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这辈子用掉的电,恐怕只够发几张照片

2024-12-03 00:00:00王昱
青年文摘 2024年22期

2015年,霍兰·米歇尔在坐火车时随手录了一段15秒的视频。文件大小不到1MB,他把视频传到网上。9年后的一天,他猛然发现,这个没什么意义的视频一直默默保存在网络上,在某个数据中心的服务器里持续地消耗着电能。

2023年, 研究表明, 每GB 文件在服务器中每存储24小时,就会消耗0.18kWh的电力。霍兰·米歇尔借此计算发现,2015年那个小视频9年间产生了100克的碳排放。

乍一看这不算什么,但实际上,他去年就上传了960个视频,并且,因为手机画质的提升,每个视频都比2015年那个视频更大。更麻烦的是,这些视频有可能被保存在了多个平台上。每次上传视频,就像在没有人关注的角落打开了一盏灯泡,不断消耗电力,排放温室气体。

数据的传输同样会消耗大量的能源。足球巨星C罗2020年时Instagram上的粉丝量大约为1.9亿,Instagram为了将C罗发布的照片传给他的粉丝,需要让全球的网络设施都运作起来,据计算,C罗发布的每张照片都会消耗24000kWh电能,够中国一个三口之家用8年。

在地球上,我们每天会产生5 亿条推文、2940亿封电子邮件、400万GB的Facebook数据、72万小时的YouTube 新视频。全世界在2018年创建、捕获、复制和消耗的数据总量为33泽字节(ZB),相当于33万亿GB。2020年,这一数字增长到59ZB,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175ZB。

消耗电力,就意味着排放二氧化碳。一双一次性筷子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大约是20克。但如果你在朋友圈发布了一个500MB的视频,那服务器仅仅是存储这个视频,每天消耗的电能大约就对应着20 克的二氧化碳排放。

那为了保护地球环境,减缓全球变暖,我们是不是现在就要改变自己的数据习惯,删除网上不必要的数据?大可不必。其实,数据会产生多少碳排放,和大部分用户的关系并不大。这个问题,需要行业自身来解决。

影响数据存储碳排放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数据中心的位置。例如,谷歌在美国俄亥俄州和俄勒冈州都有数据中心,但前者的碳排放是后者的5倍。这主要是因为,不同地区的电网新能源装机占比不同,单位碳排放就会产生区别。在加拿大蒙特利尔,每kWh电力只对应2 克二氧化碳,但是在波兰华沙,每kWh电力就对应着723克二氧化碳。在我们国家,每kWh电力平均对应556.8克二氧化碳。截至2024年6月底,我国风电光伏发电合计装机已超过煤电装机。在可预见的将来,虽然可以肯定我们会向网络上上传更多的数据,能耗会增加,但是碳排放会减少。

当然,改变我们的习惯,也能做出一些帮助。越来越多电子产品都在标榜自己的“智能”,但是很多智能设备产生的数据很可能是完全没用的,比如,智能水杯、智能冰箱,IBM称,这些“智能”设备产生的90% 数据都是暗数据,根本不会被用户使用,但它们会持续消耗电能。生活中,我们或许也不需要把一切的东西都变成数据。下次坐火车时,你没有必要像9年前的霍兰·米歇尔用手机去记录。日常生活中的美景,很多时候,用眼睛欣赏,就已经足够美好了。

(落花雨摘自“环球科学”微信公众号,魏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