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心理健康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在此背景下,如何运用智慧体育手段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成为体育教师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本文从智慧体育角度,分析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存在的问题及产生原因,提出运用智慧体育手段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实践路径,包括加强智慧体育环境建设、实施智慧体育教学改革、强化智慧体育心理干预与咨询、开展智慧体育特色活动等。
关键词:体育教育 心理健康 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02-(2024)-22-187-3-ZL
1、前言
智慧体育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对体育活动进行智能化改造和升级,以提高体育活动的效率、质量和参与体验。智慧体育的核心在于通过技术手段实现体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体育服务的个性化定制以及体育管理的精细化。
智慧体育通过提供个性化、互动性强的体育活动和训练,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成就感,从而促进心理健康。它利用技术手段监测学生的运动表现和生理状态,及时反馈和调整训练计划,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和自信心。同时,智慧体育还能创造社交互动平台,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建立友谊,减少孤独感,提升社交技能,这些都有助于缓解压力、提高情绪状态,进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高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逐步引入智慧体育。它将计算机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应用于体育教学中,从而实现体育教学和管理的信息化,并由此带来一系列的变革。在这种背景下,智慧体育逐渐成为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形式。本文将智慧体育应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基于这样的逻辑:基于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问题,从智慧体育角度分析、探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根据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和要求,设计智慧体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模式;基于智慧体育实际应用案例分析,总结智慧体育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路径。
2、智慧高校体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在协同逻辑分析
智慧体育在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体育教育不仅能够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帮助学生养成积极乐观的心态。另外,通过体育教育,还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竞争意识与团队意识。在竞争中能够展现自我价值,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从而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体育教育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以及独立思考能力,对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缓解学习压力、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生心理素质,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在高校体育教育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是非常有必要的。因此,高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体育教育中,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掌握心理调适方法、培养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形成积极乐观的心态和独立思考能力,使高校体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协同发展。
2.1、目标一致性
体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着目标一致性,高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与体育教育有机融合,通过体育教学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在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应注重学生个体差异性,根据不同学生的自身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体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一致,都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积极乐观的心态,使学生能够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比如在体育教学中,通过对身体素质进行锻炼,能够提升学生身体素质水平和对困难和挫折的应对能力,并且还能够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保持良好心态,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因此,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在目标上具有一致性。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身体素质的训练来提升学生对运动项目的兴趣度以及自信心。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一些运动竞赛活动来培养学生之间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2.2、内容互补性
心理健康教育和体育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互补性,高校体育教育能够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同时也能够培养大学生的意志力和心理素质。因此,高校体育教育可以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高校体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都是通过体育活动来进行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两者相结合,相互促进。
一方面,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渗透心理健康知识,如培养自信心、增强自我意识等。通过这些知识的传授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克服自己在生活和学习中所遇到的困难与挫折,从而使其养成积极乐观的心态。另一方面,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心理调适方法和技巧。例如,在对大学生进行身体素质训练时可以教会他们一些简单的呼吸、放松肌肉的方法和技巧,从而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另外,通过高校体育教学还可以使学生获得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例如教师可以教授学生如何缓解压力、如何解决人际关系、如何处理矛盾等知识与技能。通过这些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能够帮助学生养成乐观、积极的心态。
2.3、作用互补性
体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在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两者存在着明显的不同,这是因为体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不同的作用机制。体育教育是一种全面锻炼身体,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教学模式,而心理健康教育则是通过运动训练与心理辅导来实现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另外,体育教育还能够促进学生意志品质的锻炼和培养,而心理健康教育则主要是通过体育课程教学来实现的。因此,高校在开展体育教学时应该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培养。除此之外,在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可以通过体育运动来帮助学生缓解学习压力、提高学习效率和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同时在大学生进行体育运动时也可以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和社交能力。此外,高校应该通过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来帮助学生缓解学习压力和提高学习效率,从而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此外,高校体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互补关系,这是因为体育活动能够使大学生身心都得到全面发展。通过体育活动不仅能够让他们放松心情、缓解压力、增强自信心以及培养集体荣誉感,同时还能培养他们良好的竞争意识和团队意识。另外,通过体育活动还能够使他们形成积极乐观的心态和独立思考能力。由此可见,高校应该注重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只有在二者协同发展下才能真正达到高校体育教育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目的。
3、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实困境
3.1、心理健康知识缺乏,自我调节能力不足
从学校体育课程设置上看,由于大学生自我意识、自主能力都有了明显提高,但是高校体育课程体系尚不完善,更多的是注重学生身体素质和基本运动技能的训练,对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授比较少。另外,由于大多数大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了解不足,再加上学校体育课程设置上没有体现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也没有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老师或辅导员,因此大学生普遍存在认知不足、缺乏自我调节能力的问题。
3.2、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滞后
近年来,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和成就,但是由于传统体育教学理念的束缚和体育学科自身发展的原因,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还存在不少问题。
一方面是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不高,对运动兴趣不浓厚。另一方面是很多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时还存在重智育轻德育、重教轻育、重竞技轻体能等现象。这些问题导致大学生运动意识不强、运动兴趣不高、运动技能水平有限。同时,一些高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普及不到位,学生缺乏心理健康知识与技能培训,致使其自我调节能力不足。
3.3、网络文化冲击大学生健康成长环境
网络文化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传统的大学生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也给大学生带来了诸多影响。
很多高校体育教师并未意识到网络文化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重要性。有些高校体育教师在网络环境下出现了学生少、课程多、任务重、压力大等问题;有些高校体育教师对网络文化冲击带来的负面影响认识不足,缺乏必要的应对措施;有些高校体育教师在网络环境下出现了学生多、压力大等问题。因此,如何利用智慧体育手段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干预与咨询成为高校体育教师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
4、智慧体育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实践路径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而体育作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智慧体育以其独特的优势对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将智慧体育引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充分利用智慧体育系统中的大数据资源和大平台优势,构建具有专业特点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可以为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提供新思路。
4.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利用智慧体育创设情境,可以通过个性化运动推荐、互动式运动体验、社交化运动平台和实时反馈与激励等手段,激发大学生的运动参与兴趣。这些策略能够提供定制化的运动体验,增加运动的趣味性和社交性,同时通过及时的正面反馈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在于提高大学生对体育教学活动的兴趣,激发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在大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设情境,以提高学生对体育教学活动的兴趣。智慧体育借助“互联网+技术”可以创设多样化的情境,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接受教学内容。教师可以通过在平台上创建教学视频、图文等形式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如在进行羽毛球教学时,教师可以在平台上创建羽毛球教学视频,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相应的情境,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来感受羽毛球运动带来的乐趣。通过教师创设不同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高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例如:教师可以利用智慧体育平台上创设挑战模式来开展羽毛球教学活动。教师可以发布羽毛球挑战任务,并邀请学生加入挑战中来。通过这种方式来吸引大学生参与到羽毛球教学活动中来,进而使其产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兴趣。
4.2、组织活动,实现自我管理
利用智慧体育组织活动,可以通过智能穿戴设备监测学生的运动数据和生理指标,结合个性化运动计划和目标设定,帮助学生实现自我管理。通过实时反馈和进度追踪,学生能够直观地看到自己的进步,增强自我效能感,同时,智慧体育平台提供的社交互动和挑战活动,能够增强学生的社交支持和团队归属感,这些都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
大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体育锻炼是一种有效的自我管理方式,能够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实现心理健康。智慧体育通过线上组织体育活动,可以帮助大学生有效地实现自我管理,进而有助于心理健康。首先,智慧体育将线上线下的教学模式相结合,将传统的线下课堂转变为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教学模式。同时,教师可以通过智慧体育平台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比如开展线上体育运动知识竞赛、线上运动会等。大学生可以通过线上平台了解各种体育运动的规则与技巧,在掌握相关知识技能后通过参加线上体育运动比赛来提高自己的运动技能和竞技水平。其次,智慧体育还能够帮助大学生实现自我管理。例如,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管理,然后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小组进行体育锻炼和训练,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能力。最后,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来进行分组管理。比如,对于学习成绩好、运动能力强的同学可以给予更多关注与帮助,而对于学习成绩差、运动能力差的同学则给予更多鼓励和引导。这样一来就可以促进大学生之间相互监督、相互学习和共同进步。
4.3、拓展资源,提供专业指导
利用智慧体育拓展资源,可以通过整合在线健身课程、专业教练的远程指导、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等,为学生提供专业的运动和心理健康指导。这些资源能够帮助学生根据个人需求制定合理的运动计划,学习正确的运动技巧,同时获得心理调适的策略,从而在提升身体素质的同时,有效促进心理健康。
由于心理问题具有隐蔽性,大学生很难发现自己出现的心理问题,同时也很难进行及时的自我调节和心理疏导。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向学生传授一些体育知识和技能,帮助他们缓解心理压力。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互联网+教育平台来对学生进行在线指导与服务。目前,许多高校都开设了网络课堂和体育公开课,教师可以在课上提供相关的体育知识与技能。在课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体育运动项目比赛,或者组织一些体育主题的线上活动,例如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竞赛、高校学生体育专项活动等。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可以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帮助来更好地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从而达到自我调节、自我疏导的目的。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建立各种微信群和QQ群来开展体育教学活动。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各种平台开展线上教学活动,也可以向学生分享一些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和方法技巧,从而帮助大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5、结论与建议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而体育作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智慧体育以其独特的优势对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将智慧体育引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充分利用智慧体育系统中的大数据资源和大平台优势,构建具有专业特点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可以为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提供新思路。
参考文献:
[1]王浩杰,张晓英,陈静越,等.新时代高校体育教育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逻辑理路与实践进路[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24,32(04).
[2]何艳群.高校体育心理健康教育功能及实践策略——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心理学的运用》[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23,33(04).
[3]孙晓艳,李中文,刘姝麟.高校体育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以及途径分析[C]//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第三十一届中国高校田径科研论文报告会论文专辑.吉林建筑科技学院,2023.
[4]陈晓斌.高校体育运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评《大学生心理健康》[J].中国学校卫生,2022,43(06).
[5]李丹.“健康中国”背景下吉林省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研究[J].理论观察,2020(01).
[6]霍岩.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引入拓展训练对大学生身体素质及心理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J].科技资讯,2019,17(34).
[7]刘超,牛群.产品脱销效应下体育爱好者口碑推荐倾向的形成机制:有调节的中介模型[J].体育教育学刊,2024,4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