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资深外交官、国际关系界舆论领袖马凯硕不久前出版《生活在亚洲世纪——非外交回忆录》一书,回顾了自己的成长经历和感悟。全书按时间顺序讲述马凯硕的出身、童年和青少年时期的贫困生活,在新加坡大学的求学经历和直至69岁卸任退休前的职业生涯,展现了自己从贫困的印度裔信德族孩童到成功人士和从大学生到顶级职业外交官、外交部高官、学界大咖的发展轨迹,及人生的高潮低谷,重点记录了他经历或见证的涉新加坡重要双多边外交事件,并对自己的职业规划、个人奋斗进行了深刻剖析。他自认为是一个有叛逆精神的人,读大学时曾在校报刊文批评国父李光耀的执政理念,入职外交部后对李光耀的外交立场有时亦持不同意见,但经过数十年外交一线的历练和国际关系研究的浸染后,他对地缘政治、美国等西方国家的虚伪双标、维护和加强联合国作用、亚洲重新崛起的意义和前景等深有体会,逐渐形成“亚洲世纪”这一看待全球事务的独到视角和见解:
一是,小国需理解、妥善处理地缘政治。在柬埔寨常驻时,马凯硕目睹由于美国策划支持朗诺政变使柬陷入动荡、内乱的悲惨遭遇,认识到外交对于防止战争的重要性,认为小国必须深刻了解、把握域内大国博弈,才能免遭灾难。作为弹丸小国,新加坡宛如大国主导的危险海洋中的一条小鱼,捍卫新利益,就是捍卫对抗强权的弱者。这也正是曾经批评李光耀的马凯硕最终选择加入政府、当外交官的原因所在。
二是,国际关系的核心是实力,高于原则或道德。李光耀深知搞好与美国关系对新加坡发展及其在地缘政治中的周旋余地至关重要,与里根、舒尔茨、基辛格等美政要关系甚笃。1984年,里根政府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管理混乱”为借口退出该机构,一向重视联合国作用的新加坡最终也违心成为唯二跟随美国退出的国家之一(另一是英国)。2000年,克林顿政府在拖欠联合国会费两年后要求减少其会费,并欲将部分会费负担转嫁给海湾阿拉伯国家及新加坡等富国。新加坡虽一度抗争,但最终妥协,同意每年多缴纳100万新币。
三是,必要时小国也应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新加坡虽高度重视对美关系,但在美国干涉新内政时也不惧高压、奋起反抗。1988年新加坡指责美驻新外交官梅森·亨德里克森秘密会见一些持不同政见律师,挑唆其与新政府对抗,暗示美可资助其参加1988年新大选。在美方拒不接受指控并威胁采取对等报复措施的情况下,新加坡最终将此人驱逐出境。1993年移居新加坡的18岁美国公民费尔因故意损毁他人财物等罪行被判处四个月监禁和六下鞭刑,克林顿总统出面为其求情。李光耀拍板维持原判,仅将鞭刑由六下减至四下。新加坡敢于跟美国叫板在国际上赢得广泛尊重。1986年,新加坡邀请以色列总统赫尔佐格访新,引发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文莱等穆斯林邻国强烈不满和抗议。经新方紧急做工作,巴解主席阿拉法特表示尊重新方主权,化解了一场危机。
四是,应进一步重视并加强联合国作用。在拟定《联合国宪章》前,小国被欺负或被较大邻国占领是常事,虽然《宪章》制定后未能完全阻止此类事件,但小国遭遇入侵或占领的概率已下降。联合国对新加坡这样的小国是最好的朋友,但美等大国及西方媒体认为联合国是一个臃肿且无意义的组织,一直试图削弱该机构。世界应努力让联合国发挥更大作用。
五是,合力打造“亚洲世纪”。马凯硕称,他沿袭了李光耀等领导人的地缘政治现实主义视角,但从未放弃理想主义倾向。近年来,亚洲国家的迅速发展令人鼓舞,亚洲人不再需要按照伦敦或纽约确定的路线图前行。他本人从贫困到富足、从无知到接受高等教育的人生道路可谓“亚洲梦”的具体映射,正在被数百万亚洲人复制。他很幸运能为“亚洲复兴”和“亚洲世纪”的实现贡献绵薄之力,希望更多人讨论并为“亚洲世纪”作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