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校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2024-12-04 00:00:00朱丽君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24年11期

一、前言

中小学校全面预算管理是指以促进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为导向,全方位测算和计划某一段时间内教育教学经费收支状况,对学校的教育教学资源进行科学有效地安排,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有效监管,对执行效果进行评价,将评价结果用于推动各项教学活动进步,以此实现中小学校发展目标的管理活动。中小学校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应建立上下级协调、部门联动、分层实施的工作责任制,各职能部门的预算编制要紧紧围绕学校的发展目标与战略计划,制定具体且操作性强的收入预算、支出预算,人员经费预算,对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预测,以提高财政资源配置和利用的效率和效益。

二、中小学校全面预算管理的特征

全面预算管理作为一种系统化的财务管理方法,其核心特征“全面性”体现在多个维度,对中小学校的治理结构、资源配置以及战略规划等方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全员参与的预算理念意味着预算管理不再局限于财务部门的职责范畴,而是全校上下共同参与的管理活动。这一理念的实践要求从学校管理层到一线教职员工都应成为预算管理的一份子,共同参与预算的制定、执行和监控。这种全员参与机制不仅增强了预算制定的民主性与透明度,也确保了预算目标与学校整体战略及各部门实际需求的67eba699fb93ef1c96cc3deba4430925cb067f48ecc191c626d8c5966e36f99b高度契合,从而调动全校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心,共同为学校的发展目标努力。

其次,全面预算管理覆盖了中小学校业务的全部内容,既包括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也涉及长远规划的制定活动,意味着预算管理不仅关注教学活动,还应延伸至校园建设、设备购置、教师培训、科研项目、学生资助等方面,确保学校的人力资源、财务资源和物质资源得到最优配置。通过对所有活动和资源的全面覆盖,中小学校能够精准地把握自身的发展脉络,有效避免资源错配,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最后,全面预算管理强调管理流程的全程跟进,意味着预算工作是一个从制定、执行到评价的闭环管理过程。在预算编制阶段,应基于翔实的数据分析和科学预测,确保预算目标的合理性与可行性。在预算执行阶段,通过实时监控和定期评估,及时发现并纠正偏差,确保预算执行的有序进行。在预算评价阶段,通过对预算执行结果的全面分析与反馈,不仅可以评价预算目标的达成度,还能总结经验经验,为下一轮预算的制定提供重要参考。预算管理流程的全程化有助于中小学校建立动态调整和持续改进的预算管理机制,提升预算管理的灵活性和有效性。

对中小学校来说,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是一个促进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有力工具。全面预算管理不仅能够加强内部管理,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还能通过促进跨部门沟通与协调,确保学校战略目标的层层分解与有效执行。学校管理层通过掌握预算执行情况,能够精准地评估项目进展情况和资金使用效率,进而对学校绩效目标的实现程度有清晰的认识,为后续的战略规划和决策提供数据支持。综上所述,全面预算管理是中小学校提升治理能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其在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管理效率、促进战略目标实现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

三、中小学校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全面预算管理意识,未制定长远的预算目标

中小学校通过科学的全面预算管理,能对教育教学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维持学校有效运转。但在全面预算管理实际工作中,因中小学校具有以教育办学为宗旨的特点,学校管理层比较注重加强师资力量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教育经费管理的重要性,对全面预算管理缺乏深刻的认识,全面预算管理意识薄弱,认为全面预算管理仅是财务部门的职责,对于预算编制、执行与控制、调整、分析报告、评价等重视度不够,各部门的配合程度相对较低,积极性和参与度不高。

(二)预算编制不完善

预算编制在全面预算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部分中小学校在预算编制工作中存在不完善的地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预算编制缺乏科学性和准确性。预算编制需要各部门汇总下一年度的资金需求,并提交财务部门审核。然而,部分部门上报的预算数据较为随意,未以历年收支作为参考标准,没有全面考虑下一年度教育教学活动具体的资金需求,导致预算数据的准确性难以保证。

二是预算编制方法不合理。中小学校预算编制要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参考上一年度决算,科学预测下一年度支出。以人员经费预算为例,中小学校人员经费预算应由教育主管部门和上级财政部门指导,以上个年度工资为基础进行编制。但由于部分中小学校往往没有考虑新进教师、教师交流、次年转岗和教师退休等因素导致的人员变化,以及薪资政策的调整,人员经费预算数据可能与实际资金需求存在差异,导致预算编制的准确性无法保证。

三是预算编制项目不完善。一些中小学校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往往只将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纳入预算,未将项目经费归入到预算范围,例如城乡义务教育课本费补助、困难学生生活补助、特殊学生营养午餐补助以及科研经费等,忽视了学校的特殊项目,导致预算编制项目不完善,不符合预算管理的全面性原则,削弱了预算计划的实用性。

(三)预算执行过程控制缺失

一方面,中小学校完成预算编制后应按照批准的预算计划执行,但部分学校存在注重预算编制,对预算管理执行缺少监控的现象,不能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动态监督,未做好实时跟进,未能落实好国家政策的要求,预算执行随意性较大。中小学校每年都会有教师外出培训,会产生培训费、餐费、交通费等,有些培训相关费用支出没有纳入预算,可能会出现占用和挪用其他费用的情况,不利于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开展。

另一方面,财政部门批复预算后将预算资金分配到中小学校,但部分中小学校预算执行过程中没有将预算管理与学校的发展目标相结合,缺乏精细化、动态化的管理措施。由于年初预算编制不科学,一些部门在预算执行过程中没有严格审查,导致出现超预算、无预算安排支出的问题,预算执行控制力度不足、监管不到位。随着时间的推移,全面预算管理流于形式。

(四)预算评价体系不健全

首先,在一些中小学校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往往没有定期进行绩效评估,也缺乏合理有效的预算评估方法,对经费收支预算、项目预算执行、教育教学资源配置等方面难以通过健全精细的评价机制、评价指标和方法进行科学分析。

其次,部分中小学校不重视预算绩效评价结果的分析和运用,不按规定编制财务报表,忽视财务分析工作,财务分析结果使用不力。部分中小学校的财务报表与预算脱节,导致预算管理效率低下。部分中小学校不遵守预算绩效管理规定,评价结果应用不力,导致预算管理缺乏监督。

最后,全面预算管理在部分中小学校财务管理中的作用发挥不足,分析和评估结果缺乏客观性和公正性,预算目标与学校战略目标脱节,无法提高全面预算管理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尚未建立全面的预算绩效管理机制。

(五)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滞后

一方面,部分中小学校没有将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全面预算管理的各个方面,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监督的某些工作流程仍然依靠手工完成,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未得到提升。资产管理、政府采购、会计报账与核算、人事管理等系统独立运行,相互不兼容,预算信息不能在各系统中得到整合和共享,极大降低了分析和处理效率,削弱了信息技术快速处理数据的能力。

另一方面,全面预算管理的顺利开展离不开相关信息化设备,但部分中小学校存在着计算机设备老旧的情况,以至于进行全面预算管理所必需的系统不完善,软件没有及时更新,信息化建设滞后。此外,也没有安排专业的技术人员打通预算管理系统与资产、人事等管理系统之间的壁垒,增加了全面预算管理的难度[2]。

四、中小学校加强全面预算管理的对策

(一)重视全面预算管理意识建设

一方面,中小学校管理层应与时俱进,对预算管理工作进行全面了解和深刻认识,妥善处理全面预算管理与教育发展的关系,实现中小学校总目标、子目标和部门目标之间的协调统一,能确保全面预算管理理念与中小学校的长期发展目标相一致,树立正确的全面预算管理意识。与此同时,积极推进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将全面预算管理理念渗透至所有教职员工,创设适宜的全面预算管理环境。全面预算管理不仅是财务部门的工作,中小学校各部门和人员都应积极参与,相互配合。中小学校要加强内部沟通,使管理层、各部门负责人以及所有教职员工都参与到预算编制和实施中。

另一方面,中小学校应当依据学校事业发展目标和计划编制预算。编制收入预算时要预测学校可能产生的收入,注意收入实现的影响因素,既要满足学校基本的运转需求,考虑未来的发展趋势,还要参照往年预算执行情况以及往年资金结转和结余情况。各部门应根据开展教育教学等活动的需要和财力,分轻重缓急,积极稳妥地编制支出预算草案,做到短期预算目标与长期预算目标相结合,重视学校的长远发展,避免出现短视行为和突击消费问题。

(二)完善预算编制方法

第一,中小学校全面预算管理的顺利实施离不开科学合理的预算编制。中小学校在预算编制的过程中,要结合经费使用部门的相关需求和目标,落实各部门的预算编制职责,将相关人员纳入预算编制工作中,共同参与预算编制。

第二,预算编制前应做好充分的数据准备,确定不同项目的预算编制方法。在预算编制过程中,中小学校应建立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机制,及时收集相关信息,强化相关部门的审核责任,全面核实学校的收支情况,并与学校的教学计划和工作安排相结合。中小学校可以根据以往的工作案例和工作进展,合理确定预算编制周期和时长,为预算编制工作留出充足的时间,预测资金收支情况,准确掌握各部门的资金需求,夯实预算编制的基础,提高预算编制质量。

第三,选择科学合理的预算管理方法是中小学校高质量进行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保证。中小学校应根据自身的发展规划、预算编制原则和会计管理要求,合理使用零基预算和综合预算等多种方法。学校发生的各项收入项目和支出项目应统一纳入预算管理,要明晰每个预算项目的资金来源与走向,尤其要将支出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确保预算编制的合规性,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3]。

(三)提高预算执行的规范性

首先,中小学校应着眼于建立一套与学校长期发展规划紧密结合的全面预算管理制度框架,意味着预算编制不仅要考虑当前的需求,更要预见未来的发展趋势,确保每一笔预算都能服务于学校的整体目标。严格执行预算是关键,中小学校应建立健全预算执行的规章制度,明确各类收支事项的处理流程,确保每一项开支都在预算范围内进行,杜绝超支现象,强化预算的法律效力和约束力。

其次,构建高效的预算管理组织结构至关重要。中小学校要成立由财务部门牵头,各教学、科研及行政部门代表组成的预算编制小组,共同参与预算编制,可以确保预算编制的全面性和实用性。各部门应明确自身的预算管理职责,通过定期沟通会议,分享信息,协调资源,确保预算收支方案科学合理。在预算执行过程中,中小学校要密切关注经费支出进度,及时进行监督和评估,通过对比预算计划与实际支出的差异,分析原因,适时调整预算分配,防止资源闲置和浪费。

最后,实施严格的预算审批制度,是保障预算执行规范性的另一道防线。所有教育经费的使用申请都应经过归口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的双重审核,确保每一笔费用的申请均符合财务规定和教育政策。在预算审批过程中,应对经费使用的必要性、合理性进行严格把关,按照规定的审批权限逐级上报,确保每一项支出都有明确的责任人和合规的审批记录。通过一系列措施,中小学校不仅能够提升预算管理的规范性和效率,还能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保障资金的高效利用,为学校教育质量的持续提升奠定坚实的财务基础。

(四)完善全面预算管理绩效评价机制

为不断完善中小学校全面预算管理绩效评价机制,管理层需采取一系列系统化、精细化的管理措施,确保预算管理与学校发展战略紧密衔接,推动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与高效利用。

首先,预算目标的分解与传导是基础。中小学校应围绕总体发展目标,将年度预算目标逐层分解至各职能部门及教学单位,形成上下联动、责权清晰的预算责任体系。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开展预算执行情况对比分析,建立动态监测机制,及时识别预算执行中的亮点与盲点,捕捉学校发展的新机遇,同时预警潜在风险,为及时调整策略提供依据。

其次,构建全面、科学的预算绩效评价体系至关重要。这一体系应涵盖质量与效率两大维度,不仅关注预算资金使用的直接产出与效果,还应衡量其是否符合国家教育政策、财务制度及内部控制规范。通过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参与预算绩效评价,可以增加评价的客观性与公信力,确保预算绩效评价公平与公正,促使预算管理透明、高效。此外,预算绩效评估机制的激励作用不容忽视。中小学校应充分利用预算绩效评估结果,结合预算执行进度设计多元化的激励措施,如绩效奖金、表彰奖励、职业发展机会等,以此激发教职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鼓励员工主动参与预算编制、执行与监控的全过程,形成全员参与的预算管理文化。

最后,预算管理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是提升管理效能的关键一环。对于那些执行进度滞后或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的项目,中小学校应深入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区分是外部环境变化还是内部管理不当等因素,据此作出合理调整,如重新分配资源、优化项目实施方案或适时终止项目,确保每一分预算资金都能发挥最大效用。

总之,通过建立健全预算管理绩效机制,中小学校能够在复杂的教育环境中更好地把握发展方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教育质量与管理效能的双提升,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4]。

(五)提升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水平

构建全面预算管理信息系统是提升中小学校财务管理现代化水平的关键步骤。该系统通过高度集成的平台,将预算编制、调整、执行监控、分析预警及后期评估等多个流程统一管理,实现了预算管理工作的系统化、精细化。

具体而言,实现全面预算管理信息系统与会计系统、财务报销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乃至更广泛的ERP系统无缝对接,确保了数据的实时共享与自动流转,显著降低了因人工操作导致的错误率,同时减轻了财务人员在数据收集、整理方面的负担,让财务人员专注于预算分析与决策支持,提高了整体工作效率。为了顺利推进这一转型,中小学校需在硬件和软件两方面加大投入。在硬件方面,配置高性能的计算机服务器及终端设备,确保信息处理速度与系统稳定性。在软件方面,则需采购或定制开发一套既能满足当前预算管理需求,又具备良好扩展性的管理软件,不仅包括基本的预算管理模块,还应考虑引入智能化的分析工具,如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以便于深度挖掘数据价值,为学校的资源配置和战略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此外,在构建全面预算管理信息系统的过程中,中小学校还应重视信息技术人才的引进与培养,组建由财务专家与IT技术人员构成的跨领域团队,以确保系统建设的专业性和实用性。团队需深入分析中小学校的预算控制流程,将其优化后嵌入系统设计中,设定合理的预算收支规则与阈值,实现预算执行的自动化监控与预警,有效防控财务风险。

通过上述措施,中小学校可以逐步实现全面预算管理从手工操作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变,提高管理的覆盖面和深度,提升决策的时效性和精确度。这一转型不仅能够显著增强财务管理的效能,还能为中小学校的长期发展提供坚实的财务支撑,促进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与高效使用。

五、结语

中小学校要认识到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根据学校的发展目标编制预算,依法依规执行预算,及时对预算执行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反馈到各部门,落实反馈结果,以不断适应教育教学管理的要求。全面预算管理作为中小学校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科学合理编制预算,严格执行预算,积极推进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最大限度实现预算评估的公平、公正。同时,更加注重结果导向、强调成本效益、硬化责任约束,以提升中小学校资金使用效益,保障中小学校健康、稳定、和谐发展。

引用

[1]张玮.浅谈中小学全面预算管理[J].商讯,2020(34):181-182.

[2]欧健.中小学校全面预算管理及其绩效考评研究[J].财会学习,

2021(26):59-61.

[3]程欲协.中小学全面预算管理探讨[J].产业创新研究,2020(19):

103-104.

[4]张淑君.全面预算管理在公立中小学的应用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9(15):30-31.

作者单位:广州市海珠区鹤鸣五巷小学

■ 责任编辑:王颖振 蔺怀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