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一考上大学了,考上一所名牌大学。”消息很快就传开了。
孩子有了喜事,最高兴的,当然是父母。从知道高考分数那天起,加一的父母就开始收到亲朋好友的祝贺,孩子上大学,一段时间里成了他们的微信朋友圈里的一个热门话题。加一的父母都是普通工人,一直很低调,从来没有被这么多人关注过,除了祝贺祝福,俩人还收到好多个添加微信朋友的请求。
从高考结束,到通知考试分数,再到填报志愿,这段等待时间还是蛮长的。加一的父母一直想着如何给孩子报一所合适的大学:既要能考上喜欢的学校和专业,又不会因为志愿报低了浪费考分。上网查询,征求其他人的意见,夫妻俩忙得不亦乐乎。不过,加一本人反倒不是太积极,没有说特别喜欢哪所大学或哪个专业。父母不想给孩子压力,相信加一有能力自己决定,所以也就从来没有要求加一选读什么样的大学。
时间简直在飞,幸福的日子更是过得快,很快,大学报考截止时间来了。
“你想好要报哪所大学了吗?”网上报考的头一天晚上,爸爸问加一。
孩子笑而不答,只说了一句:“您就不用管了。”
“明天报完志愿,就不能更改了,你可要想好了,世上没有后悔药。”妈妈加了一句。
加一还是笑而不答。
第二天,一家人围在电脑前填写志愿。录取系统实时更新报考和录取情况,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一家人的心像加一停在键盘上的手指一样悬着。
突然,网络断了。
怎么回事?全家人捏把汗。
幸好,网络在录取结束前十分钟恢复正常。
最后一分钟,加一不慌不忙键入自己的志愿:S城体育大学,运动康复专业。
那是加一的爷爷年轻时就读的大学。
难道是天意?加一填报的志愿居然和父母所想不谋而合。
“恭喜你,成功录取。”电脑显示定格在最后录取结果。
看到加一被心仪的大学录取,加一的父母暗暗惊喜,心里却开始琢磨如何说服加一的奶奶。
其实,在报考大学之前,加一的父母想过让孩子报考爷爷就读过的大学,并征求加一奶奶的意见。奶奶因为加一爷爷去世受到打击,并不十分赞同加一走爷爷走过的路。
因为父母工作忙,加一从小在爷爷奶奶家长大。爷爷退休前是大学教授,奶奶是医生。在加一眼里,爷爷奶奶太了不起了。尤其是爷爷,就是加一的偶像:著书立说,著作成为大学首选教材;乒乓高手,曾代表学校参加全国教工比赛获奖;鲁班再世,家里用的家具,大到立柜书架,小到桌椅板凳,全部出自爷爷之手;桃李天下,爷爷的学生分布在全国各地,许多学生成为单位或学校的骨干、栋梁。还有,爷爷的学生曾在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夺冠。
还在大学当老师的时候,爷爷课讲得好、精彩,远近闻名。好到什么程度?爷爷的课讲完了,全班学生不约而同起立鼓掌。
从加一懂事起,爷爷就给他讲故事,教他下棋。爷爷讲起故事来,像说书人一样,表情丰富,抑扬顿挫。一句“且听下回分解”,停的地方刚刚好。加一听得着迷,经常缠着爷爷问故事下文。讲故事过程中,爷爷喜欢问问题,加一听得认真,担心被问倒。爷爷教加一下棋,一招一式,都有专业学名。爷爷还给加一加工制作了一副国际象棋,车、马、象,棋子不同于市面上卖的象棋,适合于儿童,个个栩栩如生。
爷爷学的是体育。奶奶说过,爷爷当年学体育,因为看了电影《女篮五号》,希望将来体育报国。
很不幸,爷爷在加一读初中的时候突然心脏病发作去世了,奶奶很伤心,甚至有些自责没有照顾好老伴,也更加疼爱加一。
虽然爷爷不在了,可在加一心里,爷爷高大的形象比以前更清晰了。加一觉得自己永远超不过爷爷。
秋高气爽,开学日来了。加一要出发去上大学了。细心的父母早早就开始为孩子准备这,准备那。奶奶被说服了,支持孙子去走爷爷走过的路,唯有一心盼着孙子平安。她很早就开始默数孙子还有几天出发,不舍。
等到了S城,安顿住下,一家人马不停蹄去了学校。校园、教室、操场、图书馆、体育馆、宿舍,到处都留下全家快乐轻松的笑声和影子。学校想得细致周到,加一的父母放心了。
学校安排家长和孩子参观校史纪念馆。纪念馆建在图书馆旁边,虽然只有一层,但面积比半个足球场还要大。学校已经有超过半个世纪的历史,展馆内,从学校初创,到发展、创新、合并、成就,等等,非常详细。同学和家长跟着解说员,一边看,一边赞叹。
“那不是爷爷吗?”加一突然喊了出来,引得解说员和其他人都朝他看过来。
顺着加一手指方向,看到一张放大的黑白照片,照片下面有一行字介绍:“改革开放,1977年恢复高考后,我校第一批招收的研究生。”
照片上,几个意气风发的青年并排站在学校门牌前。左面数第二位,正是加一的爷爷。
只见年轻时的爷爷露着招牌笑容,两个藏不住的酒窝。
加一的父母眼眶湿润了,默默站在照片前面。
真想不到,祖孙俩会以这样的方式重逢。
“加一,加一……”
加一的耳边,响起爷爷喊他回家吃饭的声音。
特约组稿:红山玉
本辑责任编辑:练建安 杨 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