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转型路径研究

2024-12-04 00:00:00杨茂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24年11期

一、前言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国有企业推进财务管理信息化转型不仅仅是提升竞争力的关键途径,更是适应数字化时代商业环境的迫切需求。财务管理信息化不仅可以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效率,而且能够实现财务信息的实时采集、分析和监控,从而为企业的决策提供准确、及时的信息支持。在国有企业中,财务管理的效率与规范性直接影响企业的稳健发展和可持续性。然而,国有企业在推进财务信息化转型的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常常束缚了国有企业信息化发展的步伐,信息化建设投入不足更是制约了转型进程,这些问题使得财务信息化转型变得尤为艰难,需要企业深入分析与解决。因此,本文详细探讨了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转型的必要性,并深入分析了当前国有企业在财务管理信息化面临的主要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路径建议,以期为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转型指明方向,确保其在数字经济时代保持竞争优势,实现更高的财务管理效能。

二、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转型的必要性

(一)整合财务管理与业务活动

国有企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管理手段,实现了财务管理与业务活动的全面整合。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先进技术,国有企业能够迅速而准确地进行财务核算、分析、控制、决策和监督等各项活动,不仅提高了财务管理的效率,同时也使得企业能够充分地利用数据资源,进一步提升决策的效率和管理水平,从而推动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国有企业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融合互联网技术,使财务管理信息化不仅是对财务核算的有效处理,更是对企业全面管理的高效支持。

(二)提升内部控制效果

提升内部控制效果是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转型的重要作用。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实施依托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云计算以及人工智能等多种现代科技手段,为国有企业创造了一种全新的财务管理模式。这些技术的应用使得财务信息能够实现及时、全面、准确的处理,从而有效提升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效果,显著提高业务运营的质量与效率。尤其是大数据技术的应用,能够使国有企业精确地收集、整理、分析和存储财务数据,为管理层提供可靠的决策支持,确保决策具有科学性和准确性。这种以科技为驱动力的财务管理模式,赋予国有企业更强的应变能力和灵活性,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从而实现财务管理的现代化和科技化,并确保企业能够持续稳定地发展,抓住更多商业机会[1]。

(三)打造现代化财务管理模式

现代化财务管理模式可以被定义为一种将先进信息技术与现代化管理手段相结合,以实现企业财务核算、分析、控制、决策和监督等关键职能的综合性体系。这一模式充分借鉴了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将财务管理信息化视为现代化财务管理的核心元素,不仅在技术层面上强调使用计算机、网络通信、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工具,而且在管理层面上强调流程优化与创新。与传统财务管理模式相比,现代化财务管理模式注重通过科技手段实现数据处理的全面性、及时性和准确性,使得国有企业能够更加有效地管理资源、优化流程、提升管理效率,并迅速响应市场变化。此外,这种模式也强调财务管理与业务活动的融合,打破信息孤岛,使得财务信息能够在国有企业各部门之间自由流动,支持企业的整体运营和决策。因此,这一财务管理模式为国有企业提供了先进而高效的管理手段,有助于提高企业竞争力,推动其持续发展,进一步提升企业在数字化时代的适应能力与管理水平。

(四)提升管理效率

科技驱动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在于其广泛应用了网络通信技术和智能化技术,这一点与“财务信息化借助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大数据技术和智能化技术,实现财务管理一体化、网络化和集成化”的定义相符。这些先进技术的应用使得国有企业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化经营的需求,例如,国有企业能够通过网络通信技术实现跨部门的信息共享与沟通,提升内部协作效率,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则有助于国有企业对财务数据实现自动分析与处理,提高数据处理效率[2]。因此,科技驱动的财务管理信息化不仅体现了数字化时代的发展趋势,而且对国有企业的管理水平提升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一)业财一体化进程受限

在国有企业中,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的独立状态妨碍财务一体化进程。受传统管理理念影响,两个部门通常独立运作,财务部门在工作时对经营活动缺乏全面了解,导致业务数据无法被及时统计,对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能力产生一定制约。业财融合受到人员和资金的限制,进展相对缓慢,从而影响了财务管理信息化的顺利推进。为解决这一问题,国有企业要强化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通过推动业务与财务的高效融合,确保信息的顺利流通,可以有效提高整体财务管理的效能。在这一过程中,国有企业要引入业财融合的最佳实践,例如建立定期的交流机制、共享经验、制定统一的数据标准等,有助于加强部门间的合作,打破信息孤岛。因此,国有企业应当致力于通过加强内部沟通与协作,实现业务与财务的紧密结合,从而推动业财一体化进程,提升整体财务管理的水平。

(二)对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投入不足

当前,一些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进程缓慢,尤其是投入水平不足问题较为明显,主要源于国有企业对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认知不足,缺乏对财务管理创新的重视程度,导致财务管理信息化项目往往停留在探讨层面,未能得以充分实施。同时,部分国有企业复合型人才不足,导致财务管理人员依然采取传统工作模式,难以迅速适应信息化建设的需要。此外,部分国有企业财务部门与技术部门之间沟通不畅,也成为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投入不足原因之一。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国有企业提升对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认知水平,提高对财务管理创新的关注度,增强内部管理的严谨性,同时拓宽人才引进渠道,提升对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投入水平,将有助于推动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发展,提高其在数字化时代的竞争力[3]。

(三)财务信息系统功能不完善

当前,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存在功能不完善的问题。当前市场上的财务管理软件尽管具有实时监测和快速集成的优势,但在应对国有企业庞大业务规模时仍显得力不从心。一些国有企业由于缺乏技术人员,通常与外部软件研发公司合作,但构建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难以发挥应有的效能,无法涵盖所有财务流程。为解决这一问题,国有企业迫切需要强化对技术人才的培训,提升自身软件研发能力,确保全面完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功能。只有这样,国有企业才能实现对财务数据的全面覆盖,以适应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需要。这一措施不仅能够提高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整体效能,也有助于消除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功能不完善带来的风险,从而提升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

(四)财务管理模式有待改进

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在推动国家经济发展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然而,与快速响应市场变化的私营企业相比,国有企业在发展速度上往往显得较为缓慢,这一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其财务管理模式相对僵化与滞后。传统财务管理方式虽然在一定时期支撑了国有企业的稳定运营,但在信息化背景下,其局限性日益凸显,主要体现在信息处理能力不足、决策支持功能弱化以及对市场变化反应迟钝等方面。这些问题直接限制了国有企业在成本控制、盈利能力增强及投资决策优化等方面的能力,进而影响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面对这一挑战,国有企业迫切需要进行财务管理革新,以适应数字化时代的步伐。国有企业要打破原有财务管理框架,积极引入并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如云计算、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以构建智能化、集成化的财务管理平台,不仅能实现财务数据的实时采集、精准分析与高效利用,还能通过深度挖掘数据价值,为管理层提供科学、前瞻性的决策支持,有效提升资金运作效率和风险管理水平[4]。同时,国有企业应积极吸收国内外先进的财务管理理念,比如全面预算管理、绩效管理和价值管理等,并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进行创新性实践。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强化内部控制、推行成本精细化管理等措施,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此外,加强财会人员的培训与引进,提升团队的专业技能和信息化素养,也是改革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综上所述,国有企业要摆脱传统财务管理模式的束缚,必须主动拥抱变革,通过技术创新和理念更新,构建适应信息化时代的新型财务管理体系,不仅是提升自身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更是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推动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求。在此基础上,国有企业将更加灵活地适应市场环境变化,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财务基础。

(五)对财务管理信息化重视不足

国有企业在面对信息化时代的财务管理要求时,往往存在管理层对财务管理信息化重视不足的问题。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部分国有企业管理层的思维仍然停留在传统财务管理模式上,对信息化的认识不到位,甚至存在一定程度的抗拒心理,认为传统的财务管理方式已经足够可靠且稳定。由于管理层思维的限制,国有企业在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上的投入和规划严重不足,进而影响企业的整体竞争力。此外,管理层重视程度不足还可能导致国有企业内部对财务管理信息化的目标不明确,缺乏统一的战略规划,继而影响各部门的执行效率。此外,管理层的意识还会传递给财务团队,使得财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不愿意或不敢尝试新的技术和工具,导致财务信息化的进程出现停滞。这种情况将进一步阻碍国有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的创新,进而影响企业对市场变化的反应速度、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以及决策的科学性。因而,解决管理层对财务管理信息化重视不足的问题至关重要,不仅关系国有企业能否在数字化时代取得进步,更关系其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的生存与发展[5]。

四、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转型的路径

(一)解锁业财一体化通道

解锁业财一体化通道对于国有企业来说是破解财务管理信息化挑战的关键一步,特别是在业财一体化进程受限的情况下。国有企业可建立信息共享中心,以打通业务和财务之间的信息通道。信息共享中心作为信息交换和传递的核心平台,不仅能够优化组织结构、规范内部流程,还能实现标准化、统一化的信息采集和传输。通过这样的措施,国有企业能够提高信息使用效率,使得财务部门更加高效地处理各类信息,同时也使业务部门能够及时了解相关财务信息,从而促进业财融合。此举不仅提升了财务管理效能,也推动了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与生产经营的深度融合,确保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稳步推进。因此,解锁业财一体化通道是国有企业应对业财一体化进程受限挑战的重要策略之一,对于推动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提升至关重要。

(二)提高对财务管理信息化的重视程度

为解决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投入不足的问题,必须提高对财务管理信息化的重视程度。国有企业管理层应深刻认识到财务管理在内部控制中的关键作用,可通过加大资金投入、提供技术支持以及构建完善的信息化管理制度来推动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建设。此外,财务管理人员的积极参与和持续学习是推动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环节。通过形成积极的学习氛围,促使财务管理人员主动获取并运用信息化知识,不仅有助于构建财务管理制度,也有助于形成国有企业对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全面支持。综合来看,通过上述措施,国有企业能够建立一个全方位的支持体系,为财务管理信息化的稳健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推动企业更好地适应数字化时代的管理需求,进一步促进其在市场竞争中的持续发展。

(三)完善财务信息系统功能

为完善财务信息系统基础功能,国有企业应提升财务团队的整体素质。首先,通过制定培训计划,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使其熟练掌握财务信息系统,有力支撑财务信息系统发挥功能。其次,加强法规培训,确保财务人员了解并遵守相关法规,从而提升财务管理的合规性。最后,通过警示教育宣讲等方式,强化对财务团队的监督工作,以保证财务信息系统使用过程中不受道德风险的干扰。这些举措有助于提升财务团队对信息系统的适应性和运用水平,为财务信息系统的优化和完善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优化财务管理模式

首先,国有企业管理层应将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提升至战略高度,认识到财务管理信息化不仅是一项技术升级,更是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关键一环。国有企业管理层在制定发展战略时,要将财务管理信息化作为核心支撑要素,确保资源的合理配置,为财务管理信息化项目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和组织保障。其次,国有企业应明确财务管理信息化的阶段路径,从基础的财务信息系统建设起步,逐步过渡到高级的业务流程自动化、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系统。建设初期的重点在于实现财务数据的电子化存储与标准化处理,打破信息孤岛,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随后,通过引入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等,实现跨部门的信息共享与业务协同,提升财务管理效率和决策质量[6]。再次,强化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也是推进财务管理信息化不可忽视的一环。随着国有企业对数据依赖度的增加,必须建立健全的数据安全管理制度,采用加密技术、访问控制等手段,确保财务数据在传输、存储过程中的安全性,确保企业及客户的利益不受侵害。最后,培养和引进兼具财务管理知识与信息技术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是推动财务管理信息化深入发展的重要保障。国有企业应通过内部培训、外部合作等多种形式,提升现有财务管理人员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并吸引外部专业人才,构建适应信息化要求的财务管理团队。

(五)加强对信息化安全的重视

国有企业要构建财务信息安全防范系统,加速财务信息化建设进程。通过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建设安全防火墙、完善后勤保障制度,有助于确保信息化系统建设能够顺利推进并投入运营。通过这些措施,国有企业能够更好地认识到财务管理信息化对业务的重要性,加快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步伐,确保企业在数字化时代保持竞争力。

五、结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转型已成为提升竞争力、适应数字化发展的迫切需求。本文深入剖析了财务管理信息化对国有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作用,同时正视转型过程中的挑战。通过提出转型路径,旨在为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发展提供有益启示,引导企业适应信息化潮流,实现更高的财务管理效能。

引用

[1]林平英.关于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改革探讨[J].金融文坛,2023(09):82-84.

[2]史云华.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J].财经界,2023(25):114-116.

[3]洪秀彦.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改革探讨[J].财经界,2023

(32):126-128.

[4]李雪.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探讨[J].中国集体经济,

2023(26):126-129.

[5]段长娟.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探析[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3(22):106-108.

[6]丁雅奇.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问题及对策[J].纳税,2023,

17(23):88-90.

作者单位:中国铁建昆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 责任编辑:韩 柏 王纪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