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借助操作活动更好地理解面积概念

2024-12-04 00:00:00邢佳琦孙波
教学月刊·小学数学 2024年11期

如何借助操作活动更好地理解面积概念,可以设计以下教学环节。

一、完善“面”的概念,理解度量意义

1.出示一张正方形照片和一张长方形照片,并提问:“如果要为这两张照片定制相框,需要了解哪些信息?周长指的是哪一部分?面积指的是哪一部分?”

2.出示图1,并提问:“你们能否找到这些图形或物体的面积?”引导学生发现,无论是实物还是几何图形,无论是平面还是曲面,它们表面的大小就是面积。

3.引导学生利用“重叠法”比较面的大小。在比较面积的过程中,学生意识到两张照片的面积无法直接用“重叠法”进行比较,从而激发他们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二、明晰度量单位,构建面积概念

1.出示学习任务和活动要求。对于“比较照片面积”这一操作活动,教师提供度量材料和活动要求,组织学生进行四人小组合作探究。

具体活动要求如下。

(1)思考:可以使用哪些材料来测量面积?

(2)实践:动手量一量。

(3)记录:“照片的面积是( )个( )的大小”。

2.全班交流分享。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发现学生采用了四种不同的方法(如图2),其中大多数学生倾向于采用方法①和方法②,而少数学生则采用方法③和方法④。基于此,教师组织全班进行交流分享。

方法①:用面量。教师提问:“铺满后如何判断两张照片的面积大小?”引导学生采用“数量+度量单位”的方式来描述面积的大小,从而从量化的角度理解面积,培养量感。

方法②:用体量。教师提问:“使用小正方体测量与使用小正方形测量有什么异同?”引导学生发现,尽管摆放的是小正方体,但实际使用的度量单位是小正方形。

方法③:用线量。教师提问:“能否用小棒来测量面积?”将方法③和方法①联系起来,引导学生由线想面,发现“虽然摆放的是小棒,但心中想象的是小正方形”。

方法④:用圆量。教师提问:“圆与圆之间存在缝隙,这样的测量结果准确吗?”将方法④和方法①联系起来,引导学生由圆想方,发现“虽然摆放的是圆形,但心中想象的是小正方形”。

通过对比和联系多种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从这四种测量照片面积的方法中,你们发现了什么?学生发现尽管使用的材料不同,但实际上都是在使用正方形进行测量。

三、突破二维局限,发展推理意识

1.基础练习。如图3所示,有小组采用了这种方法来测量面积,你们觉得能测量出两张照片的面积大小吗?为什么?

2.拓展练习。如图4所示,有同学利用这些小正方形就量出了盒子前面、侧面、上面的面积,你们能看懂吗?

上述设计弥补了教材将线、面、体分开教学的缺陷,将对面积的认识置于三维空间之中,让学生从多个维度中抽取所需测量的量,引导学生的思维从实际操作、直观观察转向抽象思考,从而使概念理解逐渐由“混”到“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