愿和使用频次。同时,本研究通过实证研究验证了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移动图书馆App用户使用意愿和使用频次的影响因素,进一步分析了移动图书馆App用户使用意愿和使用频次的影响作用关系和作用大小。

5 结语

本研究对移动图书馆App的使用意愿和使用频次进行了调查和研究,对移动图书馆App的优化和推广提供了参考和建议。然而,本研究还有一些局限性和不足之处,如调查数据的局限性、研究方法的不全面等。因此,今后的研究需要注重提高研究对象的代表性和研究方法的合理性,更加准确地探究移动图书馆App的发展趋势和用户需求,为其提供更加完善的支持和建设[12]。未来可以采用更加广泛的抽样方法,选取更加多样化的移动图书馆App用户,以更加全面准确地了解移动图书馆App的使用意愿和使用频次,同时还可以采用更多的研究方法和技术,如深度访谈、用户行为数据分析、大数据挖掘等,对移动图书馆App的发展方向和优化措施提供更加具体的建议和帮助。

参考文献:

[1] 郭晴.高校移动图书馆用户持续使用意愿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图书馆建设,2014(10):32-37.

[2] 夏前龙,施国洪,张晓慧.移动图书馆服务质量的内涵、结构及其测度[J].图书情报知识,2015(1):47-55.

[3] 李浩君,冉金亭.高校移动图书馆用户行为意愿模型构建研究[J].图书馆,2018(4):73-78.

[4] 宋文杰.移动图书馆用户使用意愿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南京:南京大学,2016.

[5] 明均仁,张俊,杨艳妮,等.基于UTAUT的移动图书馆用户行为模型及实证研究[J].图书馆论坛,2017(6):70-77.

[6] 陈鹤阳,谭宏利.基于UTAUT和TTF模型的移动图书馆用户采纳行为研究[J].现代情报,2018(1):60-68.

[7] 李恩科,许强,郭路杰.高校移动图书馆用户采纳意愿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图书馆论坛,2016(1):85-93.

[8] 杨艳妮,明均仁,黄传慧.基于TAM3的移动图书馆APP用户的信息采纳行为研究[J].图书馆,2015(9):90-95.

[9] 宋文杰,朱学芳.基于TAM模型的移动图书馆用户行为意愿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5(11):71-77.

[10] 刘岩芳,于婷.用户接受图书馆移动服务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情报科学,2016(1):110-114.

[11] 徐承欢,管弦.移动图书馆APP使用意愿影响因素实证研究:基于顾客承诺和创新扩散的双重视角[J].信息资源管理学报,2015(4):65-74.

[12] 李晶,胡瑞.移动图书馆用户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信息安全感知的视角[J].图书与情报,2014(4):99-104.

(编校:周雪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