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吧

2024-11-29 00:00:00
中国经济周刊 2024年21期

化债的目标是化解风险

@大福:现在,法定债务利率低于隐性债务利率,市场利率低于隐性债务形成时的利率,化债后将大幅节约地方利息支出。

@元月:这次的化债措施,可以理解成“置换”,它更多的是从风险控制和改革促进的角度来进行调整。它能够起到防止地方出现“爆雷”、消除风险隐患的作用。置换之后,资金用在地方国民经济急需的一些环节里,起到扩张、盘活经济的效应。

@嘻嘻里:化债的目标是化解风险。以优化债务结构、降低融资成本、延长债务期限等方式,降低风险。地方政府必须加强对债务流动性风险的管理,避免发生债务危机。

化债拉长债务周期、降低付息压力

@纠结:放眼全世界,各国政府都有债务。大家不要过于恐惧地方债务规模,从地方政府视角看债务规模很大、风险很大,但从全国视角看,债务风险可控。债务是中性的,取决于投向结构和效率。

@新椒:当前一些地方隐性债务规模大、利息负担重,存在“爆雷”风险的同时,还消耗了地方可用财力,置换地方隐性债,能解决地方“燃眉之急”。

@红RO:通过新一轮大规模债务置换,拉长地方债务周期、降低债务付息压力,推动地方政府从化债化险转移到发展经济和提供公共服务上来。看研究报告讲,此举是从“化债中发展”转向“发展中化债”。

@望远者:化解存量债务风险,也要坚决遏制新增隐性债务,监管问责要严格,避免处理完“旧账”又增“新账”。

#12万亿化债大幕拉开#

11月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批准《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增加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的议案》 的决议。议案提出,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压实地方主体责任的基础上,建议增加6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

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在当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从2024年开始,连续5年每年从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安排8000亿元,补充政府性基金财力,专门用于化债,累计可置换隐性债务4万亿元。同时也明确,2029年及以后年度到期的棚户区改造隐性债务2万亿元,仍按原合同偿还。

上述3项政策协同发力,此番用于化债的组合拳规模达12万亿元。

今年第21期 《中国经济周刊》 刊发特别报道《12万亿化债大幕拉开》后,网友纷纷发表评论。

责编:孙庭阳 suntingyang@ceweekly.cn 美编: 孙珍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