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学以及经济政策的讨论中,传统的思维方式表现为一种偏简单的思维定式,即用二分法来概括理论出发点和政策取向上的分歧。这导致无穷无尽的权衡取舍,如近期目标与长期可持续性、行动意愿与现实可能性、积极进取与底线思维等。
对于治理失业的宏观经济政策理念和实践,类似的二分法表现在以“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为主,还是以“消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为主这两种政策主张间的对峙。这里,“积极”政策更注重通过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和扩大宏观经济的就业需求,增加就业数量和提高就业质量;“消极”政策则更注重通过社会保障的方式,对失业者和就业不足的群体予以托底保障,确保他们的基本生活。实际上,在促进就业和提供保障之间并不存在根本矛盾,当然也不应该形成任何程度显著的对立关系。
从社会保障事业角度看,要破解这种传统二分法对政策思路的束缚,根本上要确立一切从人民福祉出发的目的论,并且在此基础上形成认识论和方法论。既然促进就业和提供保障归根结底都是为了提高人民福祉,那么,两者的关系都不是此消彼长的,而是缺一不可的。
更进一步,随着时代的发展,为了以动态的方式把握就业与社会保障之间的平衡关系,也有必要把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中“积极”这一特征赋予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保障制度不再与就业之间形成权衡取舍关系,反而可以达到积极劳动力市场政策本身求而不得的效果。例如,社会保障的更加普惠化和普世化,可以减少不得已的低质量就业或劳动力市场退出,消除持续存在的人力资本缺口,从而增强失业者的再就业激励,并帮助劳动者在接受教育、参与劳动力市场、从事养育和照护等活动之间自主抉择和自由转换,从而不断趋向于行为能力的增强和自由的扩大。
以促进就业的政策思路治理失业本身、通过社会保障托底避免失业的后果,是达到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求两个不可或缺的方面。只有两者之间实现了无缝衔接,民生才得到充分的保障。就业政策和社会保障也应该是相辅相成的,通过消除现存的制度性障碍,两者能够共同构造一个完好社会的良性经济循环。
宏观经济政策的各组成部分不应该画地为牢、相互分割且孤立运作,政策工具箱越丰富越好,并且在运用上要善于在相互之间协同贯穿。例如,应对周期性失业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就其性质而言是数量调控,即通过扩大投资带动就业复苏。但在很多情况下,因失业、就业不充分或退出劳动力市场,有较大部分家庭的收入受损,消费能力和消费信心变得孱弱。特别是结构性失业不对称地使一些脆弱群体陷入困境,比如初入就业市场的年轻人通常面临更高的失业风险。
兰州大学 金祥义 张文菲
“间接数字化转型、供应链外溢与企业出口贸易”
《世界经济》2024年第10期
数字技术应用是推动出口贸易发展的核心模块,供应链生产模式与数字技术应用的结合,为难以实现数字化转型的企业提供了间接数字化转型的机遇,进而对企业出口贸易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结合中国海关数据库和企业供应链数据,对供应链上企业间接数字化转型与出口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剖析。
研究表明,间接数字化转型能提高企业的出口规模,改善企业出口二元边际。机制检验显示,搜寻匹配改善效应、供应链效率提升效应、知识创新促进效应,是间接数字化转型促进企业出口增长的重要渠道。供应链技术溢出带来的贸易增长效应存在明显链内链外传递现象,由此进一步推动企业出口贸易发展。
1 中国视谷 杭州数字经济新地标
2 AI:让科学发生革命的工具
3 科技创新生态图谱
4 从王星记、张小泉到阿里巴巴、海康威视
5 蚂蚁集团:微尘启航,科技翱翔
6 高新区(滨江):科创蓄势未来
7 促进数实深度融合 开拓产业创新之路
8 萧山:一个工业强区的数智愿景
9 智能物联:制造业转型之路径
10 机器人产业:蓄势赋能
资料来源:《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