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多年没见的老朋友约我吃饭,见面的时候差点惊掉下巴——不过几年没见,她就已经减肥减掉了自己一半的体重。聊起来的时候风轻云淡——她三年前失业,空窗了好久都没找到工作,咬咬牙降薪接受一份offer,整天跟人勾心斗角,硬是把刚工作那几年没吃过的苦翻倍吃了一遍。
她就是在那段时间爱上健身的,从之前上二楼都要等电梯的“废柴”摇身一变为每天跑10 公里心率还能保持110左右的“大神”,可踏进健身房的动机却不是要逆袭或者瘦成闪电给谁看,只是因为那是她当时生活里为数不多可以掌控的东西。同事怎么对自己,老板怎么看自己,什么时候会有男朋友……当生活中的一切都变得模糊,唯一能抓住的确定性只剩运动。
踏上跑步机就不得不抬腿,拿起壶铃就必须放下,骑上动感单车就会一脚一脚踩下去——就是这样一个又一个确定但微不足道的动作撑起了生活中所有的秩序感,如同一颗颗在月光下UOrxDCt7cUIhyN/shN2Kxo470Tdzs36IE12HpxZN7XI=反着微光的小石子,渡她蹚过那段暗无天日的地下河。
人们说起“改变”时总是恨不得将现有的一切推倒重来,仿佛只有这样决绝的态度才能与过去彻底切割。可只有真正改变过的人清楚,在一颗已经濒临破碎的心面前,宏图大志从来都无济于事,能够被当作“创可贴”的总是那些微不足道的小事——跑一圈步;炒一个菜;洗一个澡;看10 分钟书;背5 个单词; 等等。
如同伊丽莎白在影片《美食、祈祷和恋爱》中描述被抑郁症所困的经历一样,她管不住自己去睡觉,管不住自己不胡思乱想,甚至连突如其来的哭泣都抑制不住,但还是会要求自己在忍不住哭出来的时候单脚站立,在情绪的汪洋大海中抓住那一根“确定性”的浮木。
崩塌的秩序感只能由自己重建,而重建的过程就是一粒沙堆积一粒沙,一块石头垒上另一块石头,外人看上去可能很久都没有任何变化,但你笃定地知道,它每一天都不一样。
(偶然摘自“陶瓷兔子的悦读笔记”微信公众号,李雅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