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有一天,会被汉字吓到。近日,有网友表示,觉得“癌”“彘”“噩”等字,看起来有点吓人。这个话题竟引发了不少网友的共鸣。明明只是普通的文字,为什么看起来这么吓人?其实,我们害怕的可能并不是文字本身,而是它所代表的事物。
当一个字出现在我们面前,大脑会对这个图像进行解析,并将其与已存储的信息进行匹配。简单说就是,我们看到的不只是文字的“表面形象”,还有它的“深层含义”。以“噩”字为例,它有“惊恐、凶恶的、不吉利的”等义,和非常负面的事物、情境相关。因此看到“噩”字,联想到与它有关的恐怖事物和情境,感到害怕,也就不难理解了。
与此相反,带有正面情感色彩的文字,则能够引发相对积极的情绪反应。比如,“祥”“庆”“乐”等字。不过,其中有个比较特别,就是“囍 ”字。近年来,“囍 ”字逐渐成为各类中式恐怖游戏、小说里的常客,这些应用场景无形中给它增添了一层恐怖含义,使人产生恐怖的联想。
某些汉字的“形”也在给它的恐怖感添砖加瓦。象形是汉字构成的重要规则,让人们在看到这些字时,能够迅速联想到对应的事物。当遇到一些脱胎于恐怖事物的文字时,就会出现恐怖感。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鬼”。《说文解字》卷九里说:“鬼,人所归为鬼。从人,象鬼头。”意思就是人死后最终的归处就是变成“鬼”。因此,甲骨文中的“鬼”字有一个形似人的“身体”,再搭配一个“田”字状的“鬼头”。也有人认为,这个字形来源于脸上盖着东西的死人。不论怎么说,听起来都非常瘆人。现在的“鬼”字依然保留着甲骨文的不少特征,看到它时脑海中联想一些似人非人的鬼魂,也是难免的。
可话又说回来,“嚣”等既不出自象形造字法,含义也很普通,为什么看起来也会让人害怕?这可能是想象力太强的锅。耶鲁大学博士史蒂文·诺韦拉的研究显示,人类的大脑擅长大规模的平行计算。在外界毫无意义的刺激下,比如,面对模糊、随机的图片时,大脑可能会在其中识别出某种具有实际意义的图像,产生所谓的“空想性错视”。典型例子就是,将天上的云朵想象成兔子、鱼等。
在现实生活中,空想性错视比较常见的是幻视成人脸。作为群居物种,我们的祖先在进化中逐渐发展出认脸的技能,久而久之,人们对脸及具有脸部特征的图像拥有了超凡的敏感度。前几年流行的(/_\) 等“颜文字”,本质上也是因为人们能将这些抽象符号幻视人脸。
放在汉字里,这种空想性错视的“脑补”可能更简单,比如“ ”。在一些联想能力很强的网友脑补中,“贝”可以像流泪的眼睛,多个“口”可以像同时拥有很多张嘴或眼睛,多个元素叠加之下,“嚣”“噩”等字自然会让人心里发毛。
另外,有网友提到乱码也会让自己恐惧,这就跟“恐怖谷”理论有些相似。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曾提出过“怪熟”理论,指的是人们在面对一些非常熟悉但同时又非常陌生的东西时,会产生不舒服、异样感觉的情形。突然出现的大段乱码内容毫无逻辑,一大部分都是从未见过但确实又像字的东西,异样的感觉瞬间爬上心头。
当然了,对恐惧感阈值比较高的人来说,区区几个文字不足为惧——“穷”字除外。
(摘自“壹读”微信公众号,本刊有删节,西米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