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资源数字化传承与传播策略研究

2024-12-03 00:00:00张博王思彤
新闻论坛 2024年5期

【内容提要】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铸魂工程,数字化为红色文化资源的发展带来了挑战和机遇。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红色文化资源已经同数字技术产生交融的趋势,在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还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价值。创新红色文化资源与数字化相结合的实践路径,提出加强数字化传承、提升宣传效度、搭建数字化平台和促进文旅融合等相应对策,为红色文化资源数字化传承与传播提供新的思路与方向。

【关键词】红色文化资源 数字化 传承 发展

红色文化资源,作为革命文化的具象化体现,涵盖了物质、信息以及精神等多个层面。其核心价值在于:发挥政治导向作用,深化思想教育;继承光荣传统,凝聚民族情感;传播先进文化,净化社会风气;开发文化品牌,推动旅游业发展;培育时代精神,引领社会进步。因此,对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激活、开发与利用,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红色文化资源数字化传承与发展的必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明确指出:“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红色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关键构成要素,承载着红旗飘扬的革命历史、所向披靡的英雄事迹以及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其内涵之深厚、历史之悠久,均彰显了鲜明的时代特色与厚重的历史底蕴。然而,随着时代的不断演进和社会的进步发展,红色文化资源的传承与发展正面临着多方面的严峻挑hWQeRYnOEnihCieoomkdtg==战。因此,红色文化资源的数字化传承与创新发展显得尤为必要。

(一)红色文化资源数字化是发挥红色文化经济功能的现实需要

当前,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已实现显著提升,其重要性不断提升。借助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对红色文化遗址进行重点保护和科学修复,同时精心打造和开发红色旅游线路与热门景区,此举显著增强了红色文化的现实展现力与参观吸引力,从而使其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数字化手段对于挖掘红色文化资源的经济价值具有显著优势。近年来,随着红色文化资源的深入开发、红色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创新、红色文创产品的不断涌现以及红色文化服务的持续优化,红色文化资源的经济价值在社会发展与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增长的推动下愈发凸显。红色文化产业呈现出“红色文化+”的多元化发展趋势,红色文化资源经济价值不断显现,不仅有助于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更为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传承注入了强大的动力。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为文化产业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支撑和强大的资产保障,有效促进了文化产业与文化资源的融合发展。通过数字化手段,红色文化资源能够充分利用数字技术的多元性、共享性和虚拟性特点,提升自主开发能力和市场开发效应,突破传统发展模式的限制,实现文化产业与文化资源的良性互动和协同发展,为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注入新的活力。

(二)红色文化资源数字化是数字化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我国网络使用规模呈现显著增长态势。据权威发布的第5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所披露,截至2023年6月,我国网民数量已达到惊人的10.79亿人,同时,互联网普及率亦达到76.4%的高位水平。这一数据充分表明,互联网已经深度融入我国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数字场景生态不断丰富,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力量[1]。因此单一的红色文化线下传播,已经无法满足当今时代大众的需求,为了提升陈列展览的辐射力与影响力,相关主体应拓宽传播渠道,致力于构建线上线下紧密融合的“云”展览传播体系。通过运用多媒体和数字化等现代化展示手段,力求使文物焕发新生,以更加生动、鲜活的方式呈现在公众面前,让文物“活”起来。

红色文化资源的数字化是网络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首先,数字化技术为红色文化资源的集成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通过建立集成化的数据库和采用大数据技术,可以将分散在各地的红色文化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和呈现。这不仅能够方便人们随时随地获取这些资源,还能够通过数据挖掘和分析,揭示红色文化的内在规律和特点,进一步丰富我们对红色文化的认识。其次,数字化技术为红色文化资源的传播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平台。传统的传播方式往往受到时空的限制,而数字化技术则可以通过互联网、移动媒体等渠道,将红色文化资源传播到更广泛的受众群体中。这不仅能够提高红色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还能够促进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红色文化的了解和认同。此外,数字化技术还有助于实现红色文化资源的升华。通过数字化技术的处理和呈现,我们致力于以更为生动且形象的方式呈现红色文化资源,旨在增强其感染力和吸引力,使之更好地为大众所感知与接受。同时,数字化技术亦可将红色文化资源与现代社会文化进行深度融合,打造出一系列富有时代特色的红色文化产品。

总之,数字化技术在红色文化资源发展过程中的应用是不可替代的。我们应该继续加强数字化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为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三)红色文化资源数字化是传承和发展红色文化的应有之义

文物作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珍贵资产,其不仅承载着历史与文化的厚重底蕴,更在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优势作用。同时,文物蕴含着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对于汇聚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具有重大意义,为国家的长远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精神滋养和坚实的文化支撑[2]。因此,保护文物不仅关乎当代社会的责任与担当,更是对千秋万代文化传承的深远贡献。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存在着闲置、破坏和滥用的问题,因此要以新的视角及方式进行展示与传播,建立红色文化资源数据库,利用数字化修复和再现破损文物,全面掌握红色文化资源的情况。

首先,数字化技术能为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红色文化资源大多具有不可再生性,传统的保护方式往往难以有效防止其受到损害。数字化技术通过高清扫描、三维建模、虚拟现实等手段,可以实现对红色文化资源的精准复制和永久保存,避免因自然或人为因素导致的损失。同时,数字化技术还可以提高红色文化资源的展示效果。

其次,数字化技术有助于扩大红色文化的影响力。传统的红色文化传播方式往往受地域和时间的限制,难以广泛覆盖各个社会群体。而数字化技术则打破了这些限制,可以将红色文化资源迅速传播到全国各地,甚至走向世界。这不仅可以提高红色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还有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文化自信心。

此外,数字化技术还可以促进红色文化资源的创新利用。通过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可以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深入挖掘和整理,发现其内在的价值和意义。同时,还可以结合现代审美观念和文化需求,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创新性的再利用,打造具有时代特色的红色文化产品和服务,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红色文化资源数字化是传承和发展红色文化的应用之义。通过数字化技术,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和传承红色文化资源,扩大其影响力,并推动其创新利用,为传承和发展红色文化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二、红色文化资源数字化传承和传播发展现状

目前,在众多新媒体平台的推动下,红色文化资源的数字化传播相较于传统媒体时代,在传播方式、传播时效、传播覆盖范围等方面均实现了显著的提升。然而,该传播方式仍存在一些挑战,包括数字化传播手段相对单一、红色文化资源创新建设滞后和红色文化资源创新能力式微等问题。

(一)红色文化资源数字化传播手段单一

在新媒体平台兴起之前,红色文化的传播主要依靠电视、电影、期刊报纸以及户外广告大屏等传统媒介,以及红色文化展览馆、革命遗址的线下参观展示和红色文化进课堂等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如今在数智时代,红色文化资源的传播呈现更加全方位、宽领域、立体化的趋势[3]。然而目前在红色文化资源传播方面对于新媒体和互联网等现代传播渠道的运用却显得相对薄弱。并且,当前的宣传内容偏重于历史事件的陈述和英雄人物的介绍,缺乏对红色文化精神内涵的深入探索和多元化表达。因此,宣传内容显得单调乏味,难以激发公众的兴趣和共鸣。这进一步导致公众对红色文化资源的认知和理解仅停留在表面,缺乏更深层次的感染力和感召力。

(二)红色文化资源创新建设滞后

在红色文化资源数字化保护与开发的进程中,目前仍存在宣传力度不足和数字化水平较低的问题。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源于缺乏具有较高知名度和认知度的红色文化网络平台。一方面,在偏远或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资金匮乏,建设红色文化网络平台面临诸多挑战。另一方面,现有的红色网站在创新建设、专业水平等方面存在不足,这直接导致了平台的点击率和使用率较低,未能达到预期的影响力。此外,这些网站大多分散,缺乏整合与共享机制,不利于红色文化的广泛传播。

针对红色文化网络平台的建设,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重建设轻应用”。尽管各地机构高度重视红色资源的收集与建设,但往往忽视了运营的后续维护、数据更新以及外部宣传推广等关键环节,这些通常会导致用户体验和满意度的降低。因此,平台工作人员应高度重视并大力推广数据库的使用,致力于构建一个促进研究者和实践工作者交流的平台,以实现资源共享,推动平台的持续发展。

(三)红色文化资源创新能力式微

当前,红色文化资源的数字化传播虽已借助“两微一端”等新媒体平台,但在内容创新方面仍显不足,主要表现为将线下展示的内容简单地移植至线上平台进行传播。此外,一些官方机构开展的红色文化线上宣传活动,亦存在流于形式的倾向,如表面化的“任务打卡式学习”、机械重复的“炒现饭”式引用列举,以及缺乏细节和创新的过度说教。这些问题不仅削弱了红色文化资源传播的活力和艺术性,也未能有效激发受众主动学习红色文化的内在动力和情感共鸣,导致红色文化数字化传播效果未达预期,其宣传教育作用仅停留在表面。

三、红色文化资源数字化传承与传播的基本路径

保护并发展红色文化资源,不仅是全国各族人民接受红色教育、延续红色血脉、接受红色精神熏陶的坚实基础,更是我们传承悠久历史、弘扬璀璨文化、凝聚强大民族精神的关键途径。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并切实保护好、发展好红色文化资源,以更好地发挥其独特的价值和作用。在实施红色文化资源数字化的征程中,我们应紧扣面临的困境和挑战,以创新发展为引擎,全面推进红色文化资源的数字化进程,实现保护与发展的和谐共生。

我们要深入剖析数字化保护与发展所遭遇的难题,探索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这需要我们不断突破技术瓶颈,运用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将红色文化资源以更生动、更鲜活的方式呈现给世人。同时,我们还应注重数字化产品的创新和个性化,以满足不同受众群体的需求,让红色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彩[4]。

(一)深挖历史资源,加强数字化传承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数字化技术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变革的关键力量,并为保护和推广红色文化提供了新的机遇。红色文化,作为我党在长期奋斗历程中孕育出的先进文化形态,我们不仅需要积极思考和深入挖掘其内涵与时代价值,还应与数字技术紧密结合,构建起一套红色文化数字化保障评价体系,以提高红色文化建设的水平。

在日常管理红色文化资源的过程中,我们应不断创新管理手段,建立一套科学而有效的红色资源数字化管理考核机制。通过绩效考核系统,我们可以强调和纠正红色资源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确保对红色资源的基本信息、保护状况以及开发利用情况有准确的掌握。

通过推动红色文化资源的数字化进程,我们可以实现保护与发展的良性互动。数字化保护不仅能够有效防止红色文化资源的流失和破坏,还能够让更多的人通过网络等渠道接触到这些宝贵的历史财富,让其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生命力。创新驱动发展要以数字化为桥梁,开创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发展的新篇章,让红色文化在智媒时代绽放出更加夺目的光芒。

(二)提升宣传效度,进行精准化、个性化宣传

在现代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应当深刻意识到科技在红色资源保护利用中所蕴含的巨大潜能。特别是仿真技术的运用,能够精确再现红色历史场景,为参观者提供生动且逼真的沉浸式体验,使红色文化得以更加直观、真实地展现。借助先进的科技手段,我们能够将红色物质资源实现数字化转化,同时使非物质的红色资源得以具象化呈现,从而为公众提供更为便捷、高效的红色文化体验渠道。

首先,借助“互联网+”模式,将大数据技术与红色文化资源相结合,通过大数据分析掌握公众的偏好和需求,实现精准推送,从而潜移默化地引导公众亲近红色文化。其次,利用VR、AR等前沿技术,再现历史场景,使游客仿佛置身于红色历史之中,加深对红色资源和红色精神的理解。最后,运用新兴媒体,如短视频、直播等媒介,广泛宣传红色文化。

红色文化宣传不但需要多种手段和渠道,包括展览、故事片、纪录片、网络平台等,而且需要使宣传手段多样化和灵活化,增强宣传的趣味性及互动性,旨在使观众能够身临其境地体验红色历史场景,进而更加深入地理解红色文化的精髓与内涵。红色文化一旦脱离了群众,就会使文化传承流于形式。在数智时代让红色文化“有声有色有形”已经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我们必须勇于进行大胆尝试,秉持创新精神,积极拓展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多种先进技术手段在红色文化传承传播中的应用领域,为红色文化在数字化时代的传承传播奠定坚实基础。

(三)强化资源整合,搭建数字化平台

在红色文化数字化进程中,加强跨领域合作共建,有助于推动红色文化在多元平台上的广泛传播,进而提升其辨识度。同时,这亦能更有效地将具有普遍意义的红色文化元素传递给受众,实现共赢的局面。

构建数字化共享平台是推进红色文化数字化进程的必然趋势。建立统一的红色文化共享平台,便能有效解决信息传递不畅的问题,消除碎片化和分散化现象。首先,利用数字化媒介广泛的覆盖范围,建立一系列具有特色的红色文化数字化平台和频道,汇集各地丰富的红色文化元素,包括红色历史人物、地标、革命历史记录及历史照片等,整合资源并提供搜索引擎功能,以便快捷了解各地区红色文化资源。其次,注重公共文化数字共享平台的服务品质,通过科学的分类和标准化标识,开发大规模的红色文化资源数据库和红色基因库,促进红色文化资源的共建共享和互联互通,增强红色文化资源的传播效力。最后,通过引入数字化新技术,对各类红色展览馆进行情景再现,结合新媒体平台,实现红色文化的多元化创新表达和精准传播,既满足公众需求,又推广了红色文化,进一步提升其影响力和情感认同。

(四)拓展旅游市场,助力红色文化产业发展

红色文化资源不仅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同时亦具有显著的经济价值,对社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为了进一步挖掘和提升红色文化资源的价值,我们应当积极发展数字化红色旅游产业。通过整合红色文化资源与数字化技术,我们可以使红色文化走出博物馆,深入群众生活。例如,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构建数字化的红色旅游展示中心和纪念馆,借助虚拟现实展览、全息投影等先进技术,以数字化的形式向游客展示红色资源,从而增强旅游的吸引力。同时,结合数字技术和文化创意,打造红色文化IP形象,推出相关的衍生品,以促进红色文化的数字化传播和市场推广。我们应全面、深入地贯彻和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特色文化旅游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乘风”数字时代,“共绘”文旅图景,加速推进特色文化旅游建设,努力开创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在数智时代的大潮中,携手共进,共同描绘文化旅游的美好未来。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除了传统的红色文化产业之外,相关机构和企业还应积极探索创新方式,致力于发展动漫、游戏、影视、红色教育等产业[5]。首先,应致力于打造红色主题的精品动漫。相关机构需深入探索可转化为动漫形式的红色历史素材,并运用现代数字技术创作出高质量的红色动漫作品,以受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红色文化。其次,应开发以红色主题为核心的游戏产品。相关机构应制定并实施相应政策,激励游戏开发企业以革命历史为背景,专注于红色英雄人物和感人故事,创作出富有教育意义的红色主题游戏,将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融入游戏之中。最后,应推动红色研学产业的发展。相关机构应明确研学活动的主题定位,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研学课程内容,构建完善的研学平台,以建设多个具有显著影响力的红色文化研学基地。

四、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用心用情用力地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6]。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我们应当积极寻求创新路径与方法,借助新媒体与技术进步的势头,基于对红色文化资源的科学保护和系统研究,进行数字化的红色文化精品展览,提高其传播效率和体验质量,净化网络环境,以满足大众对数字化生活方式的需求,持续推动红色文化资源的数字化传承与传播发展。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数智时代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演进研究”(项目编号:22BKS110)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许丽. 红色文化资源数字化保护与创新发展路径[J]. 人民论坛,2021,(01):139-141.

[2] 林若彤,杨利利. 红色文化资源数字化保护与发展的创新路径探析[J].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24,32(04):42-47.

[3] 王舒婷.新媒体技术赋能红色文化资源数字化传播优化策略[J].传媒论坛,2023,6(11):26-29.

[4] 曹晓慧.论红色资源的数字化传播与创新利用[J].传播与版权,2023,(18):70-72+76.

[5] 刘黎,郑海燕. 红色文化数字化传播创新策略研究[J]. 传媒,2022,(20):80-83.

[6] 习近平.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努力创造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新业绩[J].新长征,2021(11):4-9.

作者简介:张博,东北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王思彤东北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编辑:白 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