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关于时间秩序的讨论中,有一种可称为“桃花源时间”的独特观念。
陶渊明《桃花源诗》中,山中无甲子,桃花源中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他们虽然没有“山外人”的时间和历史观念,但草木自枯荣,人们根据生命的节奏,来“知”“识”生生的变化,这“知”“识”,不是知识的分别,而是随运任化、与世界融为一体的态度。
桃花源时间既非主观的“知识时间”,又非客观的“自然时间”, 而是一种“ 生命时间”,它是一种“天怀”。它所关注的核心,是建立立足于当下此在的生命存在方式;不活在知识、历史的计量中,而活在人真实的生命体验里。这种生命体验时间观,深刻影响到中国人的艺术思维和形式创造。
哲学和艺术,就是给试图逃过时间魔掌的人提供一些韬略的劳作。在一些中国传统为艺者看来,人要有捅破时间之皮的勇气、智慧和手段,这样才能度过有意义的人生。
(林冬冬摘自《四时之外》,北京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