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流行语流变对大学生网络文明传播的现实启示

2024-12-03 00:00曹馨升眭国荣
新闻论坛 2024年5期

【内容提要】网络文明是网信事业长期发展下形成的独特场域,是推进网络强国建设的重要组成。网络流行语作为广受大学生欢迎的网络文化,反映了大学生群体的社会心理。网络流行语文化的发展变迁和意义指向为新时代大学生网络文明传播工作提供了实践样本。结合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明确信息传播领导力、搭建立体传播矩阵、把牢马克思主义方向舵和守护网络文明责任的共同作用下,筑牢大学生网络文明传播体系。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 网络文明传播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习近平文化思想

当前网络阵地重要地位日益凸显,网络文明建设日益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关键抓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网络文明建设、国家网信事业发展作出重要指示,在不断探索和有力实施下我国网络文明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为新时代国家和社会长期发展作出重要助力。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深层次的精神力量。2023年10月8日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正式提出并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其中强调要着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这为新时代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提供了根本遵循。更为大学生网络文明传播工作指明方向。

一、梳整:网络流行语的发展变迁和表征意指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23年8月发布《第5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为10.79亿人,年龄结构在18 ~ 30岁的超过17.3%……[1]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信息化为中华民族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2]网络流行语反映出特定时期的社会现象与群体心理,为推进大学生网络文明传播工作提供了现实标本。上海《咬文嚼字》杂志社经读者推荐、网络海选、专家评议等阶段评选出各年度“十大网络流行语”,近五年评选结果(表1)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各领域。样本虽只有五十例,但窥一斑而见全豹,深入研究后仍有新发现。

(一)网络流行语近五年发展变迁

1.无序阶段:自由生长

2019年以前的十多年间,网络流行语的语言风格、感情色彩、意义指向较为庞杂、难以给其一个界定标准,2019年伊始出现拐点。如“文明互鉴”意为加强各国家各民族文明交流、“区块链”和“去中心化”等词随着大众对信息技术关注日盛而流行,成为大学生群体在内多年龄层关注焦点。此后时期网络流行语逐渐向转折期演进,经济发展、社会环境、民生诉求为其演进提供了动能和导向。

2.转折阶段:拔节突破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热度居高不下的词语当属“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此外还有“躺平”,意为放弃努力、消极懈怠、虚度光阴的身心状态,因生动形象的画面感收获热议,其中不乏大学生群体。该词原带些许消极色彩,后经过演绎,变成年轻人勉励自我的反面材料,必须反其道而行才能有所作为,“躺平”一词成为大众自我调侃、宣泄情绪的出口。这一时期繁杂无序的语料库逐渐规整,消极乱象减少,语言风格有所突破,除一贯的诙谐色彩外,具有家国情怀的网络流行语占比明显上升。

3.蜕变阶段:和谐有序

2022年伊始,“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作为党的二十大主题内容频现各大媒体报刊,体现了在党的领导下人民群众团结一致、拼搏向上的精神风貌;2023年,经济全面复苏、社会稳中向好,“特种兵式旅游”、“情绪价值”等流行语反映了人民在满足物质生活的同时丰盈精神生活的社会新风尚。评选结果体现了网络流行语发展逐步成熟有序,在坚持社会学及语言学价值基础上兼具知名度和讨论度。

(二)网络流行语背后的意义指向

1.拓展网络文化话语方式

语言因人的日常交往而存在,语言文化随社会发展进步而丰富。网络流行语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导向,引导网络文化创造性发展,因新颖性、流行性、通俗性强而补充和拓展了网络文化话语方式。

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3],即实现生产方式创造性的质的飞跃,随即“新质生产力”一词引发社会各界热议,成为聚焦国家经济发展的流行语,是宏观经济政策与网络文化话语方式的良好交互,丰富了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网络流行语作为越来越被大众认可的精神名片,正不断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继续传播正能量,引导语言文化生态健康可持续。

2.跟随社会热点发展动向

随着自媒体平台数量和用户数量的激增,人们了解社会新闻、时事动态不再依靠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一个社会事件从发生到广为人知可以在数分钟内完成继而变成全民热议的“爆炸性”事件,留下时代的烙印。网络流行语逐渐起到凝练社会热点事件、表达群众态度的作用,具有强烈的标签色彩,是社会风气、社会文化、社会心理的集中表达。

3.突出青年社群个性表达

流行语反映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心理,是物质世界的思维映射,网络流行语就是在网络媒介中的思维映射产物,是洞悉青年族群身心发展、连结现实世界与精神世界的传声筒。近年网络流行语工具属性大大增强,标签色彩愈发浓烈。自中国进入Web2.0时代以来,用户生产内容模式为网络流行语的大规模传播提供了重要的媒介支持,网络流行语实现了迭代式增长,总体上带有明显的青年亚文化特征,可以说我国网络流行语发展史就是青年群体个性发展史,从这个意义上讲,通过分析和研究网络流行语的演变,能够密切了解青年群体的社会心理,为高校间及内部各级单位开展大学生网络文明传播工作提供了有力参考。

二、解构:网络流行语影响下大学生网络文明传播工作现状

(一)得道——大学生群体“人的主体性”地位提升

科技水平提高和尖端技术发展延展了人的感知和手臂,人的主体性地位在一次次技术革新的浪潮中变得稳固且日益提升;人的想法、观念通过互联网科技实现聚合,超越了物理隔阂、地理限制,经过主观能动的加工,生产出具有不同年龄场域、圈层场域的精神文化产品,网络流行语的产生就是青年群体在网络文化生活场域中创造出的成果,是大学生在内青年群体的社会心理、内心诉求和情感表达。大学生网民的主体性地位得到显著提升,网络流行语具有的创造性、流行性动能进一步反作用于大学生群体,激发其话语创造力和表达主动性,巩固了大学生群体人的主体性地位。[4]

(二)失道——社群文化矛盾日益显现

1.精神文化产品与人的全面发展之间的矛盾

不同定位和价值指向的精神文化产品受到不同教育背景的年轻人喜爱,通过高频交互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年轻人的穿着衣饰、谈吐举止和精神品质,融入大学生日常生活,成为生产生活的一部分。[5]

与此同时,虚拟产品、人机交互技术的发展也引起人们的生活方式呈现不同程度异化,与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需求形成矛盾。具体来看,表面言论自由、彰显个性的行为实际上与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需求背离——看似掌握社会动态实则被“信息茧房”裹挟;缺少思考判断的言论和观点背后是人陷入了形而上的自我满足中;看似选择众多,实则这些精神文化产品中鱼龙混杂,如果盲从,人的主观能动性将受到阻滞,陷入文化虚无主义,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需求被种种诱惑瓦解取代。

2.不同微社群平台理念对立、用户对立产生的矛盾

全媒体时代以豆瓣、B站、微博、抖音、小红书等为代表的微社群平台赢得了流量和大批忠实拥护者,因创设定位、用户结构不同而形成各自的鲜明风格,呈现出阵营式社群文化对立现象,相应形成了不同平台用户之间的社群文化对立和对抗,如主打文艺风格、准入机制严格的平台与开放度高、内容较低俗的平台间存在天然的理念对立; B站热词“后浪”与同年抖音热词“我太难了”背后传递的价值理念形成碰撞;不同社群平台经过用户养成、运作机制已形成平台形象专属文化符号,形成各自独有的社群文化场域,流行语就是不同青年网络文化场域的表征。

三、再塑:大学生网络文明传播工作的优化理路

青年是承担国家复兴、民族富强历史伟业的希望,是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先锋力量。大学生群体富有朝气、善于创新,是网络文明建设中的重要助推,基于大学生网民特征优化网络文明传播工作具体方法,构建网络文明传播体系,对肃清网络风气、推动网络强国和文化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明确信息传播职权推进主体治理协作发力

网络文化构成元素纷繁多样,传播工作应从主体治理抓起,着力主体全方位参与的科学长效治理模式,坚持和完善党对网络文明建设的集中统一领导,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网络文明传播工作的基本遵循。

在全媒体时代,党委相关治理队伍应强化治理理念、能力、作为,深入媒介传播一线,深挖治理手段。近年来国家多次组织召开网络文化、网络信息化建设专门会议,旨在保持网络文明建设高敏锐度和自觉性,推动网络文明传播工作与时俱进,为大学生网络文明传播工作把好出入关卡。

(二)搭建立体传播矩阵赋能网络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要求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这为新闻传播与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联动开辟新道路。首先,从传播者角度来看,无论是思政课堂还是课程思政场景下,教育者可以发掘专业理论的延伸点,实现网络流行语对话学科语言,明辨网络事件性质,引导大学生群体自发做网络文明的开拓者、传播者、践行者。

其次,拓宽网络文明传播方式。高校可以善用网络流行语在大学生中受欢迎特性,搭建网络文明立体传播矩阵。加大红色主题微电影宣传力度,提高作品制作专业度和可观赏性,通过流行标语和宣传海报相结合的方式增强视觉冲击力;大力开展红色主题系列活动,鼓励大学生发挥所长,以视频、音频、漫画等多元艺术创作形式表达正能量,给予大学生浸润式体验,让传统与流行联动,线上与线下合力,赋能大学生网络文明传播工作鲜活的原动力、号召力、影响力。

(三)打造先进文化传播链把牢马克思主义方向舵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8月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6]网络文明传播工作是构建先进文化生态体系的重要环节,是实现国家长远发展目标的精神动力。以中国式现代化为航道,牢牢把握住马克思主义的方向舵,萃取优秀的部分进行精细优化,进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同时,始终保持先进文化的主导地位,打造先进文化的现代化生态链条,使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共生发展。结合网络媒介建构有机统一的文化传播体系。

(四)守好网络传播责任田严守信息监管高压线

网络用户来源繁杂,做好集中开展全媒体传播监督检查工作是维护网络文明传播工作成果的重要举措。守好网络信息防护门是大学生网络文明传播工作的应有之义和底线原则。一是相关部门应督导网站完善信息发布审核、用户实名管理等制度,适度提高平台注册通行门槛,建立专门小组进行后台管理。二是对自媒体平台传播乱象实行渐进式整改,严肃追究网络谣言发布传播责任方,对捏造虚假信息的平台和账号加大惩处力度。对情节严重的予以永久封号等处理;定期回查有违规历史的平台,做好情况跟踪记录。三是选拔行业优秀典范,对依法履行网络信息安全责任、信用较高的网站和企业进行宣传鼓励。肃本清源,为大学生营造清朗有序的网络环境,引导青年大学生向上向善,共助网络文明传播走深走实。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5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s://www.cnnic.net.cn/n4/2023/0302/c199-10755.html.

[2]习近平致信祝贺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开幕强调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以新发展创造新辉煌[N].人民日报,2018-04-23.

[3]习近平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N].人民日报,2024-03-06.

[4] 季为民.网络流行语背后的青年心态探析[J].人民论坛,2022(08):28-31.

[5]陆庆壬.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6]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更好完成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使命任务[N].人民日报,2018-08.

作者简介:曹馨升,南京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眭国荣,南京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博士

编辑:白 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