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迎合中国口味,外资乳企推出了 “中国定制”和“中国芯”产品。
在刚刚结束的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上,瑞士雀巢、美国美赞臣、丹麦阿拉福兹、新西兰恒天然等12个国家的36家乳企与伊利、蒙牛等中国乳企同台亮相,同推新品,不但有许多产品“全球首发”,还有专门为中国市场量身打造的“中国定制”。
当前乳制品存量市场竞争加剧,外资乳企正不约而同盯上了中国市场。
“中国是首发突破性产品最好的市场。”11月6日,达能中国、北亚及大洋洲总裁谢伟博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
作为连续7年参加进博会的“全勤生”,达能此次参会发布了全球首款含有“3D乳黄金球”的婴幼儿配方奶粉。谢伟博表示,中国是全球首个能购买到该产品的市场,是首发产品最理想的市场。
根据达能方面的统计,达能已累计将近百款新品引进中国市场,现在越来越多的达能产品装上了“中国芯”,即由中国研发团队基于对中国市场的洞察,利用中国AI技术研发,依托中国数智技术生产,率先在中国市场投放并逐渐推向其他国家和地区。
雀巢大中华大区高级副总裁方军涛表示,当前乳业面临非常大的挑战,经济周期和消费需求变动等多重因素使整个行业进入暂时的困难期。“过去中国乳品行业是飞速发展。目前产量和人均消费量都有很大提升空间。行业发展进入了平稳状态。”方军涛说。
为了应对挑战,雀巢针对婴幼儿辅食展出一款“中国定制”产品,是雀巢旗下嘉宝品牌在全球的首款配方米粉系列产品。据悉,该新品主打高端辅食细分市场,目前还在市场推广阶段,后期雀巢会根据中国市场的用户反馈,再去考量全球其他市场的布局。
“跨国公司专门针对中国市场推出中国定制产品是新现象,乳制品行业从没有过为特定市场定制产品的先例。” 中国农垦乳业联盟专家组组长宋亮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宋亮认为,对外资企业而言,中国市场的价值不仅在于庞大的体量,还有走在全球前沿的多元化消费需求,“中国经验”完全可供其他市场借鉴。外资企业之所以下大力气迎合中国市场,是由于对中国市场充满信心,从购买力来看,中国已经是最大的消费市场,企业只要高投入就会获得高回报。
宋亮分析说,从这些“中国定制”产品来看,乳企不仅把精力聚焦在婴幼儿配方奶粉等传统赛道上,也在其他品类发力,例如婴幼儿辅食、中老年奶粉。这表明外资乳企正在认真研判中国市场,寻找新增长空间。
当前,记者观察到,外资乳企也非常看重银发经济带来的新增长机会。
例如,新西兰a2牛奶公司与恒天然都推出了中老年奶粉产品,分别对应肠道、心脑血管和骨健康三个方向,a2牛奶公司与恒天然相关人士都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随着人口结构变化,他们认为中老年群体在健康上的投入一定会逐渐增多。因此,乳企都在加力开发符合健康老龄化需求的乳制品,他们迫切希望自家产品能获得中国消费者青睐。
2023年10月7日,国家卫健委发布公告称, 母乳低聚糖(HMO)中的2′FL(2′-岩藻糖基乳糖)和LNnT(乳糖-N-新四糖)正式批准为食品营养强化剂,可应用于婴幼儿配方奶粉、调制乳粉(儿童用)以及特殊医学婴儿食品。
此后,蒙牛、飞鹤、伊利、君乐宝等国产奶粉头部品牌,纷纷展示各自在HMO领域的布局和科研成果。第七届进博会上,添加HMO成分的婴幼儿配方奶粉成为所有企业的比拼焦点。其中,阿拉福兹首发旗下含有5种HMO的婴幼儿配方奶粉;雀巢旗下的能恩新品添加6种HMO;惠氏也展出两款含有HMO的启赋新品。
资料显示,HMO是母乳中仅次于乳糖和脂肪的第三大固体成分,是婴配粉行业备受关注的营养成分,具有调节免疫、帮助大脑发育及调节肠道菌群等功效,尤其在改善婴幼儿健康和营养需求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母乳营养奥秘的逐步揭开,这个领域会进一步细分,科研实力将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所掌握的专利将不断加速技术壁垒的形成,这也意味着各家产品的差异将更加显著。” 宋亮表示。
宋亮认为,今年以来,国内乳制品行业技术内卷趋势就已经展开,对中外乳企而言,向功能化、专业化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相较于国外市场,国内HMO奶粉的渗透率并不高,所以国内企业与外资企业都急于将HMO新品投入市场,试图在存量市场竞争中抢得先机。
随着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进入新一轮调整期,今年乳制品行业已有触底迹象。尼尔森IQ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8月份,婴配粉销售额全渠道增速同比-3.9%,跌幅持续收窄。
面对市场变化,阿拉福兹副总裁兼中国区负责人程悦表示:“我们始终看重中国市场,目前国内HMO概念产品的渗透率只有10%到15%,这意味着新机会来了。当新需求出现后,公司会调用研发、生产资源来帮助实现新产品落地,哪怕产量不大,公司也会专门拿出资源支持。另外,就婴幼儿配方奶粉而言,高端化的消费需求和趋势明显,这为我们提供了新机遇。”
编辑:孙晓萌sunxiaomeng@ceweekly.cn
美编:孙珍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