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合”力促振兴

2024-11-28 00:00王振武 张声冰 沈聪
北京支部生活 2024年11期

刘斌堡乡姚官岭村位于延庆区东部山区,全村共71户128人,曾因村域面积小、人口数量少、产业形式单一,导致村域经济发展缓慢,成为典型的“空心村”。近年来,村党支部坚持党建引领,汇聚多方力量,带动村里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青山环抱,绿树成荫。村民们在田地里耕耘,游客们在民宿小院和餐车集市上散步,两种生活场景交相辉映,生动呈现出一幅美丽乡村画卷。

近年来,姚官岭村党支部坚持党建引领,搭建合作社平台,以“合”文化为延伸,开发合膳、合乐巷乡村旅游配套项目,以“餐车集市夜经济”“共生社区消夏避暑节”等项目活动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推动村集体、村民、企业在发展民宿产业中合力共赢,探索出一条汇聚“合”力促乡村振兴的发展之路。

民宿集群赋能村庄发展

姚官岭村地处山川结合部,受高山和小盆地环境影响,气候呈现冬暖夏凉的特点。村域土地肥沃、林木覆盖率高,生态环境优越。但十多年前,村里的产业单一,农民种粮种菜,赚不到多少钱,青壮年村民外出打工,出现了严重的‘空心化’问题。“其实,我们村的条件一点也不比别村差,资源十分丰富,就是缺乏有效的开发和利用。”村党支部书记张晓静回忆说。

2018年,恰逢世园会和冬奥会筹办期间,延庆的民宿产业发展迎来了重要契机。村党支部针对村里闲置农房较多的实际情况,经过深入调研分析,决定发展民宿产业。在区农业农村局、区文旅局、区商务局等多部门支持下,村里与多家企业进行洽谈,探索了“合作社+农户+民宿品牌”的运营模式,成立了民宿集群——合宿·姚官岭。该模式以村经济合作社为平台,申请贷款用于民宿项目建设,与村民签订房屋租赁协议获得20年使用权,由专业的民宿运营企业负责统一运营。村民在合同期内按照约定比例获得利润分红,合同期满后获得民宿使用权。这个模式最大限度降低了投资风险,保障了村民切身利益。

合宿·姚官岭民宿集群融合了江南徽派、清新北欧等多种风格的建筑:大隐于世民宿极具现代风格,颇受年轻人喜爱;石光长城民宿则保留了农宅粗犷的毛石墙,与细腻的木结构结合,温暖而随性;原乡里民宿保留了原有建筑的外观肌理和布局,留住乡愁……到合宿小院儿过两天一夜的乡野生活,成为不少北京城里人郊游的打卡项目。

路子对了头,一步一层楼。合宿·姚官岭自2019年投入运营以来,现已分批翻建了11处民宿院落。通过村经济合作社将闲置农宅流转,每户村民每年可以获得3万元以上的租金收入。民宿企业完成房屋改造后,日常运营优先吸引村民再就业,培训村民作为民宿管家,负责客房的餐饮、接待、清洁、维护等工作,在月平均工资基础上享有相应提成,平均每人每年收入约4万元。全村70余户人家,除了在合宿上班的,还有人在村里公益性岗位就业,负责打扫村域环境卫生等,每月也有固定收入,18户低收入户全部实现脱低。

“夜经济”释放乡村新活力

夜幕降临,璀璨的灯光点亮了姚官岭村。2024年5月1日,“姚官岭共生社区文化节”盛大开幕,“美食街+灯光秀+节目表演”联袂呈现。现场有形式多样的节目表演,绚丽多彩的灯光秀、网红餐车、时尚音乐餐厅,夜宿、夜游、夜娱和夜宵串成“一条龙”。正值旅游旺季,姚官岭村再次成为京郊游客关注的焦点之一。

“延庆区作为北京市的生态涵养区之一,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也有越来越多的民宿品牌选择落地延庆,但长期以来,夜间可供游客游玩的项目并不多,尤其在我们东部山区更为少见。我们对村内主街进行场景改造,打造常态化美食街,就是要补足夜经济发展短板,丰富游客游玩体验。”张晓静说。为了让氛围感更强烈,姚官岭村在主要街道安装了网红全息投影、网红音乐钢琴灯、万盏花灯等。游客置身花的世界、灯的海洋,感受着属于姚官岭的人间烟火气。

随着姚官岭村夜经济被激活,在村内主街经营小吃摊的村民不仅实现了家门口就业,也获得了可观的收入。

集群化发展聚“合”力

“合宿小院儿刚投入运营的一段时期,来这住宿的游客普遍反映住宿环境很好,但是周边吃东西的地方不多,也缺少供孩子们就近玩耍的设施设备。”民宿前台工作人员耿洁说。

针对这些问题,合宿·姚官岭依托集群化发展的合力,不断创新乡村文旅场景。2022年,姚官岭村积极响应延庆区关于建设共生社区的新理念,以合宿产业为抓手,通过建设合膳、合乐巷项目补足民宿旅游的基础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乡村民宿旅游的发展要素。

为丰富游客的住宿体验,参照合宿的成功经营模式,合膳项目很快便分批次投入运营,主打火盆锅的馥园餐厅、提供特色海鲜的东蚝西牛音乐餐厅,还有特色川菜、风味烤肉等餐饮内容,逐步解决了游客多样化的就餐需求。合乐巷项目则通过将主街改造为小吃一条街,配备灯光设备和游乐设施,为游客提供更多样的游玩体验,在民宿配套产业上逐步打造出差异化的服务供给,为产业融合发展持续蓄能。

姚官岭村还抓住发展契机,用民宿撬动乡村文旅农融合发展,赋能乡村振兴。村内改造了50栋生态大棚和300亩闲置农田,打造了生态种植体验园,最大限度拉长“吃、住、行、游、购、娱”的产业链条,有效拓展了农产品销售渠道。

(责任编辑:沈聪)