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及对策分析

2024-12-04 00:00:00谭潇玮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24年11期

一、前言

经济师是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经济师能够对医院的资金使用质量、资金安全性等各方面进行有效管控,从而提高管理质量,确保资金使用、人力资源管理的科学性,为医院日常经营管理和未来发展发挥积极作用。在市场环境复杂多变、竞争压力增大的背景下,医院需要打造高水平、高素质的经济师团队,并通过经济师对现有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加以优化,进一步解决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在模式、机制和理念等方面的瓶颈,进一步发掘人力资源潜能,实现人力资源管理创新与发展,助力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实现健康科学发展。

二、医院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一)经济师的定义与作用

经济师是指具有经济学相关知识和技能的人才。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掌握的资金数量逐步增大,对于经济师的需求也不断升高,经济师已经成为企业实现快速发展和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经济师的日常工作包括分析国家和地方经济政策、分析市场环境变化趋势和方向、评估投资项目和制定预算计划等。经济师需要以经济学理论知识和分析方法为工具,为企业日常经营、发展决策提供意见和指导,确保策略的可行性和安全性。经济师不仅需要具备丰富的经济学知识和实际工作经验,同时还需要具备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能够根据企业发展需求和市场环境情况快速制定科学、可行的方案。对企业而言,经济师在资金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未来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价值[1]。

(二)经济师在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功能

经济师能够帮助医院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提高数据分析质量,进而完善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在实际工作中,需要经济师时刻关注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估,从而对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加以完善。同时,经济师还需要注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平衡,避免医院的发展方向与社会发展方向出现偏离。经济师不仅能够帮助医院制定符合市场趋势和经济规律的发展战略,还能够提高医院的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此外,经济师还可以为医院的发展规划提供经济层面的指导和意见,以保证医院发展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三、医院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

(一)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

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能够有效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医院员工往往数量庞大,各科室、各部门的员工负责的工作内容各不相同,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需要从医院整体发展角度出发,根据市场环境变化和医院发展需求制定人力资源管理策略,从而确保医院实现科学化、规划化发展。经济师能够有效提高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策略的科学性,根据现有经济条件和市场情况对人力资源管理策略进行完善,从而确保人力资源管理策略与医院发展目标相吻合,提高人力资源管理质量。例如,经济师可以根据医院员工自身优势和特点,对薪酬进行合理分配,有效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使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果获得有效保障。同时,通过优化薪资结构、改善绩效评定方式等措施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二)提高医院整体竞争力

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能够提高医院市场竞争力。在医院发展过程中,人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人力资源管理能够优化医院人才培养和引进模式,帮助医院打造一支具有高业务水平、高职业素养的人才队伍,从而提高医院的经营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助力医院实现可持续发展。经济师能够在经济层面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科学性,明确人力资源管理中薪酬管理、绩效考核等相关政策,从而提高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质量,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凝聚力,从而起到完善激励政策、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作用。

(三)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是保障医院人事调动、岗位调整科学性的重要机构,直接影响各科室、各部门的工作效率。人才流失是多数医院面临的重要问题,经济师能够对各科室人才的薪资、绩效进行合理评估,从而确保薪酬的科学性,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保留人才的作用。同时,经济师还能够对不同科室和部门的资源分配情况、人员分配情况进行深入分析,结合医院发展需求制定完善的员工管理制度,从而提高各科室工作效能、优化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从而为医院赢得更多经济效益和发展空间。

四、经济师在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职责

(一)管理内容

经济师在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中主要负责对现有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进行深度分析,结合医院日常经营情况、业务情况和发展需求,对现有员工岗位、薪资进行科学规划和调整,在经济层面对现有医院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进行优化和创新,从而满足医院发展需求,提高医院经营水平和人力资源管理效率[2]。

(二)管理目标

经济师在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管理目标主要是优化现有医院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从而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从而最大限度挖掘员工的潜能,提高医院各项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目标需要与医院发展目标保持一致,通过对现有资源的科学利用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经营水平,从而满足医院发展需求,提高市场竞争力,为医院实现发展目标提供帮助。

五、医院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一)经济师数量偏少

目前,医院普遍存在经济师数量偏少的问题,无法满足医院人力资源管理需求。众多医院存在经济师数量少、业务能力不足的问题,尽管很多医院为高素质经济师提供丰厚薪资待遇和条件,但仍然存在人才缺乏的情况。由于经济师与医院人力资源管理融入不足,导致相关工作质量不高。同时,经济师不仅需要完备的经济学理论基础,还要对医院日常管理工作和各项医疗活动具有清晰认知,因而经济师岗位对于人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要求非常高。但很多经济师无法达到医院的各项要求,导致医院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效能不足。

(二)经济师职业培训体系不完善

由于管理理念缺失,部分医院对于经济师的重要性认知不足,在开展人力资源管理时没有专门引进经济师,导致人力资源管理的实际效果不佳。同时,部分医院还存在培训体系不完善的情况,加之对经济师职责范围不明确,导致培养的人才无法满足经济师岗位的要求,对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无法起到应有的促进和改善作用。部分医院经济师培训体系往往流于形式,培训内容、流程不够完善,培训规范性不足,培训时间短、难度低、管理松散,最终导致培养的人才无法承担人力资源管理任务,进而影响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开展[3]。

(三)人力资源管理理念过于保守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力资源管理的观念、模式及运作方式都在不断更新,但部分医院仍然存在观念落后、理念保守的问题,无法满足医院发展需求。在经济师培养方面,现有培训机制与激励机制不匹配。管理部门更重视业务培训,对于管理理念方面的培训不足。在激励机制方面,部分医院存在落实不到位的问题,导致从业人员缺少工作热情和积极性,进而影响人力资源管理的质量[4]。

(四)经济师业务能力水平不足

随着医疗需求的快速增长,医院日常工作量增多、工作难度增大,同时面临的市场环境也更加复杂、多样,医院肩负的社会责任不断增加,对人力资源管理也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别是要求人力资源人员具有较高的素质及专业素养。对于经济师而言,不仅要具备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还要具有把控能力、分析能力和创造能力,但一些医院的人才培训模式、观念和业务水平等跟不上要求,导致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与发展需求产生严重脱节,影响医院未来发展。

六、医院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

(一)转变管理理念,提高管理能力

医院要转变现有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明确经济师在人力资源管理队伍中的角色定位和职责,通过经济师强化人力资源管理的质量和效果。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医院要结合发展需求和自身情况制定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并进行动态调整,确保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与实际情况相吻合。依托经济师对现有管理模式进行优化,对各部门人员配置、工作内容和组织架构进行优化,在保证各部门日常工作正常开展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运行质量和效率,降低运维成本。同时,对具有高素质和业务能力的人才给予重视,积极培养并招募具有专业能力的人才担任经济师,并明确经济师队伍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职能,推动医院实现高质量发展[5]。

医院经济师也要结合市场环境和医院发展情况转变管理意识和思维,实现自身管理水平的有效提升。经济师要充分考虑市场环境变化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以传统管理理念为基础,结合医院发展需要和市场环境变化创新管理思路和模式,提高自身创新能力,对医院的人事调动、绩效评估、人员管理、薪酬发放等各个环节加以优化,从而提高医院人力资源管理质量,推动医院实现高水平发展。

(二)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智能化

伴随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智能化成为各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同样需要利用智能技术加以优化,以提高人力资源管理质量和效率,推动医院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实现现代化。医院要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深化智能技术的应用,并建立与智能技术相配套的管理机制,从而确保人力资源管理的数字化转型。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进一步完善考评机制,将信息素养、信息技术和智能化理念作为考评重点内容,从而提高人力资源管理队伍的信息化水平。以人才评估为例,医院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对人才进行评估,对人才的工作、生活、特点、喜好等相关数据进行统一采集,并将数据传输到管理系统中,利用信息技术开展评估工作,以此提高人才评估的全面性、客观性和真实性,减少主观情感因素的干扰,提高评估质量和效率。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可以结合员工的优点和特长,根据评估结果将人才分配到最擅长的职位。可见,采用信息技术开展人才评估,不仅能够提高人才评估的质量和效率,也为医院日常工作和未来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 。

(三)健全人才培养体系,提高经济师业务能力

针对目前医院普遍存在的经济师人才能力不足、培养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健全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对经济师的有效培养是重要措施之一。人力资源管理的开展质量对于专业人才的素质和能力具有非常高的要求,医院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不仅要加强对经济师的培训,还要加强对人才的引进。医院要针对现有经济师进行定期思想教育和业务培训,在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同时转变经济师的管理思维和意识,实现对经济师管理水平的全方位强化。同时,医院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还要结合当地市场环境和发展需求进行针对性培训,确保经济师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符合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各项要求。在人才培训层面,医院要积极创新培训模式,通过专业人员指导、委托外界机构培训、安排经济师进修学习、构建职业指导机制等方式,为经济师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和发展环境,从而促进经济师得以快速成长。

除完善培训体系外,医院还要对现有激励机制加以完善,以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激励机制要在各项业务、学习层面实现全覆盖,将医院各项工作内容全部纳入激励范围,例如在技能培训、员工发展、项目创新、职业技能竞赛、日常表现等各个环节建立激励机制,从而丰富医院激励机制的维度,在不同层面实现对员工的激励,最大限度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

(四)创新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加快内部改革

医院要改革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推动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现代化发展。医院要对经济师的职责加以明确,按照部门、科室对管理职责进行划分,使所有管理职责明确落实到具体经济师,以此确保人力资源管理得以高质量开展。同时,对现有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加以优化,基于新的管理理念对原有制度进行创新。例如,在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中,往往通过激励机制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但没有体现竞争意识。竞争意识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理念,能够为所有员工提供公平、公正的竞争平台,从而以竞争的方式促进所有员工实现快速成长。因而,在医院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中需要明确竞争机制,将知识、创新能力和职业素养作为内部竞争的指标,从而实现对员工基础能力、创新思维和职业素养等各个方面的有效改善。同时,通过竞争机制激发员工自我反思、自我挑战的意识,从而实现对员工队伍的有效培养。

对医院经济师而言,主要职责包括对医院现有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人员调动、薪资管理、绩效管理等各方面进行审核和分析,需要对医院人力资源架构具有清晰的认知。因此,经济师要定期与医院员工进行深入沟通交流,了解各部门和科室的具体情况,并以此为基础对现有管理制度进行优化调整。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定期安排经济师与各科室员工进行交流谈心,从而提高经济师对于医学技能和医疗活动等相关技术的认知程度,辅助经济师更加深入地了解各科室员工对医院现有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薪酬管理模式和绩效考核模式的意见,从而根据员工意见和医院发展需求对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进行优化,体现人力资源管理“以人为本”的原则,以此来提高各部门员工对于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认可度,确保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得以有效执行。

七、结语

综上所述,人力资源管理在各行各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对医院而言,人力资源管理直接影响员工的工作质量和效率,对医院的未来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医院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提高对经济师的重视程度,积极引进经济师优化人力资源管理队伍,并通过经济师对日常经营和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问题进行分析评估,确保人力资源管理的科学性,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效能,强化经济师岗位在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地位,从而推动医院实现高质量发展。

引用

[1]季清华.高级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24(01):113-116.

[2]田敬辉.高级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现状及对策解析[J].中国集体经济,2023(32):92-95.

[3]万晓斐.高级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22(35):101-103.

[4]武晓慧.高级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商讯,2022(18):187-190.

[5]王文峰.论高级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现状及对策[J].中国市场,2021(25):109-110.

作者单位:烟台市中医医院

■ 责任编辑:王颖振 蔺怀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